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網絡的發展以及全球化時代的來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在供給側改革理念驅動下,思政教育工作可以更好的引導以及服務學生的需求,保證學校、家庭以及學生需求良性互動與協調平衡,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創新學校管理工作。文章系統闡述了供給側改革與高校思政教育實效性提升之間的關聯性,并從融洽主客體關系、拓展供給方法、豐富供給內容等方面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提升策略。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了將深化供給側改革作為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首要措施,這標志著我黨對于經濟發展規律的認知以及應用更加的成熟、科學。作為新發展理念的關鍵性內容,供給側改革的思維模式不僅促進了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同時對于非經濟領域的工作同樣具有推動和指導意義。為此,我們分析供給側改革對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創新所起的作用及其實效性策略尤其必要性。
一、供給側改革與高校思政教育實效性提升的關聯性
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深入,其迫使高校思政教育進行結構性調整,并提供了原動力。首先,二者之間內容具備互補性。供給側改革所涉及到的經濟結構內容和高校思政教育理論能夠形成相互補充的關系。同時對于高校思政教育內容也提供了新鮮的血液。所以,從某種意義上看,二者之間產生了良性互動的關系。此外,高校在思政教育協同實踐與創新過程中,在應用供給側改革理論的同時,也能夠豐富供給側改革理論內容。其次,二者具備邏輯開放性。由于供給側改革和思政教育協同創新,使其產生了緊密相連的耦合視域。在當前國家大力倡導供給側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將供給側理論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開放性,實現實踐與理論的深度融合,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體系創新。
供給側改革賦予了高校思政教育全新的內涵。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高校需要在思政教育的時候不斷優化教育結構,盡量降低無效和低端思政教育的供給。因為我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長期處在失衡的狀態,忽視了教育工作者作為供給側本身所具備的影響力,所以極大的弱化了思政教育作用。此外,供給側改革理論與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需要高校教師不斷完善自身知識儲備,強化對學生思想引導,及時的更新思想觀念。
二、供給側改革視域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策略
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標在于將社會道德規范以及思想準則轉變為學生個人思想品德,使得社會意識能夠內化為學生的個人意識。想要實現該目標,解決主客體之間的供需失衡的關系,需要提升教育者主動性,以需求側的學生主體地位出發,換位思考,采用富有時代性的傳播途徑以及溝通渠道,將貼近學生生活的教育形式與內容教授給學生,必然會受到作為需求者的學生的認同與接受。
(一)融洽主客體關系
思政教育工作認同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基礎,加強思政教育認同感是維系主客體關系,提升思政教育實效性的關鍵方法。教師要注重處理好與學生之間的聯系,這是所有教師的必修課,特別是對于思政教育工作人員而言。師生關系良好與否直接關系能否充分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教學效果的提升很大一部分來源于情感羈絆。那些懷揣著熱情以及興趣開展學習活動的學生比那些缺少熱情與興趣的學生更加容易進入到學習狀態。與此同時,良好師生關系也可以推動師生彼此了解,使得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需求以及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活動。
(二)拓展供給方法
首先,充分利用當前思政教育平臺。目前在國家以及高校等方面存在很多思政教育網站、微信以及微博等平臺,我們要充分的使用并且改進這些現有資源,放大其品牌效應。比如,能夠利用朋友圈分享集體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以及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的文章鏈接、視頻鏈接,或者是采用圖片的形式充分表達出來,不單單能夠豐富思政教育內容,同時也提升了思政教育課程的趣味性,使得思政教育不再枯燥。
其次,開發新媒體內容。新媒體本身具備了傳播速度快和成本低廉的特征,高校思政教師可以充分的使用新媒體傳播包含有思政教育內容的影像資料以及文章,將思政教育內容制作成動畫,上傳到微信群或者是網絡平臺上。組織學生觀看和討論社會熱點問題,將一些熟練使用新媒體的人才作為意見領袖,提升思政教育的導向作用,使得大學生可以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強化高校思政教育效果。
(三)豐富供給內容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需要注重對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滿足以及迎合大學生個性需求以及發展特征。伴隨著時代以及社會的持續發展,目前信息網絡技術發展迅速,使得信息傳播媒介日趨多樣化,大學生能夠借助多元化的渠道尋找需要的相關信息。所以,高校想要提升自身思政課程的教學效果,需要對教學內容供給渠道進行持續優化,開發全新的教學資源,優化資源配置,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結語
總而言之,供給側改革的理念與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并不代表著完全否定需求側的要求,也不是一味的迎合學生的需求,而是要注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教學體系進行系統而又宏觀的把握,將學生實際需求作為切入點,構建具備現實意義的供求結構,從而升級高校思政教育供給,保證思政教育供給以及學生需求之間的良性互動與和諧統一,提升思政教育的效率與質量。
參考文獻
[1] 唐開鵬.供給側改革視域下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路徑選擇[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2):91-94.
[2] 張旭念,楊金丹.“供給側改革”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供給提升路徑探析[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8(2).
[3] 姚佳,余維維.”供給側改革”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研究[J].青春歲月,2017(19).
作者簡介:劉鵬(1988.05- ),男,河北唐山人,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