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城鎮孕婦的早孕檢查現狀及其影響因素,方法:運用數據統計分析2018年全年本院623名孕婦早孕檢查現狀,并進行產后訪問數據的統計,分析其影響因素。結果:統計數據顯示,孕婦早孕檢查率為72.1%,其中懷孕12周期內接受第一次早孕檢查的占比為18.9%。利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發現,孕婦早孕檢查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孕婦身體情況、產科并合癥、異常生育史、孕次、懷孕周期,孕婦營養、心理因素、生活條件等影響因素。結論:大部分城市孕婦能按照健康就醫囑咐并進行早孕檢查,孕婦身體情況、產科并合并癥、異常生育史、孕次、孕婦營養、心理因素等影響因素,應該加強孕婦健康教育,提高孕婦的健康生產率。
關鍵詞:早孕檢查;保健功能;現狀及影響因素
引言
孕婦早孕檢查一般是指在懷孕確定后的12周期內所接受的B超、婦科三合診、窺器檢查等內容,通過對孕婦進行早孕檢查,能夠及時了解妊娠情況,糾正或治療異常妊娠,確定良好的分娩方式等,堅定衛生醫療工作方針,是確保孕婦安全生面和胎兒成長健康的必要工作。為分析城鎮運毒早孕健康狀況。本文分析早孕檢查的影響因素,加大孕婦健康宣傳力度,統計某三甲醫院623名城鎮早孕孕婦及檢查數據,利用統計分析,其結果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以2018年2月-2018年12月末期間某三甲醫院接受早孕檢查的孕婦為研究調查對象,去除假性懷孕、中途流產、終止妊娠三種病理,在此期間攻擊收集完整資料為623名,年齡最小19歲,最大42歲,孕婦平均年齡為26.494.25歲。
(二)方法
孕婦檢查為主,問卷調查為輔的調查方法,問卷調查具體包括:內容一,孕婦的基本身體情況、飲食營養、生活條件等;內容二,孕婦產科檢查情況,包括孕次、產科并合癥、異常生育史、產前檢查次數和時間等。問卷調查環節由被調查者自行填寫,調查指導員為產科醫生或護士。參照國家衛生部婦幼保健管理辦法及相關條例:孕婦初次早孕檢查應在12周之前,城鎮孕婦產檢次數不得少于8次。針對本次調查對象,將其劃分為三個組次,分別是0組次(未做任何孕婦早孕檢查)、1-7次和大于8次。
(三)統計學意義
使用Logistic回歸模型統計和SPSSi5.0統計學軟件結合分析,計數資料使用頻數(%)與百分比(%)符號表示,X2和多影響因素回歸分析相結合。
二、結果
(一)早孕檢查現狀及單因素分析
623名被調查孕婦中,598名孕婦認為進行早孕檢查是必要的(占比95.9%),實際懷孕應及時進行早孕檢查,而這部分孕婦中,92.7%的孕婦是已經做過早孕測試。孕婦早孕檢查受年齡、孕婦身體情況、孕婦營養、心理因素、產科并合癥、異常生育史6個因素影響.有統計差異(Plt;0.045)。
(二)多因素分析
孕婦早孕檢查按照為早孕檢查(0次),1-7次檢查、8次以上檢查三個劃分標準作為此次分析的因變量,上述其他因素作為本次分析的自變量影響因素,經過回歸分析,其結果顯示:孕婦早孕檢查的影響因素包括。
三、討論
本次研究調查的結果顯示有81.2%孕婦進行早孕就醫檢查,檢查次數不小于8次31人孕婦占比64.0%,但是仍有大部分孕婦未做早孕檢查,不符合國家衛生部婦幼保健管理辦法。通過上述孕婦早孕檢查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說明大多數城鎮孕婦已經開始注意到早孕檢查的重要意義,早孕檢查意識性明顯增強,但是調查數據中顯示一部分孕婦不重視或不了解早孕檢查,早孕檢查率較低,懷孕12周以前孕檢率偏低,甚至有些孕婦在妊娠前才做檢查。因此,進一步強調孕婦早孕檢查及保健教育,提高孕婦對早孕檢查的重視度和認識度,提高孕婦升值保健健康水平,其重要意義可想而知。
參考文獻:
[1]曾凡鈺. 孕婦產前檢查的護理干預及施行意義研究[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74):249-250.
[2]陳曉紅,易淑媛,鄧淑敏,徐德龍,李十月,燕虹. 湖北省孕產婦產前檢查狀況及相關因素分析[J]. 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8,26(09):776-779.
陳麗麗,女,漢族,籍貫河北。生于:1968年11月9日,承德醫學院"臨床醫學 ,職稱:主治醫師" 大學專科 "研究方向:早孕檢查在孕期中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