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宇
【摘要】當前,僅僅依賴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還難以完全實現青年群體更高質量和更充分的就業。我國政府需健全就業培訓、向中小企業傾斜、向中西部傾斜等方面的財稅政策,以宏觀調控這只“看得見的手”,促進青年群體更好地就業。
【關鍵詞】財稅政策 青年群體 中小企業 【中圖分類號】F81 【文獻標識碼】A
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式確立,就業制度由“統包統配”向市場化導向轉變。在這一就業制度下,勞動力資源主要由市場進行配置。對于青年群體這樣一個社會經驗與社會閱歷不足的群體而言,其就業壓力將顯得較為突出。此時,便需要國家借助財稅政策進行宏觀調控,保障青年就業。
有助于緩解勞動力供求的結構性失衡。目前,青年群體在就業過程中存在供求結構性失衡的問題,可以分為地區結構性失衡與產業結構性失衡兩種。其一,地區結構性失衡主要是由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引起的。我國東部地區的區位優勢明顯,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因而,生活水平較高、就業機會較多,吸引了大量優質青年前往務工就業。相較于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的經濟水平則略低,生活水平不高,因此,難以吸引到青年群體。這便導致了東部和中西部在人才供求方面的失衡問題。其二,產業結構性失衡主要是由工業化、城鎮化引起的。在日益加快的工業化、城鎮化步伐下,第一產業的從業人數逐漸減少,青年群體更多地流入了第二、第三產業,導致第一產業人才供給不足。故而,健全財稅政策,一來為前往中西部地區就業的青年群體提供更為優厚的財稅政策,能夠促進更多青年人才服務于中西部開發,從而緩解地區結構性失衡;二來為從事第一產業的青年群體提供相應的財稅政策,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第一產業人才供給不足的困境,緩解產業結構性失衡。
有助于促進創新型社會的構建。創新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靈魂,而當代青年群體作為優質人力資源,普遍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同時熟練掌握了一定的專業技能,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因此,青年群體的就業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創新型社會的建設步伐。通過健全財稅政策,可改善高新技術領域和新興領域的就業環境,引導更多優秀青年群體將就業關注點集中在高新技術領域和新興領域,并將青年群體的科學知識、技術有效轉化為社會生產力,從而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轉型升級與國家創新競爭力的提升,助推創新型社會的構建。
有助于防止社會不穩定因素的形成。就業不僅是社會經濟的“晴雨表”,更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定海神針”,如果就業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可能會給社會穩定埋下隱患。當代青年在整個就業大軍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然而,許多企業在工作經驗方面提出了過高的入職門檻,導致大量缺乏工作經驗的青年難以獲得就業機會,這可能引發青年群體心理上的不平衡。由于心理不夠成熟,個別自制力較差的青年可能產生非理性沖動,從而制造社會沖突,這勢必會對社會穩定造成影響。而通過健全財稅政策,為吸收青年群體就業的企業提供相應的稅收優惠或財政補貼,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青年群體的就業壓力,進而防止社會不穩定因素的形成。
增加財政專項補貼。近年來,人力、物力等成本快速上升,青年群體就業培訓的財政專項補貼標準卻提高緩慢,導致一些就業培訓機構積極性不足,難以提供高質量的就業培訓,青年群體的參與熱情也大打折扣。因此,針對面向青年群體的就業培訓機構,各地方政府有必要提高財政專項補貼標準,督促培訓機構提升培訓質量。此外,各地方政府還可以對接受培訓青年的就業率進行調查統計,對于受訓青年就業率較高的培訓機構,可以劃撥一定數額的財政資金予以獎勵。
提供適當的稅收優惠。一是鼓勵企業加大崗前教育培訓投資力度。各地方政府可以對崗前培訓的企業提供稅收優惠,擴大職工教育費用的扣稅范圍,降低企業培訓青年職工的成本,使得企業愿意吸納青年職工。二是對于可以作為專項附加扣除項目的青年群體繼續教育支出,應當逐步提高定額扣除標準,鼓勵青年群體通過接收教育提高自身就業競爭力。三是對于支持青年大學生實習的企事業單位,地方政府可以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將青年大學生實習相關費用列入抵扣項,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準予扣除,從而鼓勵企事業單位為青年大學生提供實習崗位。
財政補貼促進青年群體向中小企業分流。一方面,對于吸納青年職工達到一定數量的中小企業,地方政府可以優先考慮提供財政貼息貸款。尤其是對于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如若吸納一定數量的失業青年,地方政府可以提供小額擔保貸款并給予一定比例的財政貼息。另一方面,對于選擇中小企業就業的青年群體,也需要給予一定的財政政策支持,如提供一定年限、一定數額的就業補助。
稅收優惠促進中小企業吸納青年職工。一是政府可以通過降低稅率或提高免征額,為吸納青年職工的中小企業提供稅費減免優惠,免收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中小企業的負擔。此外,對于積極吸納青年職工的中小企業,也可以提供降低稅率、加速折舊、放寬費用列支、設備投資抵免、再投資退稅等多種優惠。二是對于向青年職工占比較高的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服務的金融機構,可以免除一定的比例增值稅,使得金融機構更傾向于服務此類中小企業,從而緩解此類中小企業的融資壓力,進而提高中小企業吸納青年群體就業的積極性。
財政補貼促進青年群體向中西部、鄉鎮企業分流。一方面,通過財政支持引導優秀青年人才前往中西部地區就業。我國政府需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提高中西部地區的工資水平,完善中西部地區的公共設施,改善中西部地區的就業環境,吸引優秀青年人才服務中西部開發,緩解東部地區的就業壓力。與此同時,中西部地區的地方政府還需要定期對于在本地就業的青年人才進行走訪,了解并解決其面臨的困難,加強后期財政扶持,避免優秀青年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加大對鄉鎮企業的財政支持力度,為農村青年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其一,各地方政府需要為開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鄉鎮企業提供一定的財政支持,鼓勵其完善農產品加工、儲藏、運輸、銷售等環節,健全產業鏈條,為農村青年創造更多就近就業的崗位。其二,各地方政府需要通過財政支持,促進鄉鎮企業發展和小城鎮建設的結合,從而改善農村投資環境,促進農村第三產業的發展,為回鄉青年創造就業機會。

稅收優惠緩解青年就業的地區結構性失衡和青年就業的產業結構性失衡。一方面,需采取稅收優惠措施引導優秀青年人才前往中西部地區,例如,在一定年限內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擴大個人所得稅的專項附加扣除范圍。另一方面,需采取稅收優惠措施為優秀青年群體返鄉就業創造更多機會。譬如,對從事種植、養殖、飼養、捕撈、園藝、手工藝,以及農產品深加工的鄉鎮企業提供稅收優惠,加快其產業化轉型步伐,擴大技術人才的用人需求,為優秀農村青年群體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作者為河南工學院電氣工程系講師)
【參考文獻】
①桑偉林、蔡智:《改革開放40年來青年就業創業政策演進及其優化研究》,《中國青年研究》,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