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時代大背景下,要以“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主題,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充分發揮本地的優勢,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方式,不斷增加德育內容以及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學校德育;以人為本;素質教育
在傳統教育中,大部分學校和教師都過分關注智育,忽視了德育的工作,但隨著國家、省、市各級依次發布《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同時,開始重視德育工作。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學校,家庭,社會應將德育教育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充分發揮本地的優勢,將德育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以及其他服務等各項工作的全過程,滲透和蘊含在校內外的一切活動之中,可以說它是無時不有,無處不存。因此新時代的學校德育需要通過有效的組織和協調工作,使多種渠道和多種途徑有機結合,形成合力,充分發揮整體效應。今后的德育工作,我認為重點應研究教育內容的系列化,實施途徑的系列化,考查方法的科學化等。本文只就學校德育途徑的幾個核心問題,結合工作實踐談談幾個方法。
一、以教師為中心,全體有責
每個學校都有自己工作的特點,所有工作人員的一切工作都是圍繞著科學育人這一活動來進行的。凡是從事學校工作的每一個成員,都肩負著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影響責任。其中教師處于中心地位,發揮主要作用。這是因為:教師的工作與學生直接接觸的機會,時間比較長,領域比較寬,經常性的,大量的,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靠教師來完成的,尤其是班主任更需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教師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學生的各種能力的培養與形成,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品質、行為習慣需要教師監督與培養。
因此,在德育工作中,一方面要堅持以教師為主,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另一方面,學校是一個大的集體,人群中的每一個人都有其特定的地位和他所起的作用,又都相互聯系并且相互依賴著。在學校里,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各級各類人員都在通過不同的渠道,直接或間接地教育和影響著學生。例如學校的后勤人員,雖然不在教學第一線,但也生活在學生群中,他們的言談、舉止、工作作風等方面給學生直接的教育和影響,而且通過對學生的各種服務,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得到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對學習有一種良好的興趣,這也是一種德育的力量。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堅持“教師為主,全體負責”的原則,才能顯示整體效應的威力。在學校里,領導者做到了管理育人,教師做到了教書育人,職工做到了服務育人,學生處于德育的大環境里,在潛移默化之中被影響著。
二、以教學為中心,全方位滲透
德育,有它自己的特殊的任務和功能,但不存在孤立的德育,它與德智體美教育等滲透在一起的。哪怕是一堂課,一次談話,一次活動,一項制度以及學校、教室的環境布置和學校工作人員的舉止言行,都滲透著思想品德教育。學校專門用于德育的時間是不多的,即使把品德課、班會、周會以及課外活動都加在一起,一周也不過幾個小時。
如果各科教學都把知識和思想結合起來、寓德育于各科教學之中。語文、歷史、地理等學科教材中本身就有思想品德的教育內容。例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語文課可以通過詩歌、文章,對祖國的美麗風光的描寫,對祖國的標志建筑物的描寫的教材,和向學生灌輸愛國主義思想,培養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情操。歷史課可通過介紹歷史事件的發生和發展以及產生重大意義來激發學生們愛國主義的情感和民族自尊心。地理課可以通過向學生介紹我國的壯麗河山、名勝古跡和祖國大地的豐富資源,進而激勵學生們為祖國未來美好的建設勤奮學習。于此數學、體育、音樂、美術等學科也都有間接于德育或潛移默化于德育的內容。
還可以寓德育于各種活動之中,根據中小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適時開展一系列的活動來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可以根學校的情況和教育的形式任務的要求,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在特定時期內圍繞一定的主題開展一些集中性的教育活動,也可以根據一定的節日,如國慶節,建黨節,勞動節等有計劃、有針對性開展思想教育。
寓德育于各項規章制度之中。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是每一位學生的準則,對于學校的規章制度,每一位學生都要去遵守,去落實。教師需要將規章制度的思想慢慢滲透到學生的心中,貫徹落實《中學生守則》和《中學日常行為規范》,使學生知道自己的言行舉止的準則并且恪守這些準則。
三、以學校為中心,協調各方優勢
學生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的因素是非常廣泛的,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實現,一個好的家庭環境給學生的性格,心靈的形成都會提供好的幫助,對于家庭環境惡劣的學生來說,更多的需要學校的教育,幫助其形成良好的性格,良好的思想。另一方面,則是社會中對學生思想的影響,社會是一個大環境,學生對其也充滿了好奇感,交什么樣的朋友,對其的思想有很大的影響,不僅有積極影響,還會有消極影響。只有把家庭、學校、社會三者結合,對學生的教育放在第一位,要從根上對其的思想,性格的形成做一個深層次的德育教育。
在家庭教育的協調上,學校和班級需要把分散的家長用一定的形式組織起來,如:“家長工作委員會”和“家庭教育協會”等,進而調動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召開家長會,進行家庭訪問,組織家庭教育咨詢服務等協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的關系,交流教育信息。
在社會教育的協調上,學校可以把本地在職的黨政領導干部、離退休的老干部,授于各種榮譽英雄模范人物,有各種技術和特長的專家名人分別組成“關心下一代協會”、“英雄事跡教育團”、“科學育人輔導站”等各項組織,學校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一此社會德育實踐活動,從而培養思想品德優異的學生。
總之,德育工作必須滲透進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使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學習習慣,待人接物方面的禮儀。
作者簡介:劉櫻子(1997- ),女,海南臨高人,海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