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珩 尹詩文
摘 要:近幾年,中美貿易交往頻繁,為兩國經濟全面進步創設了良好的合作氛圍,不僅能順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也為地區經貿體系全面優化提供了便利。但是,在交往過程中依舊存在一些問題和矛盾,需要兩國政府從宏觀和微觀層面展開深度分析。文章簡要分析了中美貿易摩擦產生現狀,并對產生的問題和解決策略予以討論,僅供參考。
關鍵詞:中美貿易;貿易摩擦;原因;策略
文章對中美貿易摩擦問題進行全面分析的過程中,結合中美經濟發展現狀,對中美貿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深層判斷摩擦產生的原因,要想減少貿易摩擦問題,要建立健全完整的應對機制,才能有效緩和雙方貿易摩擦和緊張態勢,確保經貿和政治關系呈現出健康發展的態勢。
一、中美貿易摩擦現狀
據東方網報道,僅在2016年,中美貿易額已經超過了5700億美元,相較于中美1979年恢復正常經貿關系翻了236倍,這使得美國成為了中國對外貿易中較為關鍵的合作伙伴之一,中國也成為了美國第一進口國。盡管雙方在經濟貿易中關系緊密,但其中隱藏的矛盾和摩擦也不在少數。尤其是在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上臺后提出了美國優先政策,使得中美關系籠罩了更加迷離的“面紗”。
追溯中美經貿合作的歷史,在1979年到2016年間,中美貿易額度隨著經貿往來的頻繁不斷增多,中國制造已成為滲透美國居民日常生活的關鍵產品,與此同時,美國生產的機電、汽車等也受到中國消費市場的青睞。2016年中國商務部網站上公布了一組額度報表,美國對外主要貿易伙伴中,出口額度最大的是加拿大,出口金額265961百萬美元,同比增長-5.2%,占比18.3%;中國出口金額115775百萬美元,同比增長-0.3%,占比8.0%。相對應的,美國對外主要貿易伙伴的進口額中,中國占據首位,進口金額462813百萬美元,同比增長-4.2%,占比21.1%。在中美兩國貿易發展進程不斷推進的背景下,中美經濟關系對于雙邊合作有重要意義和價值。然而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無法有效擺脫經濟低迷以及失業率高的問題,中國經濟卻始終保持在7%的增長態勢,使得貿易摩擦問題逐漸升溫。
二、中美貿易摩擦問題產生原因
(一)兩國政府互動交流缺失
在中美貿易摩擦中,兩國政府交流互動的缺乏較為關鍵,受到政治因素以及貿易逆差等情況的影響,加之美國霸主政治的本性,造成兩國政府對于一些經濟貿易問題不能建立正常的溝通和交流,使得貿易摩擦問題不斷增多,且得不到有效解決。
美國在國際市場中一直居于稱霸地位,往往會以自己為中心制定相應的經濟和政治游戲規則,從貿易方向分析,一些對美貿易中保持順差的國家必然會受到美國的抨擊和報復,日本和歐盟都曾遭遇過相應問題。而我國一致遵循平等化外交以及貿易原則,加之我國和美國自身的經濟貿易運行制度存在差異,就會被美國本土的貿易保護措施影響,使得我國國外貿易處于被動地位,造成嚴重的貿易摩擦。
(二)我國產業結構與布局存在問題
我國出口產品結構在發展進程中依舊存在行業管理結構不平衡的問題。我國對外貿易地理方向較為集中,出口商品中的3/4都直接銷往美國、日本以及歐盟等地,而這三個區域已成為全球經濟衰退的主流地區,也是非關稅壁壘發源地。加之貿易保護主義升溫,就會造成制裁和限制的影響。
(三)我國內需較小
結合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現狀分析可知,我國本土化企業在發展運營過程中依舊面臨內需較小的問題,尤其在國際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推進后,國內消費市場也開始向進口產品傾斜,造成內需范圍在縮小。
三、中美貿易摩擦產生解決對策
(一)加大兩國政府互動交流力度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推進的社會背景下,貿易問題的解決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平等協商,從而實現互惠互利的協議發展目標。基于此,中美貿易要積極提升互動交流的水平,全面拓展管理范圍,在貿易交往中要強化工作機制和管理目標。
一方面,我國可以有目的地邀請美國國會議員到華訪問,強化接觸、溝通、交流的水平。另一方面,要積極落實健康交流管理機制,從根本上強化彼此之間的理解,促進合作的基礎上,保證中美兩國高層次溝通的常規化,避免消極處理問題,有效建立更加系統化的對話溝通機制,真正發揮雙邊貿易協調機制的價值和優勢,實現平等磋商以及合作管理效率。
(二)針對產業結構與布局進行調整
(1)要積極落實工業化和信息化協同進步發展的管理機制,從而順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在產業結構升級的過程中,要落實跨梯度升級,并且將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作為調整核心,強化本土資源結構,改善后天因素的同時要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投資環境、聚集效益等,從而為技術資本以及人才的本國流動提供保障,確保能彌補資源方面的劣勢。
(2)要積極踐行“讓位”和“上位”協同管理的控制流程,確保能營造更加具有實效性的市場環境和全面發展公共管理流程,也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以及公共生產供給水平的優化提供保障,促進國家范圍內產業結構的升級。
(3)要從宏觀層面完成設計工序,確保能分類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機制,在時點管理方面完善產業結構的進化水平,也能進一步緩解就業壓力,實現經濟穩定增長。
(三)采用WTO規則解決爭端問題
自從我國進入WTO以后,作為其成員國,基礎性爭端解決機制成為了經貿交流中的關鍵指導機制,能有效保護我國自身利益,也為解決國際爭端提供了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因為中美貿易摩擦較為特殊,想利用WTO規則對相關問題予以解決,就要充分利用相應條款科學化維護我國企業的經貿權益。
(1)要審時度勢,必要時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無論基礎方式如何,我國要積極針對具體問題提出請求,并且主張權利的維護。若是我國是申訴方,則要確定申訴過程依據的協定,并對被訴事由等進行證據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提交爭端解決機構后形成臨時報告。
(2)要強化對發展中國家成員特殊規定的深度剖析和研究,要善于將差別和優惠待遇應用在爭端解決問題中。例如,在GATT 中的第十八條,允許發展中締約國使用進口數量限制,從而有效保護幼稚工業,保證其自由度。在深度研究基礎上,就要結合實際情況積極落實更完整的爭端處理方案,按照要求和標準提高管理實效性,為經貿管理工作的全面升級創設良好環境。
(3)要建立貿易爭端機制的國內政策程序。為了從根本上優化相關問題的處理水平和管控能力,要積極整合WTO貿易爭端機制的研究和應用過程,企業盡量要向政府及時且準確地反映情況,從而收集有價值的信息。各級政府則要強化對企業信息溝通以及引導作用,從根本上維護企業及國家的合法權益,為行業組織管理工作的全面開展奠定基礎。政府不僅要借助談判機制合理性為企業開拓海外市場,還要建立健全貿易爭端解決機制以維護國內政策程序的應用價值,整合行業組織的同時,借助各個行業的力量落實產業優化政策。
(四)擴大內需
中國企業在經貿關系中具有本土優勢,不同國家存在獨有的國情、民情以及政治經濟環境,人們的消費習慣以及社會習俗也會存在差異。這就使得一些本土企業在跨出國門后進入陌生的銷售和市場領域存在不適。要想積極整合發展現狀,就要積極拉動內需,在中國市場中實現中國企業和西方企業的本土化優勢倒轉,利用自身的本土化優勢和西方國家企業“周旋”,從而實現企業可利用優勢的全面發揮,真正實現高速穩定的發展。
例如,華為企業就是較為突出的代表,利用本土化優勢實現企業發展。對于處于劣勢競爭地位的中國出口企業而言,要想從根本上避免國家政治性貿易壁壘中的不平等待遇,就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貿易摩擦,實現穩定健康的發展目標,從國內內需擴大出發,積極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
總而言之,在中美貿易體系內,為了從根本上減少中美貿易矛盾,我國貿易管理體系要積極優化戰略布局結構,完善投資保險機制,踐行“走出去”的管理原則,確保能優化管控體系和后續服務質量,也為減少對美貿易順差奠定基礎,真正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 陶海東.供給側改革背景下 中美貿易摩擦的特征及對策[J].商業經濟研究,2017(4):141-142.
[2] 蔣永宏,于程程.美國再工業化對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分析[J].對外經貿實務,2015(1):25-27.
[3] 何姣,陳天雁.淺析中美貿易摩擦誘因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J].新商務周刊,2018(4):10.
[4] 王昌林.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影響不大[J].中國經貿導刊,2018(13):4-5.
[5] 藍琴.從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看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特點和應對策略[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6.
[6] 黃永富.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解決中美貿易摩擦[J].人民論壇,2018(12):44-46.
[7] 許詩詩.供給側改革背景下解決中美貿易摩擦的新思路[J].中國經貿導刊,2017(11):21.
作者簡介:周珩,女,汕頭人,在讀本科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