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章節
在人們傳統印象里,“指哪兒打哪兒”的導彈是美國到處揮舞的武力大棒核心之一。而路透社28日一篇被多家西方媒體轉載的分析文章認為,如今中國導彈相比美國及其盟國的同類武器,表現得更優異,“中國導彈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彈道導彈、反艦導彈和高超音速導彈上”。美軍官員甚至宣稱,“中國導彈有能力壓制我們的防御系統”。
陸基導彈“實質性壟斷”
報道稱,“由于五角大樓在反恐戰爭中耗費近20年的時光”,中國利用這期間持續增長的預算和快速改進的技術,建立和部署了先進的導彈武器庫。據美軍官員介紹,在幾乎所有類別——包括陸基、裝載在飛機或部署在戰艦和潛艇的各種導彈,中國產品都可以與美國及其盟國的武器庫中對應的型號相媲美,甚至表現得更優異。
尤其讓五角大樓“眼紅”的是,中國獲得對陸基中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實質性壟斷”。報道稱,因為“中導條約”的限制,美國和俄羅斯被禁止部署射程為500至5500公里的陸基導彈,而北京則不受限制地大規模部署這類導彈,其中包括被稱為“航母殺手”的“東風-21D”。“盡管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月宣布將退出中導條約,但中國在這類導彈中的優勢將在可預見的未來繼續保持。”報道稱,美國政府認為,中國這類導彈正成為冷戰后美國在亞洲軍事霸權的最大威脅之一。
退役美國海軍上校、前太平洋艦隊高級情報官員詹姆斯·法內爾說,“我們知道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彈道導彈部隊……他們有能力壓制我們追求的防御系統。”另一名美軍退役軍官、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羅伯特·哈迪克形容說,解放軍正在贏得“射程之戰”,當美國經歷冷戰結束后導彈發展的“漫長假期”時,中國發展的新型導彈比美國及其亞洲盟國武器庫中的導彈飛得更遠。時任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哈里斯去年3月也警告說:“面對中國,我們正處于不利地位,因為中國的陸基彈道導彈威脅我們在西太平洋的艦船和基地。”
反艦導彈“全面領先”
除了“中導條約”所涵蓋的武器之外,報道認為,解放軍其他多型導彈的性能也超過美國同類導彈。其中包括兩種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射程400公里的“鷹擊-12”和射程540公里的“鷹擊-18”。報道稱,美國軍方擔心“大量廉價的中國導彈可能抵消有史以來最昂貴的美國戰艦”。雖然中國沒有公布其導彈的成本,但可以比較的是,美國“魚叉”反艦導彈售價為120萬美元,而美國最新的“福特”號航母耗資約130億美元,約為“魚叉”價格的1萬倍。
為對抗中國的先進反艦導彈,美國對“魚叉”導彈進行升級,使其最大射程達到240公里,但“與中國導彈的差距仍然非常大”。羅伯特·哈迪克說,“在射程、速度和傳感器性能方面,中國的反艦導彈性能超過美國。”
高超音速導彈是“中國領先美國的另一個領域”。報道稱,自2014年以來,北京一直在測試飛行速度高達5倍音速的武器,使用專為極速飛行而設計的沖壓式噴氣發動機或超燃沖壓式噴氣發動機。美國副防長邁克爾·格里芬承認“我們無法防御這些系統(指中國導彈)”。
真相到底如何?
不過,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中國專家29日表示,中國的導彈實力被過于夸大。以反艦導彈為例,該報道只拿美國數十年前研制的“魚叉”反艦導彈作對比,但目前美軍已裝備新型“遠程反艦導彈”,該導彈射程近1000公里,具備很強的隱形能力。事實上,美國在發展反艦導彈時選擇了與中國不同的隱形亞音速路線,不能簡單地說中國導彈飛行速度快,就比隱形亞音速導彈強。
專家認為,在彈道導彈方面,美國確實停止射程500到5500公里的陸基彈道導彈的列裝,但這種情況除了“中導條約”的限制外,也符合美軍裝備的需要。美軍大量裝備艦載“戰斧”巡航導彈,它的成本比彈道導彈更低,精度也較高,突防能力并不弱。而且美海軍艦艇可以靠近全世界的海岸,因此搭載于其上的巡航導彈無須太遠的射程。另外,美國空中力量強大,通過隱形、電子戰等手段突防,可以相對廉價地遠程實施精確打擊。這使美軍對中遠程彈道導彈的需求并不急迫。▲
環球時報2019-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