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可預見性護理在急診危重癥患者中的護理效果。方法:將我院急診搶救室收治的90例患者納入此次研究,分為常規組及預見性護理組,每組45例,常規組給給予常規急診護理,預見性護理組則給予可預見性護理,對比護理效果。結果:預見性護理組搶救成功率更高,搶救時間更短(P<0.05)。結論:在急診危重癥患者的護理中采用可預見性護理較常規護理可提高搶救有效率,縮短搶救時間,應積極推廣。
關鍵詞:可預見性護理;急診危重癥患者;護理效果
危重癥患者大多有生命危險,臨床急診搶救工作中如何縮短急診耗時,為患者搶救工作的開展爭取更多時間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關鍵[1]。近年來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顯著上升,越來越多的急診危重癥患者出現,急診科護理工作越來越受重視。以往常規護理工作中,由于護理方法缺乏預見性、針對性,護理效果及護理質量均不理想,有待進一步完善。本文為觀察可預見護理在急診危重癥患者中的護理效果,選入我院90例患者進行對比觀察,詳情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急診搶救室2017.3-2019.3收治90例危重癥病患納入研究中,根據患者所接受的護理方法不同分組,接受可預見性護理患者45例入預見性護理組,接受常規護理患者45例入常規組,預見性護理組內男性28例,女性17例,平均59.63±4.36歲,常規組內男性29例,女性16例,平均59.76±4.41歲,組間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常規組給予患者常規,院內協助醫師診斷患者病情,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控等。
預見性護理組患者則給予可預見性護理,內容如下。
1.2.1 護理人員做好搶救物品的準備及管理,每班護理人員對護理用品及設備進行檢查,做好相關值班記錄。定期對搶救儀器進行檢修,防止出現故障,并將常用手術器械、物品進行消毒。
1.2.2 護理人員的搶救能力是確保搶救成功的關鍵,為此需不斷提高護理人員專業搶救知識、搶救技能。一般通過系統培訓的方式提高護理人員綜合護理水平,培訓期間設立嚴格考核制度,確保護理人員考核通過后才可在急診實施搶救工作。
1.2.3 針對不同病情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搶救方案,如針對胸痛、突發性半身不遂患者,應作為首要急診對象,率先給予患者急診搶救。此外,完善搶救流程,制定搶救操作規范,確保急診搶救工作有序落實。
1.2.4 急診搶救護理落實過程中,需做好患者病情判斷,對其疾病類型、嚴重程度、發展情況進行有效評估,并立即為危重病患做好心電監護,給予患者靜脈輸液,配合醫生對患者病情進一步確診。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搶救成功情況及搶救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23.0軟件處理數據,、%表示計量、計數資料,t及x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搶救成功率對比
預見性護理組搶救成功44例,搶救成功率97.8%,常規組搶救成功37例,搶救成功率82.2%,預見性護理組搶救成功率顯著高于常規組(x2=13.520,P=0.001)。
2.2 搶救時間對比
預見性護理組搶救時間為16.39±4.25min,常規組搶救時間為29.63±5.14min,預見性護理組患者搶救時間顯著短于常規組(t=13.317,P=0.001)。
3.討論
急診搶救工作中,危重癥患者發病突然,病情危重且病情發展較快,因而如何縮短患者搶救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為臨床護理重點[2]。
以往護理工作中常規護理預見性不足,針對性較低,在患者病情發展、疾病分類的處理中耗時較長,對搶救工作的盡早展開較為不利,為提高臨床護理效果需對常規護理方案進一步改進[3]。
可預見性護理是指針對一類患者的疾病發展、病情需要等各方面進行綜合性預測,結合預測結果實施臨床護理,通過針對性護理干預,達到縮短搶救耗時,提高臨床搶救成功率的目的[4-8]。實際應用中針對危重癥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給予病情嚴重較為嚴重的患者優先急診搶救護理,確保搶救工作的有效性及針對性,通過系統培訓提高護理人員搶救能力,利用完善的急救方案及急救流程進一步強化急診護理效果。本次研究結果提示,預見性護理組搶救成功率更高,搶救時間更短(P<0.05),進一步證明可預見性護理急診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在急診危重癥患者護理工作中采用可預見性護理可有效提高搶救成功率并縮短搶救耗時,可積極推廣。
參考文獻:
[1]秦秀芳. 多學科協作護理模式在急診外科危重病人院內轉運中的應用[J]. 護理研究, 2018, 32(13):165-168.
[2]張萍, 嚴兆嫻, 顧曉琳. 急診危重癥患者院內遠距離轉運模式的構建及效果評價[J]. 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 2018, 13(4):380-382.
[3]汪娟 , 汪梅 , 楊玉坤,等. 急診重癥監護患者家屬的需求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8, 380(14):25-27.
[4]曹洋. 全程護理在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 中國醫藥指南, 2018, 16(7):264-265.
[5]急診危重癥患者院內轉運共識專家組 . 急診危重癥患者院內轉運共識——標準化分級轉運方案[J].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17, 26(5):512-516.
[6]陳萌 , 沈昳忞 . 氣動型呼吸機在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過程中的風險管理和綜合護理[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7, 28(4):593-594.
[7]吳小花, 姜保周, 陳轉紅,等. 急危重癥專科護士在提升急診護理質量中的作用及效果評價[J]. 中國衛生質量管理, 2017, 24(4):62-64.
[8]楊藝, 叢小玲, 李璐寰, 等. 基于急救醫療服務體系的情景模擬在護理大專生急危重癥課程教學中的研究[J]. 護理管理雜志, 2017, 17(11):82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