趙苗 鄭俞 彭保發
摘 要: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教育事業也須不斷改革發展,尤其在未來教師的師范生培養方面,必須要有效銜接基礎教育,隨著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落實,師范生的培養方式也必然要加以創新改進。文章針對師范生的培養方式展開了討論,同時也針對師范生培養與基礎教育的“五個銜接”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師范生;培養;基礎教育;五個銜接
在師范生培養教育過程中,不僅僅應當注重方式的轉變,同時必須做好“五個銜接”工作,我國師范院校在師范生的培養方面積極探索,不斷取得進步,加強培養工作與基礎教育的銜接工作,從而切實提高師范生的培養質量。
一、師范生的培養措施
(一)塑造師范生的健康人格。在師范生的培養過程中,不能只注重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教育,更應當注重幫助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為基礎教育培養品質優良的合格人才。為此,師范生培養教育工作中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充分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注重對自我人格的塑造。在培養師范生的過程中必須要注重對學生的人格塑造,可借助一定的外力來促進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二)加強對師范專業課程的設置。首先要對原有的課程體系進行適當的調整,確保課程體系的綜合性,適當增加一定的教育教學相關專業課程,提高課程設置的針對性;其次,院校應當允許師范生跨專業選修,從而提高日后的綜合性教學能力,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將科學與技術、社會進行聯系,從而滿足現如今的基礎教育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需求。
(三)合理加長師范生的教育實習時間。在現今的師范院校中,師范學生經過統一的理論知識學習過程后,都必須要到學校參加教育實習。師范院校應當適當的加長師范學生的教育實習時間,提高對教學實習的重視度,只有加強教育教學實踐,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師范人才。
二、師范生培養與基礎教育的“五個銜接”
(一)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規格與基礎教育教師崗位素質要求的銜接。在當下示范教學過程中,師范生的實際崗位需求與其能力培養存在著脫節的問題。通過對我國部分師范院校師范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簡單地分析后發現存在一個共同點:教育學的課程相對占比較低,并且課時較短,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師范學生的實習期較短,無法完全滿足提高學生的師范生職業素養和教師行業綜合素質的要求。
(二)教師教育辦學理念與基礎教育教師精英化需求的銜接。據相關數據表明,我國目前每年大約有60萬名師范生畢業,而我國每年實際的教師需求卻只有25萬名。因此,在師范生培養過程中,必須要堅持精英化培養,提高師范生培養目標,加強對師范生實習能力的培養,提高師范學生的綜合性教學能力,培養更為優秀的師范學生。
(三)強化教師教育科研的實踐導向與建立“U-G-S”合作培養師資長效機制的銜接。在如今的師范院校發展過程中,由于大學中的教育者通常更注重對理論的研究,而相對忽視了實踐,導致專業課程的設置以及教學過程都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并且在絕大多數院校開展教師培訓工作時,大都傾向于理論式講座,缺乏技能型培訓課程。因此,在師范生的培養過程中,高校、當地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以及基礎教育學校應當相互協調共同發揮作用,將教師的入職前培訓、入職培訓以及入職后研修等工作進行貫穿,形成三者共同培養師資長效機制。
(四)師范生終身學習意識的培養與教師教育專業一體化的銜接。我國現今的教育過程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教師教育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問題。課程內容的安排設置不太合理,導致教師的入職前培養課程以及入職后培訓課程之間缺乏一定的連貫性和整合性。因此,教師必須要樹立起終身發展的意識,同時也應當根據學生培養成長的特點對教學目標進行統籌規劃,在不同階段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加強對師范學生發展意識的培養。
(五)師范生就業意愿的引導與緩解貧困地區優秀師資缺乏的銜接。我國相關部門針對教育工作推出一系列的政策,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但由于經濟發展不均衡,導致教育事業的發展也不均衡,在我國部分貧困地區依然存在著缺乏優秀師資的現象。因此,我國相應部門要積極引導優秀師范畢業生參與到貧困地區教育事業工作中,院校要出臺激勵政策,鼓勵教師到貧困地區支教。
三、結語
師范生培養工作與基礎教育之間存在的“五個銜接”問題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只有做好五個銜接工作,才能確保師范生培養工作取得有效進展。社會在不斷的發展進步,教育工作者想要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就應當積極探索更好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質量,加強師范生培養與基礎教育之間的銜接,從而提高師范生的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 彭保發,陳端呂,王亞力,熊建新.湘西北中學地理卓越教師協同培養的模式與機制探索[J].湖南社會科學,2015,6: 189-193.
[2] 彭保發,陳端呂.對接“2011計劃”:協同創新與人才培養的模塊化設計[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 16(4):149-155.
[3] 鄧夢,彭保發.基于教師資格證統考的師范專業人才培養應對措施-以湖南文理學院地理科學專業為例[J].智庫時代, 2018,總163期:174-175.
[4] 蔣維西.論師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培養的短板與出路[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7(2):1-4.
[5] 肖倩怡.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培養淺析[J].西部皮革, 2016,38(18):213-213.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基于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師范專業認證與師范人才培養研究——以地理科學專業為例”(湘教通[2018]436號);湖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地理科學(湖南文理學院);湖南省應用特色學科——教育學。
作者簡介:趙苗(2000- ),女,漢族,湖南湘陰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地理科學;鄭俞(1982- ),女,漢族,湖南桃源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與旅游管理。
通訊作者:彭保發(1963- ),男,漢族,湖南桃源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地理教育與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