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貴州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難點,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薄弱、農村人才匱乏、產業集群散弱等方面,其中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201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貴州省職業院校當年在校生總人數80余萬,其中有60余萬在校生來自于農村地區,這意味著他們背后有60多萬個農村家庭。如果這些學生能成長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力軍,將對實現鄉村振興起到極大的直接推動作用。這無疑是貴州省職業院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最寶貴的資源和最可倚重的憑借。基于此,本文分析貴州省職業院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現狀及需要規避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關鍵詞] 職業院校;鄉村振興;貴州省
[中圖分類號] G71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12-48-2
1 貴州省職業院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現狀
1.1 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所具備的優勢
1.1.1 發展歷史。職業院校尤其是中職院校,在其發展過程中許多都與“三農”有著密切的聯系,對于融入鄉村振興有著較為豐富的經驗。這些學校中,有的學校直接從農業技術學校發展而來,如赫章縣中等職業學校的前身為原赫章縣平山農業高級技術中學;有的學校在其辦學過程中并入了農業學校,如畢節職業技術學院曾并入了畢節農業學校;還有的學校本身就是依托于農業的綜合性院校,如貴州農業職業學院。這樣的辦學歷史,使很多職業院校儲備了相關的技術人才和社會資源,更便于轉化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巨大能量。
1.1.2 專業設置與建設。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與專業建設方面,相對于以學術研究為主的本科院校來說更為靈活、更有層次、更易與鄉村實現匹配,可以及時地根據國家政策和鄉村振興戰略布局的需求,迅速做出專業調整,同時也是職業院校改革轉型、提升內涵發展、對接行業產業、人才質量提升和優質院校建設的歷史機遇。
1.1.3 生源結構。貴州省職業院校的生源中,來自農村地區的學生比例遠遠高于本科院校。以2019年3月筆者對貴州職業技術學院、貴陽職業技術學院、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及六枝特區職業技術學校等多家職業院校所作的問卷調查顯示,有77.4%的受訪學生來自農村地區。
1.2 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存在的困境
1.2.1 缺少統籌規劃的合作平臺。目前,貴州省教育廳已出臺了“校農結合”“校企結合”等政策措施,但是在貴州省職業院校如何統一融入鄉村振興戰略方面,缺少一個統籌規劃的合作平臺。這導致眾多職業院校各自為戰,缺乏溝通協作,缺少經驗交流,不利于貴州省職業院校高效地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同時違背了貴州省政府所制定的“遠謀近施,分階段推進”這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原則。
1.2.2 培養計劃與鄉村需要不能準確對接。職業院校中既有農業背景的學校,又有非農職業院校,但其主要功能是一致的,都是培養面向社會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2019年3月,筆者對貴州職業技術學院、貴陽職業技術學院、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及六枝特區職業技術學校等多家職業院校在校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認為自己目前所學的內容可以勝任鄉村創業或工作的只有12.6%。這說明目前各職院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都需要改革,以便更好地適應服務鄉村振興的需要。
1.2.3 對農村地區的現實情況了解不深。黨和政府面對部分鄉村日益衰落和凋敝的嚴峻現實,果斷做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決定。要想實施這一戰略,就要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個方面科學規劃、精準乏力[1]。對此,首先要做的是對農村地區的現實情況進行深入細致、客觀全面的了解。以筆者走訪的赫章縣部分農村地區為例,缺少專業技術人才、缺乏資金、缺少產業經濟項目等是很多鄉村地區共同面臨的問題。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在這些共性問題的背后,還隱藏著差異化問題,只有長期深入廣大農村地區,懷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本著高度的責任感,搞好社會調研,才能對農村地區的現實情況有一個準確的、全面的認識。
2 貴州省職業院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需要規避的問題
2.1 避免學校大包大攬,實現鄉村振興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充分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讓廣大學生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宣講者和踐行者,讓他們真正明白農村的廣闊天地大有可為的道理。2019年3月,筆者對貴州職業技術學院、貴陽職業技術學院、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及六枝特區職業技術學校等多家職業院校在校生所作的問卷調查顯示:對鄉村振興戰略非常熟悉的只占受調查者的1.6%,熟悉的占9.6%,一點都不熟悉的占15.2%,而“聽說過,但不了解”的占到了73.5%。這說明貴州省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宣傳教育還不到位,需要加大力度,將鄉村振興的有關內容分步驟、有重點地融入日常教學和活動中。
2.2 避免跟風盲從,融入鄉村振興要發揮各自優勢
鄉村振興涉及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而貴州省職業院校各具特色,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方面,切忌跟風盲從、生搬硬套。而是應根據自身現實,把握各自特點和差異,確定每個學校自己的優勢所在,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效服務。
2.3 避免人才融入唱“獨角戲”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總要求,是一個有機整體。在融入鄉村振興方面,學校的優勢在于人才的培養,但是要注意避免人才融入唱“獨角戲”。貴州省職業院校在融入鄉村振興戰略時,要協調推進,而不能只偏重于人才或某一方面的融入。根據貴州省職業院校的特點和優勢,應從人才隊伍培養、產業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及傳統文化復興4個方面為鄉村振興提供服務。
2.4 避免“想當然,拍腦袋”,要圍繞農民關心的問題
農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和發展不平衡之間的矛盾是實現鄉村振興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因此問題導向就是農民的需要和發展的平衡。這就要求職業院校在制定相關的政策時,搞好鄉村社會調研,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內容,而不能主觀臆斷。
3 貴州省職業院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對策
根據《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見》(黔黨發〔2018〕1號)文件,貴州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按照“遠謀近施,分階段推進”的思路開展工作的,具體包括2020、2022、2035、2050年4個時間節點,按照這4個節點分步推進,就一定能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就一定能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發展目標。
貴州省職業院校要想融入鄉村振興戰略,為這一戰略提供支持和服務,也應“遠謀近施,分階段推進”,從融入的程度上分為初步融入階段、基本融入階段和深度融入階段。
3.1 初步融入階段
從目前到2020年,重點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①組建貴州省職業院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聯合會;②各學校層面制訂融入鄉村振興戰略的計劃,成立專門的領導工作小組,并將這一內容寫入學校的發展規劃之中;③學校根據自身特點及實際,將部分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融入鄉村振興的內容;④發揮學校的教育陣地作用,對廣大師生做好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宣傳教育和政策講解工作,讓廣大師生充分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內容,樹立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識;⑤用好各校扶貧駐村干部,為其所在村提供幫扶的同時開展鄉村振興調研和走訪工作[2]。
3.2 基本融入階段
2020—2022年,重點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①各職業院校根據自身特點,形成各學校之間優勢互補的工作側重點,在融入鄉村振興戰略上形成“一校一特”;②基本建立起以原駐村扶貧點為陣地的各校鄉村振興工作點,并為之提供鄉村振興所需的人才、技術支持。
3.3 深度融入階段
2022年進入深度融入階段,貴州省職業院校從人才隊伍培養、產業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及傳統文化復興4個方面深入、持續、有效地為鄉村振興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秦中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把握的工作重點[J].紫光閣,2017(12):21-23.
[2]張桂云.增加辦學層次 發展農廣教育[J].現代農村科技,2016(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