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城鎮化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城鎮化率得到大幅提升,有力地推進了社會經濟發展。但城鎮化發展對傳統村落文化生態、經濟生態等方面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為了實現城鎮化與傳統村落保護傳承的協調發展,要從思想意識、資金投入以及產業扶持等方面進行探索。
關鍵詞:城鎮化;傳統村落;保護;傳承
一、傳統村落保護傳承的意義
傳統村落是我國農耕文明的重要載體,傳統村落文化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要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保護傳承文化遺產”。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階段,不僅經濟面臨轉型升級,社會主義現代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也進入了非常關鍵的時期。在此背景下,順應時代發展趨勢,與時俱進地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傳承,是推進文化精準扶貧脫貧工作的重要環節,其對于不斷促進我國經濟、文化共同協調發展目標的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二、城鎮化發展對傳統村落的影響
城鎮化是隨著工業化的發展,非農產業形成城鎮集聚效應,農村人口大規模流向城市的過程,其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趨勢,也是國家走向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從整體上看,城鎮化作為歷史進程的必然,于國、于民都有利,但是在城鎮化發展中難以避免地會引發傳統文化變異,乃至消亡的不良現象,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就是造成傳統村落的保護傳承困境。歸納起來,城鎮化發展對于傳統村落的影響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城鎮化發展對傳統村落文化生態的影響
傳統村落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中產生的精神、智慧,以及情感等的綜合化、形象化。傳統村落是傳統農耕文化的主要物質載體,是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
城鎮化發展難以避免地會改變傳統村落原有的土地和建筑風貌,破壞傳統農耕文化固有的物質載體。此外,城鎮化發展還會撼動傳統村落的社會結構,改變傳統村落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精神信仰、風俗習慣,以及道德觀念等。城鎮化發展中,傳統農耕文化與城市文化不斷進行碰撞和交融,在城市文化的影響下逐漸變異、消亡。由此可見,城鎮化發展是傳統農耕文化變遷的重要推動力,在城鎮化進程中,傳統村落文化生態日益遭到沖擊、破壞。
(二)城鎮化發展對傳統村落經濟生態的影響
城鎮化發展難以避免地會使市場經濟對傳統村落的農耕經濟模式造成沖擊、破壞,導致傳統村落固有的經濟生態崩潰,村民不得不遷徙到城市謀生。據統計,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農村地區就已經有近70%的勞動力轉出,近三分之一的良田拋荒現象。目前,以80后、90后為代表的新生代,學習新知識和接納新事物的能力強,思想意識趨于主流化,普遍不再固守老一輩的傳統生活方式,紛紛涌入城市追求現代化生活,青壯年大量外流使得傳統村落生活和生產主體缺失,加劇對傳統村落經濟生態的沖擊,極大地影響著傳統村落保護傳承。
三、城鎮化進程中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傳承的思路
我國發布實施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笆濉睍r期,我國將繼續推進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之路,結合“十三五”文化事業發展規劃和城鎮化規劃等要求,城鎮化發展中傳統村落保護傳承的思路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思想意識方面
一是要加強轉變以往粗放型的發展理念,將傳統村落保護傳承列入城鎮化發展規劃范圍,在城鎮化發展中突出傳統村落特色及發展優勢;二是要加強村民對傳統村落保護傳承重要性的認識,以及對傳統村落保護傳承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升村民對傳統村落文化傳承與保護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三是要加強宣傳推廣,在社會上廣泛形成傳統村落保護傳承的共識。
(二)經濟投入方面
一是要加強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對傳統村落的財政撥付專項資金投入。二是要加強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傳統村落保護傳承,不斷拓寬融資渠道,多方地籌集傳統村落保護傳承資金,并加強資金專項管理,確保做到??顚S?。
(三)產業扶持方面
文化是激活產業發展的動力,產業則是對文化再開發、再利用、再創新的過程。傳統村落經濟發展情況對于傳統村落保護傳承具有重要影響,通過產業扶持,有利于促進傳統村落保護傳承。
傳統村落凝聚著我國千年來的農耕文明結晶,是一座蘊藏豐富的文化寶藏。要大力挖掘傳統村落的文化資源進行產業發展,通過利益導向,激發傳統村落村民在產業發展助推傳統村落保護傳承上的動力,并加強提升傳統村落的文化軟實力,夯實產業發展的基礎,充分發揮出傳統村落的經濟、文化價值,從傳統村落“留人、興業”方面入手,不斷促進傳統村落保護傳承。
四、結語
傳統村落保護傳承是延續千年農耕文明和歷史文脈的本質要求,而城鎮化是現代化發展的趨勢,我們要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與時俱進地走具有“文化保護和傳承”內涵的新型城鎮化發展道路,促進傳統與現代、經濟與文化等共同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康繼祥.農民戀土情結弱化現象分析[J].中國土地, 1999(8).
[2] 鄧黍心,伽紅凱.城鎮化進程中傳統村落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以湖州荻港村為例[J].安徽農學通報,2017(6).
作者簡介:黃福佳(1982- ),男,布依族,貴州望謨人,安順市文化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少數民族文化、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