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技術本身具有無電離輻射、無創等諸多優勢,故而在20世紀40年代被廣泛應用于醫學在內的各個領域。醫學領域初始應用的超聲技術均為二維超聲,其僅僅可對平面狀態下的組織等情況做出反映,此后彩色影像學技術的發展,使得彩色多普勒超聲隨之誕生,成為超聲在醫學中應用的劃時代性變革。此后便攜式高分辨超聲探頭等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普及,基于其無創等諸多優勢,麻醉過程中運用超聲獲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其詳細的優勢和應用情況仍未得到臨床廣泛認可,故而本次研究針對其做出芻議,目的在于總結經驗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現將研究詳情做出整理報道,具體如下。
1、超聲引導下的血管穿刺
手術實施過程中常需要對患者進行橈動脈穿刺和中心靜脈穿刺,其目的在于對患者手術中情況進行監測,但是手術中不乏存在肥胖、年齡較小的病例,此類患者的特征則在于其血管行走情況相對特殊,同時形態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變化,而年齡較小者的頸部較短,且血管較為細小,故而穿刺的難度較高,所以針對其實施盲法穿刺的過程中失敗比例較高。血管穿刺的失敗可能導致患者出現相關應激反應,加大其發生循環不穩定事件的可能,此時在循環血量減小的基礎上橈動脈的搏動等系列問題均會受到影響,個別患者若出現血管痙攣現象,則甚至會導致血腫的發生,對于患者產生嚴重影響;超聲引導和直視下進行操作則有效保證了血管穿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2、超聲引導下的神經阻滯
以往臨床在開展神經阻滯的過程中,多數是將神經解剖作為標志,或者利用神經刺激儀對患者進行定位,但是在盲探操作的情況下及其容易出現阻滯不全面等現象,導致患者出現多種并發癥。超聲的應用可使得局部麻醉藥物的走向、藥物在神經根周圍的擴散情況得到現象,臨床在可視狀態下實施操作則保證其麻醉阻滯的精確性,使得麻醉效果得到保證,同時避免麻醉藥物過量使用的情況,進而在減少麻醉藥物使用的基礎上,避免了相關神經并發癥發生的可能,最終使得神經阻滯恢復后,患者可及時進行相關功能鍛煉,利于其預后。
3、超聲在氣胸診斷中的應用
益氣胸常常作為多種疾病的并發癥出現,不僅會導致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等情況,同時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而目前臨床中的應用的肺部超聲,則具有便捷、可靠、快速等特征,能夠對患者的胸部情況進行觀察,便于臨床判斷患者是否存在氣胸的危險情況,進而及時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處理,將該并發癥對患者生命安全產生的威脅降至最低。
4、超聲胃內容物評估時的應用
部分延期手術的患者可在術前進行良好的胃腸道準備,例如按照醫囑進行禁食禁水等配合,從而保證胃腸道情況滿足手術需求;但是對于年齡過小或急診患者,其無法妥善按照臨床需求進行配合和準備。而該類患者在手術中一旦出現食物反流、誤吸等情況,則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等嚴重情況發生;超聲再其過程中則起到積極作用,即針對患者胃內容物實施評估后,按照其性質、容量等進行胃排空或其他對癥干預,進而避免相關危險事件的發生。
5、超聲對氣道情況的評估以及應用價值
針手術過程中容易出現困難氣道等情況,該類患者在氣管插管時失敗比例較高,且容易出現面罩通氣困難現象,給臨床治療工作的開展帶來極大影響;超聲在針對其困難氣道情況進行評估時,能夠對患者的硬腭、軟骨、舌體、甲狀軟骨、氣管環等結構進行觀察,通過系列計算和評估則對患者的氣道困難程度做出反應,為臨床及時處理提供指導。
6、經食管超聲的應用
術前經胸超聲心動圖的檢查早已成為常規,成為麻醉醫師術前評估心功能的重要手段,而很少有在術中利用超聲進行心功能的實時監測。經食管超聲心動圖,是目前唯一能在術中對患者進行連續監測的影像學診斷技術,發展迅速。TEE 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解剖、功能和血流動力學的評估具有重要作用,這種方法已經廣泛應用于患有心血管畸形的兒童和成人手術中,該項技術也已經是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手術和麻醉管理的必要輔助手段。有研究報道指出,在自體肺動脈瓣移植術中,術中食管超聲是最理想的手術評估方法。TEE 除在心臟手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危重癥患者的急救中也是一種安全、先進的心臟超聲輔助工具,它可以彌補經胸超聲心動圖的不足并且能夠對心臟結構進行更詳細的分析。TEE 在對心搏驟停的患者心臟進行監測時可清楚地顯示胸外按壓時各瓣膜的開放情況,以及壓縮階段動脈血流的峰值和放松階段心室的充盈情況,并在所有患者中都出現了左心室容積減少和胸主動脈直徑增加的現象,表明心臟壓迫促進了血液流動,充分支持了心泵機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胸廓泵成為長時間心肺復蘇的主導機制。盡管TEE有諸多優勢,但也同時存在諸多潛在的風險,如在超聲探頭插入和操作過程中會引起口咽、食管和胃的損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