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正確運用新媒體媒介開展高校校園思想政治的教育,應該引起廣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視。文章分析了當前校園新媒體和大學生在媒體環境中的思想,探討了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下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從學校方面,學生思考自己,最終拓展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構建和諧健康的精神家園,實現學生的全面自我發展,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校園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一、校園新媒體的現況
(一)什么是校園新媒體。新媒體是互聯網的產物,是新時代誕生的便捷通信載體。新媒體有各種形式和功能。它不是一個單一的功能。在網絡環境或媒體環境的影響下,大學生可以更好,更全面地接觸外部信息,具有更高的感知和識別信息的能力。我們將以樂觀的態度歡迎新事物,適當改變傳統觀念,合理利用新媒體資源,結合現有思想教育工作,開展有效的教學工作。此外,新媒體的自由,平等和開放的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如何正確對待這種情況。
(二)新校園媒體的優勢。校園新媒體是互聯網的產物,因此它在沒有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情況下繼承了互聯網。新媒體包括很多內容,不僅包括QQ,微信,微博等即時通訊軟件,還有許多新的媒體和娛樂平臺。在傳播新媒體宣傳的信息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傳播信息并接收信息。校園內的新媒體具有先進和良好的集成功能。新媒體以方便快捷,及時有效的方式它用戶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新媒體也在蠢逼和使用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身,改進自身的不足之處,以順應時代的發展以及滿足用戶的需求。
二、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
(一)關注虛擬世界中的人際交往。在當今時代,微信,微博,各種社交應用它是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在現實生活中的熱點事件中,當他們通過微博發布時,彼此不認識的網民將蜂擁而至,進行評論和交流。在這種網絡虛擬空間中,雙方以匿名方式交換。通信。僅僅因為你的信息沒有被公開,所以你可以表達你所擁有的東西,而你不必害怕被熟人看到。對于學生來說,網絡中有一些奇怪的朋友或多或少。每個人都更愿意與陌生人交流,自由發言,通過各種形式進行交流,如評論或發帖。因此,對于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來說,要注意學生的心理,注意溝通,然后找出問題,解決問題。
(二)追求個性,渴望自由。對于大學生群體來說,每個人都追求自由和個性發展,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追求和信念,但學生們最好接受新事物,因為他們的思想并沒有被舊觀念完全囚禁,校園內新媒體的發展也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處理周圍世界的良好平臺。每天拿出手機,打開各種信息APP,你會收到重大事件的推送信息,滿足他們對知識和新事物的渴望。您可以使用此平臺獲取信息,并且可以完全表達您想要表達的內容。在這方面,新媒體還建立了一個與時俱進的系統,努力跟上時代的步伐,滿足用戶社區的需求。
三、具體的創新方式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形式。沒有什么是不變的,教育的形式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新媒體技術正在高速發展,媒體環境也很廣泛。高等教育機構也應該利用這種新技術發揮作用,創新這種傳統的思想教育形式,努力避免枯燥乏味的教學方法,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二)在校園內整合新舊媒體為了在新的媒體環境中進行思想政治領域的創新和推廣,我們將通過新的媒體平臺發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通過這種有效的渠道,創新思維,積極引導學生履行公民義務,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讓學生將他們在課堂上的感受轉化為日常行為,從而促進教育的發展。與此同時,教師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以一種直觀,容易被學生接受的方式進行教學。深化教育目標和實踐意義不僅限于空談。
(三)提高學生的媒體素養。要在高校開展媒體素養教育,我們可以從學校設立的課堂入手,開展相關的媒體課程,整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先進的社會思想,引導學生思考。忘記傳遞價值和正能量。行政手段可用于確保新媒體管理和校園文化。在校園中應用新媒體時,必須采取正確的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美學。教師可以有效靈活地運用新媒體傳播正確的思想文化。高校組織應該開展更多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活動。
(四)學習先進文化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新媒體的傳播不是一次性的過程。它經歷了許多困難,這意味著新媒體并非全部活躍和健康。在這方面,我們需要學習更多,思考積極健康的科學文化知識,堅持抵制不健康文化的傳播。促進自我修養不僅體現在規范自我行為的需要上,而且需要事實反思。通過與反例相比較,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我們應該真正去,然后堅持并進一步規范我們的行為。
四、結語
總的來說,在校園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的特點和新媒體傳播的特點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有弊。要合理利用新媒體技術,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方式。與時俱進,結合實際,堅持科學創新觀,促進發展,落實。同時,要不斷學習先進文化,汲取先進,積極,健康的思想,培養科學健康的三觀獨立思考能力,對事物有自己的思考和認識,全面發展。教育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在未來,它需要不斷創新。但是,思想政治的主體和本質不變,道路仍然漫長,不斷進步可以繼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暢.校園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創新[J].中華少年,2017(05):279.
[2] 江振麗.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30(15):74+93.
[3] 邸爽,黃亮.校園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創新[J].管理觀察,2017(35):108-109.
[4] 李蘭蘭.校園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創新研究[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7,33(01):91-93.
作者簡介:陳曉紅(1976- ),女,湖北大悟人,法學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