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奕葒
摘要:民間文學已不再符合當代人審美,但是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組成部分,民間文學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應在新時代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關鍵詞:民間文學;傳承
民間文學是以勞動人民為主體的人民群眾口頭集體創作,包括散文體的神話、民間傳說故事、民歌、曲藝說唱等等,是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隨著時代的發展,民間文學已經不再符合當前群眾審美,但是作為祖先智慧和歷史的一種口述留存,我們有義務對其進行挖掘、整理、保護,同時在其中汲取傳統文化的營養,使之回饋社會,在今天發揮引領教育作用,重現光彩。
一、在當代傳承與保護民間文學的意義
(一)民間文學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民間文學屬于某個特定歷史時期,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民間文學是一種口頭文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代應該得到保護與傳承。
(二)民間文學可為文化和歷史研究提供佐證
當涉及到一個地區的地域文化和歷史研究,特別是對于久遠年代的人物、事件、生產生活方式等,已無從考證。但是很多歷史上存在過的人、事、物,在民間文學中會留有存在過的痕跡,可以提供佐證。
(三)民間文學是地域文化和精神的傳承
一個民族或地域必然有其獨特的地域文化和特征,作為基因滲透進其居民的血液中,形成獨特的文化與精神。民間文學則是這些地域文化與民族精神的外化表達。雖然民間文學是通過口口相傳保留下來的,沒有文字記載,但正是這種口口相傳,傳承著某種精神,鼓舞著一個地區的人民。即便某些文化現象已經消失,但仍可以在民間文學中找到線索,并將這些精神傳承下去。
二、民間文學在當代的傳承發展路徑
(一)民間文學的校園傳承
民間文學最初是以故事傳說的形式口頭流傳的。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有效載體,非遺項目進校園是有效的傳承保護方式。例如非遺項目——醫巫閭山民間文學的代表性傳承人,90多歲的馮化民老人,自費出版了兩本書,是老人記錄整理的數百個故事傳說,其中不乏教育意義。老人受邀到當地小學講故事,整理成冊的故事贈送給孩子們,孩子們不但從中學到故事,也傳承了傳統文化。此外,這些故事還可以排演成課本劇,在豐富孩子們文化生活的同時,也培養孩子們對當地地域文化產生認同感和自豪感。
此外,同一地域的非遺項目間會有一定關聯性,當一種項目走進校園推廣的時候,就等同于將另外的項目也推廣進校園。例如,醫巫閭山滿族剪紙是國家級非遺項目,與醫巫閭山民間文學的精神一脈相承。比如醫巫閭山滿族剪紙代表性紋樣“柳樹媽媽”,就是用剪紙講述了“柳生萬物”的傳說。孩子們學習剪紙的時候,也傳承了民間文學。
(二)民間文學的藝術傳承
藝術手段是民間文學得以傳承的鮮活載體。很多民間文學流傳至今,得益于通過說唱等二度創作,使之在更廣的范圍內傳唱。例如,筆者小時候聽爺爺講過一個關于繼子受繼母虐待,卻以德報怨,一心盡孝,感化繼母的故事。不久前筆者翻閱傳統二人轉唱詞,竟發現了這篇故事,叫《鞭打蘆花》,是一位老藝人口傳的唱段。同一個故事,以藝術手段再現后,獲得了更為長久、鮮活的生命力。
近年來,錦州市群眾藝術館將省級非遺項目義縣社火——“竹馬旱船”排演成舞蹈《竹馬旱船宜州韻》。宜州是義縣古稱,是遼蕭太后母家封地。竹馬舞表現了遼代蕭太后在醫巫閭山行圍采獵的故事;旱船舞表現了宋遼和好后,遼國公主送丈夫宋國王爺回國的故事。通過排演成舞蹈,使這些民間文學重獲新生。
(三)民間文學的社會傳承
1.與旅游資源融合。對與地域風物、人物有關的民間文學進行整理,融合進旅游資源的包裝當中。例如在醫巫閭山有一處景點叫做耶律楚材讀書堂,在醫巫閭山民間文學中,有很多關于蕭太后和耶律楚材的故事,在閭山旅游資源宣傳中,有關民間文學與景物相得益彰,不但增強了當地文化的厚重感,還可以實現民間文學的當代價值,使之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2.與社會化活動融合。一些社會化的活動,能夠推動民間文學繼續以口口相傳的方式得到傳承與發展。例如民間故事大會、民間故事大賽等活動,將傳承人、愛好者聚集起來,以活動的形式使民間文學得以交流、生根、發展。
3.借助新媒體力量。隨著互聯網與新媒體技術蓬勃發展,民間文學有了更廣闊的傳播空間。民間文學傳承人、愛好者可以利用新媒體渠道進行傳播。例如馮化民老人,經常將手寫的故事手稿拿到錦州市群眾藝術館,工作人員將其錄入,并通過網站、微信公眾平臺等渠道進行二次傳播,使更多讀者了解醫巫閭山民間文學的魅力。
總之,民間文學是祖先的智慧結晶,沉淀至今,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今天,我們有義務以現代化的手段,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使其傳頌千年,光照后人。
參考文獻:
[1]官圓媛.義縣社火的文化內涵與民俗傳承[J].雞西大學學報,2013,06.
[2]董曉萍.民間文學理論的“骨架”[J].讀書,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