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就口腔癌患者術后護理干預對其衛生行為及并發癥的影響觀察展開探究。方法:從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這一時間段中所診治口腔癌患者中隨機選擇80例作為研究對象,然后利用數表法將他們平均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40例)。對照組術后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術后采用護理干預措施,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差異。結果:兩組護理前的口腔檢查、潔牙、刷牙率對比差異不明顯(Pgt;0.05),實驗組護理后的上述衛生行為改善程度與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口腔癌患者術后采取護理干預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衛生行為,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其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口腔癌;術后護理干預;衛生行為
口腔癌在臨床上常采用手術治療,選擇全面、規范的護理干預,對于改善患者口腔衛生健康和預后有積極影響。本研究通過給予口腔癌術后不同護理干預措施,比較患者的護理效果差異,分析護理干預在口腔癌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研究
從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這一時間段中所診治口腔癌患者中隨機選擇80例作為研究對象,然后利用數表法將他們平均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40例)。對照組:22例男,18例女;年齡53~75歲,平均(67.8±5.2)歲;實驗組:24例男,16例女;年齡54~77歲,平均(68.1±5.3)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有可比性(Pgt;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護理內容包括病情監測、健康教育、飲食指導和并發癥護理等。實驗組采用護理干預措施,具體護理內容有以下幾點:①心理干預:由于口腔癌術后易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溝通,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支持,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②健康宣教:加強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改善患者的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如戒除煙酒、避免食用生冷、過熱或刺激性食物,堅持正確的刷牙方式,定期更換牙刷等。③口腔護理干預:密切觀察患者手術皮瓣顏色及溫度變化,以免手術創面受損;如果術后出現水腫或口腔內分泌物增多,還需徹底清理患者的呼吸道雜物。④氣道護理:針對患者術后出現吞咽困難的癥狀,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保持舒適的體位,進行及時吸痰,排除呼吸道分泌物。⑤飲食干預:術后可采用靜脈輸注或鼻飼管,給予患者營養支持。
1.3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口腔衛生行為變化狀況、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分析數據,計數與計量資料分別用n(%)和(x±s)表示,行X2和t檢驗,Plt;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衛生行為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口腔檢查率、潔牙率與刷牙率對比差異不明顯(Pgt;0.05),實驗組護理后的上述觀察指標值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具體見下表1。
2.2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2.6%明顯低于對照組15.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
2.3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護理滿意度(80%,32/40)明顯低于實驗組(95%,38/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本次研究以采取手術治療口腔癌的患者為觀察對象,術后給予患者不同的護理干預措施,觀察患者護理前后的衛生行為變化情況、并發癥發生狀況與護理滿意度,結果顯示實驗組護理后的刷牙率、潔牙率、口腔檢查率與護理滿意度都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口腔癌患者術后采用護理干預,能改善患者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在口腔癌患者術后實施護理干預,加強對患者進行口腔護理,健康指導、心理干預、氣道護理和飲食護理等,能使患者保持口腔清潔,減少細菌滋生;給予患者飲食護理,為患者提供營養支持,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預防并發癥發生;氣道護理則能使患者呼吸道通暢,避免痰液滯留呼吸道,造成細菌生長繁殖。心理護理則能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緩解患者的精神壓力,有助于患者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和手術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綜上所述,口腔癌術后采用護理干預措施,能明顯改善患者的口腔衛生行為,減少患者術后發生感染、皮瓣壞死和皮下積液的機率,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
參考文獻:
[1]顏艷, 吳明慧, 李萍華. 護理干預對口腔癌患者術后衛生行為及并發癥的影響[J]. 黑龍江醫藥, 2019(1).
[2]王穎. 心理干預對口腔癌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及滿意度的影響觀察[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9, 25(5):837-838.
[3]李雪蓮, 鄭維銀. 老年口腔癌患者術后認知功能障礙因素分析和護理對策[J]. 西南國防醫藥, 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