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預見性護理對骨科創傷患者預后效果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醫院骨折創傷患者56例為分析基本對象,時間都是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按照“抽簽法”達成兩組的均衡分配,參照組(n=28例)選擇常規護理措施,分析組(n=28例)在參照組基礎上選擇預見性護理措施。結果:分析組的療效高于參照組,且并發癥產生率低于參照組,P值<0.05。結論:骨科創傷患者應用預見性護理措施后,預后效果明顯提升,是值得借鑒的一種護理措施。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骨科創傷患者;預后;影響
鑒于骨科創傷患者要進行長時間的臥床休養,進而會出現相關并發癥,深切影響著患者們日后生活[1]。特此,我醫院選擇出56例骨折創傷患者,其中一組選擇預見性護理措施后的預后結局十分理想,具體影響見:
1、資料、方法
1.1患者基本資料
56例分析的基本對象都是我醫院接收的骨折創傷患者,時間都是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按照“抽簽法”達成兩組的均衡分配,參照組(n=28例):男性患者有15例,女性患者13例,最高年齡69歲,最低年齡18歲,中位年齡數值(43.1±3.1)歲;分析組(n=28例):男性患者有14例,女性患者14例,最高年齡70歲,最低年齡18歲,中位年齡數值(44.1±3.4)歲。用t檢驗,呈現P值>0.05。
1.2方法
參照組選擇常規護理措施,對患者機體基本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按照醫囑將術前檢查工作做好,隨后進行靜脈通道的構建,把患者送到安排好的手術室內;術后依據患者病情實施相關護理干預,進行健康教育策略的合理制定,同時實施科學的健康指導內容,直到患者出院回家。
分析組在參照組基礎上選擇預見性護理措施,具體執行內容為:(1)術前的臨床觀察與相關處理。按照患者病情實施必要性的初步包扎,實現止血,將術前的一些急救物品準備好,且進行靜脈通道的有效開放,按照醫生的遺囑完成術前的多項全面檢查,掌握到患者們心理實際情況,針對疼痛實際耐受程度與疾病的嚴重等級,有針對性將手術準備工作充分做好。(2)術后干預。①腫脹干預:需指導及協助患者抬高患肢30°及以上,在近端行按摩操作,有助于下肢靜脈的回流,這樣可以減少腫脹情況的出現。若是患者腫脹的非常明顯,需要選用烤燈進行局部照射,充分暴露患者需照射位置,調整燈距40cm為宜,利于防止交叉感染的出現。②早期被動功能鍛煉:患者選擇平臥位后,將患肢有效提高45°左右,且維持2分鐘~3分鐘,隨后使得患肢順沿病床的傳遍下垂,時間控制3分鐘~5分鐘,然后再放平其患肢,時間2分鐘~3分鐘。③早期下床活動:指導患者早期進行踝部活動或者是足趾活動等,保證每天在可耐受的情況下最好多次鍛煉,且每次鍛煉5回~6回,這樣利于更快的恢復患肢的相關機能。
1.3統計學處理
56例患者的護理數據,選擇SPSS19.0來分析,下床時間、住院時間均以“均數、標準差”呈現,且選擇t處理;并發癥產生率以“%”呈現,且選擇X2處理。通過各自檢驗后,呈現P值<0.05,有分析價值。
2、結果
2.1療效
分析組住院時間、下床時間比參照組短,且呈現P值<0.05。見表1:、
2.2并發癥
分析組的并發癥產生率7.14%(2/28),參照組的并發癥產生率28.57%(8/28)。比較后,分析組的并發癥產生率更低,且呈現P值<0.05。見表2:
3、討論
預見性護理措施,主要用于患者未提出預計的護理需求前就開始觀察他們病情的變化,在充分掌握其需求之后,客觀評價判斷病情變化情況再實施有針對性、有預見性的一些干預措施。這種護理措施具有更強的主動性,不僅充分調動了護理人員的臨床工作個人積極性,還提高了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的態度,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展開術后干預中預見性護理措施,術前進行臨床觀察與相關處理,術后通過腫脹干預,減少或是消除患者的腫脹情況;利用早期被動功能鍛煉、下床活動方式,促進患者盡快康復。再者,護理人員可以更為全方面掌握患者實時病情變化,進而制定出更為科學、可靠的方案進行干預,盡可能排除掉一切安全隱患[3]。所以說,在達到減少并發癥產生的目的同時,也提升護理人員們思維的預見性。
本次研究中,分析組的住院時間(13.66±1.03)天、下床時間(3.0±0.7)天、并發癥產生率7.14%均優于參照組住院時間(15.51±1.16)天、下床時間(4.8±1.0)天、28.57%,并且呈現“P值<0.05”,此護理結果與王春蓮[4]中的護理效果接近,體現出預見性護理應用的優勢與影響力。
綜上所述,骨科創傷患者運用預見性護理最終預后效果被改善,有積極影響,非常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陳萍" . 預見性護理程序在骨科創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 現代養生, 2018.
[2]馬紅梅. 預見性護理對骨科創傷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 臨床研究, 2017, 25(3):164-164.
[3]李惠梅, 林少平. 預見性護理在高齡骨科創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8(7).
[4]王春蓮. 預見性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19):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