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互聯網+”在免疫預防接種中的應用。方法 用探討的方法研究“互聯網+在免疫預防接種中應用的優越性。結果 建議由政府主導,建成公共衛生服務模式互聯網,把免疫預防接種工作搭載到互聯網上,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民生服務水平,使孩子家長不出家門,就能查找到疫苗接種信息,普及預防接種知識,提高疫苗接種率。結論有利于落實預防接種工作,降低傳染病的發病水平。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1]。“互聯網+”可謂風光無限,“互聯網+”正推動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浪潮奔涌,“互聯網+”加速了信息在互聯網上的流動,從整個社會到每個個人,對互聯網的依賴都越來越強。2015年7月4日,國務院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積極推進“互聯網+”益民服,大力發展以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加快發展基于互聯網的醫療、健康等新興服務,創新政府服務模式[2],互聯網時代己經到來。
1" 預防接種互聯網建設的目的和意義
1.1背景:2003年,突如其來的“非典”在我國流行,它不僅一時攪亂了我國人民正常的工作秩序,并且傷害了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對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作的領導,增加了預防疾病控制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免疫在“非典”流行時,暴露出我國公共衛生的較為突出薄弱點之一,就是公共衛生機構信息化建設相對遲后,當疫情來臨時信息不夠通常。疫情之后,各級政府加大了對疾病控制工預防接種是預防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措施,國家在疫苗研發、流通渠道管理和預防接種門診的建設方面投入不斷加大,兒童出生后就可以免費接種一類疫苗,在知情自愿的前提下接種二類疫苗,傳染病發病得到了有效控制[3]。
1.2免疫預防接種互聯網建設的迫切性:在實際工作中,雖然疾病控制管理人員和免疫接種的醫護人員,盡管想出一切辦法,提高疫苗接種率,但是,總是有一部分孩子家長對疫苗接種不夠重視,關鍵因素是我國目前尚未普及免疫預防接種互聯網,部分民眾還缺乏預防接種和疫苗的相關知識,使免疫預防接種工作受到影響。
1.3響免疫預防接種工作的問題分析:
1.3.1的問題:在使用同一種疫苗中,即有一類又有二類疫苗時,一些專業人員用二類疫苗替代一類疫苗,宣傳二類疫苗副反應小,或有利益驅動,比如用滅活脊髓灰質疫苗替代減毒脊髓灰質活疫苗,孩子家長對口服減毒脊髓灰質活疫苗的不安全性產生了顧慮。另外,滅活脊髓灰質疫苗的免疫程序與減毒脊髓灰質活疫苗的程序不一致,這兩種疫苗能否交叉接種,國內沒有出臺相關文字依據,從事免疫接種人員難以把握,醫務人員如果為該兒童第一針接種滅活脊髓灰質疫苗,以后幾針次均采用滅活脊髓灰質疫苗,孩子家長就承擔接種疫苗的費用。如果能通過兒童免疫接種系統互聯網進行咨詢,孩子家長就有選擇疫苗接種的余地,不僅可以消除顧慮,還可以減少疫苗費用的支出。
1.3.2廠家的問題:疫苗仍存在多人份包裝,不方便免疫預防接種,比如A群流腦多糖體疫苗,現在仍是5人份包裝,家長如果選擇接種這種疫苗,必須要等夠5個接種對象才可以接種,甚至每周接種一次還必須預約,當一些家長沒有時間等待時,只能用A、C結合流腦疫苗替代A群流腦疫苗,家長又感覺到便象收費。
1.3.3工作不到位,民眾對疫苗接種不良反應認知度不高:如深圳康泰乙肝疫苗事件[4],2013年12月中旬,由于媒體陸續報道湖南、廣東等省發生疑似幼兒接種乙肝疫苗死亡案例,民眾一時對疫苗接種的安全性產生了質疑,甚至出現有恐慌現象,懷疑整個預防接種工作。此時,應當接種乙肝疫苗的孩子家長在猶豫或選擇不接種,直接影響到疫苗接種率。
2免疫接種互聯網建設應以終端用戶為中心
自2009年以來,將預防接種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疫苗接種率以鄉鎮為單位總體保持在90%以上。在此基礎上,各地陸續開展了兒童免疫接種信息化建設,為免疫預防接種工作搭建了一個較好的信息平臺,但是,這些平臺基本上是系統內的信息系統,能夠直接提供給家長的終端服務并不多。“互聯網是以終端用戶為中心,以消費為主線”。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就需要建成一個公共衛生服務模式的互聯網平臺,這種公共衛生服務模式的互聯網平臺建設,應該由政府牽頭,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提供技術服務。把免疫預防接種工作信息搭載到互聯網上,讓免疫接種對象的監護人不出家門,就能很快的利用移動互聯網查找到該兒童免疫接種相關信息,讓國民更多的了解預防接種的相關知識,掌握接種疫苗預防相關疾病的意義,才能進一步提高疫苗接種率,減少傳染病的發病水平。
3 疫預防接種“互聯網”建設與管理的建議:
3.1原則:⑴以服務對象為中心,便于預防接種對象的監護人不出家門,就能利用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查閱該兒童的預防接種信息,如免疫程序、疫苗信息、不良反應信息、不良反應后的處理方法、兒童預防接種的短信提醒、預約告知和問題解答。⑵以產科新生兒接種為第一接種單位,建立該兒童的免疫預防接種系統,方便基層免疫接種的醫務人員填報預防接種信息。⑶方便基層免疫接種的醫務人員填報監測資料和冷鏈管理等相關信息。⑷自動上傳各種信息,至到國家或省級預防接種信息系統平臺。
3.2建設:預防接種“互聯網”的建設應以國家或省為單位,由政府出資,統一建設兒童免疫預防接種系統“互聯網”平臺,疾病預防控制部門負責提供技術服務與管理。
4建立兒童免疫預防接種“互聯網”的優越性:
4.1建立兒童免疫預防接種“互聯網”,更便捷兒童家長隨時隨地查閱該的相關信息、短信提醒、咨詢問答。
4.2有利于信息公開,普及預防接種科學知識,提高接種率,防止傳染病發生或流行。
4.3有利于基層免疫預防接種醫務人員及時為兒童實施接,及時填報和上傳相關信息。
參考文獻:
[1]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人民日報.第1版.2015.3.17.
[2]韓瑞.大健康將成為“互聯網+”重點.健康報.第1版.2015.7.6.
[3]劉永超.讓免疫預防接種搭上“互聯網+”快車.健康報.第6版.20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