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保障體系在近年來不斷的完善中,社會對醫保工作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之下,醫保管理工作需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借助大數據分析將復雜的醫保工作變得直觀起來。對比,為了能夠推動醫保管理工作的進一步發展,簡要分析大數據在醫保管理中的應用,希望能為醫保工作做貢獻。
關鍵詞:大數據;醫保管理;應用
大數據技術將大量信息進行摘取、管理、處理、整理和匯總,得出數據結果為行業的決策提供參考。目前,醫保工作已經呈現出大量的客戶信息,對于大數據有一定的適應性,但其信息的差異較大。在今后的醫保工作中,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應用大數據分析醫保管理信息,使醫保管理更具經濟效益。
1 大數據的應用價值
大數據的應用是將大量的信息通過處理和整理之后,實現數據的分析并精準的推送給用戶。大數據主要的價值體現在數據的量上,面對大量的數據,仍然可以高效、精準的處理和分析。醫保是人民的醫療保障,如今參保的人數逐年增加,醫保管理工作面臨新的形式【1】。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醫保將會面臨新的服務形式,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便捷的醫保繳費、查詢、問題反饋等應用,大數據的應用能夠幫助醫保管理工作更加的便捷,方便用戶獲取醫保信息。
2 醫保管理現狀
信息時代的背景下,大數據應用在醫保管理工作中得到高的重視。隨著用戶信息的增加,醫保管理工作需要不斷的細化,海量的數據有需要大數據來開展醫保管理工作,以此提升醫保工作的高效性。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大部分地區限制于設備技術的落后,使得大數據在醫保管理工作上受到阻礙,直接導致信息技術的缺失,醫保管理工作開展不順。除此,在實際的醫保管理工作中,醫院往往只注重醫療以及醫護技術的發展,忽略了對醫保工作的管理,導致相關工作者出現怠慢等不良的工作態度。由于領導層面不夠重視,對醫保工作者的培訓也不足,導致工作者沒有及時學習新的管理技術,產生技術滯后的現象。
大數據的背景之下,醫院對醫保管理有了新的要求。醫院應當積極配置完善的醫保管理系統,使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科學的對醫保數據進行分析和管理,避免出現因醫保管理混亂影響患者的利益的現象。醫院的醫保管理部門不應該故步自封,多像信息化技術較強的單位進行學習,提升信息管理的技術,維護醫保管理系統的正常運行【2】。同時還要牢記醫保管理的各項指標,根據實際的要求,切實的管理和完善醫保管理系統。
3 大數據分析在醫保管理中的應用
3.1 在不同層面上的應用
大數據在醫保管理中的應用可以從兩個不同的層面出發,一是宏觀層面。由于醫院的級別不同,不同的醫院就醫的人數等不同,我們可以根據以往的數據,對不同級別的醫院進行核心指標的趨向性分析,幫助患者直觀對比各個醫院。二是微觀層面,可以利用大數據來分析同級醫院核心指標的排名情況,讓患者更好的查詢到這些離散數據,為就醫提供參考。
3.2 具體應用
3.2.1 實現全民醫保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明確的提出了“實施全民參保計劃”,近年來,人社工作者在加快的推進參保工作的登記、信息錄入和匯報工作。目前各地都已經形成了參保登記庫,便于直觀的知道參保率以及未參保人員名單,助力了全民參保的計劃實現。
3.2.2 打造安全醫保
為了更好的開展醫保工作,人社局建設了社保監控系統,用于用戶醫療報銷的監控。對于頻繁就醫、報假病、分解住院等不良行為進行監控,同時監控醫師的行為,以此來維護醫保的安全。近年來,參保人數增多,醫保使用度高,其只能監控的工作不斷增加,目前,全國大部分地方已經啟用只能監控系統,廣泛的監控了人民醫保的基金安全【3-4】。
3.2.3 引導便捷醫保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醫保移動支付的方案在實行當中,《“互聯網+人社”2020行動計劃》要求建設社會保障移動支付平臺。社??ń涍^多年來發展,已經實現了互聯網的工作平臺,我們可以在手機端進行社保的繳費、信息查詢等操作,這極大的便利了人民便捷享受社保權益。一些地區比如深圳、昆明等,已經實現了社??ǖ木W上購藥和POS機刷卡完成支付。
4 小結
綜上所述,大數據在醫保管理中發揮了重要的價值,根據醫保管理工作的現狀,大數據時代便利了醫保管理工作。實質上大數據分析醫保管理工作構建出了高效率、高質量、便捷等特征目標,通過大數據的分析,提升了醫保管理工作質量,使得醫保工作更加合理,推動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亮.大數據分析在醫院醫保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89):202+221.
[2]景璽,秦靖沂.大數據在醫保管理中的應用與發展方向[J].中國醫療保險,2018(07):20-23.
[3]鄧首哲, 王宏. 大數據在醫療保險參保管理體系中的應用與影響——基于沈陽市的實踐[J]. 中國醫療保險, 2018, 117(6):54-57.
[4]吳植茆, 王竹君. 醫療大數據環境下病案管理的SWOT分析及發展策略[J]. 江蘇衛生事業管理, 2018, 29(0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