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利 楊德霞
【摘要】解決領導干部的心理問題要結合其特殊成因,提升針對性,多措并舉。要涵養精神世界,提升人生境界;建立完善制度,減輕風險壓力;強化隊伍治理,增進干群互信;應對“本領危機”,提高工作能力。
【關鍵詞】領導干部 心理問題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人的健康不僅包括軀體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領導干部作為特殊的社會群體,其心理狀況不僅關系到個人和家庭的幸福,也關系到社會的發展和民眾的福祉,因此,值得高度關注。從已有調查來看,一些領導干部身上會出現諸如焦慮、自閉和暴躁等心理問題。這些問題的形成除了與其他群體相同的原因之外,也有自身的特殊原因。因此,對領導干部心理問題的解決要有針對性,多措并舉。
正確的世界觀、科學的思維方式有助于人們在低谷中懷著希望,在危機中發現轉機,在風浪中經受考驗。相反,錯誤的世界觀、不科學的思維方式則容易使人失去信心,精神不振,怨天尤人。因此,從某種程度而言,事物本身并不影響人,人們只受對事物看法的影響。
領導干部社會地位較高,他們大多擁有較高的聰明才智,較強的上進心和發展訴求。但是,在從政過程中,諸如個人升遷不順、經濟地位與社會地位不相稱等問題也會時常擺在其面前。一些人容易因此而心里苦悶,尤其是在與其他人及其他行業比較時,產生心理失衡進而導致行為失范等問題。而正確的從政觀,正是化解此類心理問題的一劑良藥。
在這方面,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時任福建省省長時所講的這番話會大有裨益:“在從政的整個過程之中,不要把個人的發展、升遷作為志在必得的東西。因為這是不可能的,沒有這種公式,沒有這種規律。”正因為思想觀念對人的心理有較大的調節作用,領導干部要不斷汲取各種優秀文化資源,掌握銳利的思想武器,涵養精神世界,提升人生境界。尤其是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等,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做到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喜而不狂,憂而不傷,滿懷激情地過一種積極愉快的生活。
領導干部從事的工作常被人們稱作“高危職業”,這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描繪了該群體的工作境遇。相較于其他行業,從政是一條風險較大、自主性不強的道路。領導干部時常感受到其職業的特殊壓力。
領導干部掌握著常人無法企及的社會權力,他們在利用其為民眾造福的同時,也感受到它帶來的壓力。一方面,領導干部必須抵制內心的各種沖動,防止因不當使用權力而逾越道德和法律底線。另一方面,一些懷有不良動機的特殊群體,總是力圖通過各種手段收買領導干部,誘使其為自己謀取不正當利益;而領導干部的親友,往往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游說其利用權力為自身謀取福利,一旦愿望未能達成,領導干部時常被埋怨為“清高”、缺乏人情味,遭遇眾叛親離的下場。因此,領導干部面臨著公與私的較量,面臨著“清官”還是“清高”的選擇,面臨著不循私情還是“沒有人情味”的選擇等,這使其內心備受煎熬。
此外,面對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許多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領導干部往往陷入兩難選擇。一方面,他們熱情很高,想干事、干好事;另一方面,又戰戰兢兢,畏手畏腳,擔心因在探索創新的過程中出現問題而遭到懲處。因此,許多領導干部背著沉重的心理負擔,既可能要面臨為官不為的指責,又可能要承受因出現探索性失誤或錯誤而造成的代價。
要解決此類心理問題,需要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使領導干部安心工作。例如,針對貪腐問題,要在對領導干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主動建立思想堤壩的同時,為他們建立“防火墻”“隔離帶”等保護措施,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從而使其身邊的人杜絕誘使領導干部以權謀私的念想和行為;針對想干事又怕干錯事的心態,要建立完善容錯糾錯機制,為其提供“減壓閥”和“定心丸”,使其消除各種思想顧慮,輕裝上陣,奮發有為。
在影響領導干部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中,干群關系不融洽是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領導干部大多兢兢業業,為黨和人民作出積極貢獻。然而,另一方面,由于各種原因,他們時常遭到民眾的誤解,這使其內心感到委屈和壓抑。例如,領導干部責任大,事務多,除了要處理日常工作之外,還要時常面臨一些突發情況,因此,工作任務繁重,作息不規律,“5+2”“白加黑”“周六正常不休息,周日休息不正常”等,成為許多人的真實寫照。然而,在許多民眾的想象中,領導干部的工作輕松自在,就是“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而已。此外,一些媒體尤其是網絡媒體在眼球效應和經濟效益的趨使下,熱衷于傳播社會負面新聞,放大領導干部群體中的一些不良現象;而一些別有用心的“大V”,更是從中作梗,離間民眾對黨和國家的感情,削弱其對領導干部群體的信任和信心,甚至煽動民眾對領導干部群體的仇恨。這種氛圍既不利于工作的順利開展,也不利于領導干部的身心健康。
要解決此類問題,一方面,要加強領導干部隊伍自身的建設,增進民眾對黨和國家的感情和信任;另一方面,要暢通溝通渠道,拉近干群關系,消除隔閡和誤解,使領導干部在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心情舒暢,干勁倍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發展日新月異,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而民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又是多種多樣,與日俱增。面對著新的發展形勢和要求,面對脫貧攻堅、經濟發展、綜治維穩、環境保護、民生保障等諸多領域的一系列問題,許多領導干部時常感到千頭萬緒,手忙腳亂,陷入了“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的尷尬局面,情緒也變得暴躁易怒,有的甚至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產生職業倦怠。

要改變這些問題,領導干部首先需要直面危機、正視危機。“本領危機”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一種常態,它是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矛盾在工作場合中的反映。由于客觀世界是不斷變動的,而主觀世界具有相對穩定性,因此,人們在特定時期可能會出現主觀世界未能及時正確反映客觀世界的現象。而工作能力不能適應變動的形勢發展要求,正是這種普遍矛盾的一種特殊表現。認識到這一點,有利于減輕自責,悅納自我。其次,要積極行動,化解危機,彌補能力短板,克服心理恐慌。這就要求其破除思想僵化、固步自封的做法,加強學習和自我改造。領導干部要緊跟時代步伐,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增強各方面本領,更好地駕馭復雜局面,完成各項任務。總之,領導干部要堅持學習,增長才干,不斷促使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相符合,工作能力與工作要求相適應,從而掌握主動權,做到工作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作者分別為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形勢下執政黨意識形態領導力研究”(項目編號:13BKS074)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14年前受訪談如何跨入政界:立志當公仆做大事》,人民網,2015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