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靜脈輸液在臨床上的應用也逐漸增多,靜脈輸液具有實際的臨床價值。靜脈輸液常用于緩解感冒發燒等癥狀,通過輸入電解質或葡萄糖平衡患者的溫度,緩解高熱現象。但是靜脈輸液猶如一場小手術,將人體的血液和水分進行了一次“大換血”,對人體也產生了一定的危害,引起患者過后的不適癥狀,因此靜脈輸液中微粒污染的情況也逐步引起醫患的重視。本文將靜脈輸液中微粒對人體的危害進行系統分析,并提出一系列防治危害的方法及策略。
關鍵詞:靜脈輸液;微粒危害;危害防治
靜脈輸液治療是一種通過輸入大量液體、電解質、營養液等物質緩解癥狀,達到治療效果的治療手段[1]。靜脈輸液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也很廣泛,通過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力度,保持血壓平衡,不斷補充血液量,為患者提供挽救生命的機會。但在靜脈輸液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各種微粒,影響患者治療效果,并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對于靜脈輸液中存在的微粒危害,醫患之間應該隨時進行溝通,也方便醫生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掌握患者的癥狀消退及反復情況。在此基礎上,社區醫院應該加大對微粒危害的防治,減輕患者在靜脈輸液中引發的副作用。
1 微粒產生的原因
1.1 液體原因
靜脈輸液的液體和營養液等在生產過程中沒有進行嚴格的藥品檢測,藥品在出產前未達到《中國藥典》的微粒標準,造成液體中存在大量的危害微粒,導致患者出現不適癥狀。經《中國藥典》規定,靜脈注射液的含量達一百毫升以上,其注射容器中含10Ixm的微粒不得超過六千個。
1.2 藥物原因
藥液中含有大量藥種,需要配合其他藥物進行治療,在同其他藥物共同治療時,可能會在藥的調試上出現排斥反應,累積微粒的數量越來越多。常見的中草藥劑中混合的微粒數更多,其中配合用藥的黃芪、丹參等都與液體不相溶,微粒數比例也極速增加。
1.3 藥物配置過程
靜脈輸液時,需要聯合多種藥物同步應用,其中抗生素在液體中會快速溶解,溶解時會經常抵觸瓶塞,氣泡的力量加劇會導致瓶塞間的細小微粒進入。在靜脈輸液過程中因加入試劑時,不同型的針頭與瓶塞之間產生局部摩擦,在插入、取出的過程中會產生塞屑,加重藥液的污染狀況。
1.4 輸液器的原因
輸液器是最容易產生微粒的,其本身就在生產及組裝過程中攜帶高分子微粒,將其帶入液體中,人體對高分子微粒沒有降解力,一旦輸入到人體內,會對人體產生極大的危害。一次性輸液器在注入口都有明顯的小轉口,可用于過濾細小微粒,但是在操作中還是難以避免微粒的輸入,導致截留的微粒對人體造成危害[2]。
2 微粒的危害
2.1 引起輸液反應
微粒進入人體后會影響患者的代謝功能,使殘留的微粒無法正常排出,誘發一系列炎癥的產生。對輸液器和注射器等藥具進行檢測得知,輸液器中含有的微粒數嚴重超標,違反《中國藥典》的微粒標準,導致微粒過多,對人體產生危害,引起輸液后的不良反應。
2.2 引起靜脈炎或局部阻塞
靜脈輸液中存在的微粒在進入人體后會和血液一起流入全身,進行血液循環操作,微粒的進入會磨損血管內壁,使其變得磨砂,狀態改變;微粒還會使血小板黏著,引發多種靜脈炎。微粒對于嬰幼兒的傷害更大,嬰幼兒的血管不明顯,一般是從頭部進行輸液,頭部連接的血管更多,微粒流入人體后可能會導致局部組織栓塞,血管輸血不通的現象,造成嬰幼兒缺血,局部水腫的情況。
2.3 引起藥物過敏反應
液體在輸入過程中,微粒的輸入可能會加重病情,引起一系列不適反應,少數患者還會出現藥物過敏反應,因聚合物和降解物的融合,減少血小板的生成。
2.4 導致肉芽腫的產生
肉芽腫發生部位大多在肺臟處,微粒會造成局部堵塞,心、肺等功能暫時失調的現象,從而引發肉芽腫,出現肉芽腫的范圍越廣泛,越容易危及患者的生命。
3 危害防治
3.1 管控器具生產環節
藥物或器具在生產時,應嚴格把關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改善生產環境,嚴格制定器具的組裝步驟,安裝凈化空氣裝置。對藥品制作的工作人員也應該嚴格篩選,在工作時需著統一的工作服,在制作時進行消毒處理,利用先進技術和工藝進行制作,保證藥品的安全和質量。
3.2 保證操作室的衛生
輸液室必須干凈整潔,護理人員須定期打掃,減少污染,定期排查危險因素,以保證室內空氣流通,并在操作時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定期做好細菌檢測工作[3]。
3.3 嚴格規范操作程序
輸液時的操作有一定的標準,操作時要避免違反操作程序,減少輸液器和注射器之間的摩擦,在注入藥劑瓶時,將針頭插入底部,減少微粒的攝入,并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按要求進行用藥,并聯合規范的操作程序完成輸液。
3.4 使用規范的輸液器具
在靜脈輸液過程中需要采用正規廠家的輸液器具,正規廠家的器具符合國家安全檢測,并配有終端過濾器,對于微粒數有嚴格的控制,對人體不造成危害。
4 結束語
靜脈輸液是臨床治療中常用的治療手段,對緩解患者病情有速效作用,但是在輸液過程中產生的微粒也會對人體造成不小的危害。微粒始終不是液體中應該存在的物質,但是少量的微粒存在也是難以避免的,只要不對人體造成危害,符合《中國藥典》中規定的標準。多余微粒物質的攝入難免會打亂人體攝入的電解質等,因此需要針對此種狀況提出應對策略,對微粒的危害程度加以防治。其主要防治手段需要從藥液、輸液器、注射器、配合藥物治療方面著手,加大對操作不當產生微粒的防治 ,在輸液器上使用終端過濾器截留微粒,減少微粒的攝入量,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楊婷, 高申. 減少雷貝拉唑鈉輸液中不溶性微粒的配制方法優化[J]. 藥學服務與研究, 2018, 18(02):40-42.
[2]郝志英, 王曉霞, 張文靜,等. 機械化在靜脈輸液調配中的應用[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7, 17(10):1431-1432.
[3]楊婷,高申,王卓,等. 國產和進口注射用雷貝拉唑鈉在氯化鈉輸液中的穩定性比較[J]. 中國醫藥, 2018, 13(9):1409-1412.
作者簡介:陳麗萍,1982年7月13日,漢,上海,上海市寶山區泗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