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豆
摘 要:文章針對當前高校的環境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現有的問題進行探討。現如今環境設計專業基礎課程存在教學定位及模式不合理、與本專業培養訓練能力不貼合等的問題。基礎課程作為專業課程的基石,應當充分考慮環境設計專業特點來設置教學環節。該文以環境設計專業的造型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為例,探討以創新設計思維培養作為課程教學改革切入點進行教學改革的可行性。
關鍵詞:創新思維;教學改革;環境設計
一、環境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造型基礎課程是我校環境設計專業學生大一期間必修課程,幫助剛步入大學課堂的學生完成藝術高考時的繪畫思維到設計思維的轉化。主要培養學生對物體造型的觀察力和創造力,鍛煉對美的感知和邏輯思維等方面的融合,為后續專業課學習做鋪墊。然而在現階段的教學之中,仍然存在教學內容和環境專業設計課程脫節、缺乏重點、無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完成學生的設計思維啟發、無法有效的將基礎課程所學知識點與專業課程知識點相對接等問題。環境設計專業的專業性強,需要一個合理的教學體系來幫助學生進行完整的學習。因此,在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的設置上應注重與專業課程承上啟下的鏈接關系。在鍛煉學生掌握基本的繪畫表現技法的同時,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創新設計思路并逐漸形成科學的設計思維方式,以此為契機培養學生在專業設計能力中的基礎造型的能力。由此促使基礎課程真正成為專業課程的基石。
二、造型基礎課程教學目標設置
在環境設計專業學習的過程中,造型基礎課程是教學體系中的第一階段,也是大學學習的基礎階段。在此階段的學習安排應針對環境設計專業的特點安排教學內容。在專業設計學習中,事物觀察力、形態想象力、空間創造力、邏輯思維力的鍛煉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將這些能力的培養融入造型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之中,才能有效的將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的學習進行承接。造型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可以設置如下:第一,注重學生學習主動性,以教師引導為主,幫助學生了解本專業所學知識內容。在理論課講授過程中融入實踐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在實踐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專業相關理論知識,做到寓教于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第二,通過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的設置,達到培養學生空間設計邏輯能力的目的。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注重培養學生對物體外形結構、細節部分的觀察感知力,并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鍛煉學生從觀察、思考、創造到整合表現的思維過程。
三、造型基礎課程教學內容設置
以我校環境設計專業造型基礎課程為例,在造型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設置上,打破原有的單一的素描繪畫訓練、結構透視訓練,不再重點強調繪畫的畫面效果,而是將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通過素描的形式,觀察物體的構造、肌理、紋路等細節,將觀察到的細節利用點線面的形式進行歸納,并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用觀察到的物體細節進行課題設計。在具體教學內容設置上一共分為:觀察感知訓練、情感表達訓練、創新思維訓練和空間創造訓練四大課題。
課題一:觀察感知訓練
課題一的訓練是幫助學生進行學習觀念轉變的基礎,學生在藝術高考期間所學對事物觀察的方式大多停留在表面,注重物體的整體效果。在課題一階段所要培養的是學生對事物的觀察由宏觀觀察轉變為微觀觀察,引導學生注重觀察物體的細節之處,如物體具體的內部構造、肌理、紋路、所用材質等細節,將所觀察到的細節進行放大繪制進行寫實素描的訓練。通過寫實素描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在觀察和繪畫的過程中達到從原來對物體外部形態表達的認識到對物體內部具體形態理解認識的過渡,即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變。
課題二:情感表達訓練
在學生對物體有了更理性和更微觀的認識之后,課題二是幫助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在此階段,重點啟發學生利用素描的方式進行型與意的情感表達,通過理論講授和欣賞一些較為抽象的藝術作品,觀察使用不同材質和筆觸繪畫出強弱深淺不一的點、線、面相結合的作品,體會其中所表達的情緒傾向,引導學生將課題一里微觀刻畫的物體進行帶有“情緒化”的創作,使物體的表達帶有較強的情感色彩。
課題三:創新思維訓練
該課題階段要求學生選擇某一感興趣的物體,如水果、花卉等生活中常見物體,將物體從整體至細節進行詳細觀察,發揮自身創新思維將選擇好物體的幾個有特征的結構片段串聯在一起形成一個簡短的且有一定邏輯的故事。要求運用素描的方式表達出的物體某一帶情感的片段,并結合合適的文字進行故事的敘述。
課題四:空間創造訓練
該課題對前三個課題進行了整合,主要是訓練和培養學生創意、型與意的感知力、寫生變形、歸納提煉和綜合運用美的形式法則的能力。在環境設計中,大多數優秀建筑、空間造型都來源于大自然中的生物,以此為設計元素展開的設計思考。
四、結語
通過在造型基礎教學內容中增加型與意的觀察感知力和情感表達力的訓練、開放趣味式的創新思維訓練后,我們發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過去普遍提高。在課程學習中完成了基礎訓練與專業訓練之間的過渡,學生在進入專業課程之后學習也更為順暢。造型基礎課程教學應結合專業情況,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突出教學內容的創新性、鏈接性,構建出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基金項目:2017 年百色學院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