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靜 鄭芳 鄭浪
【摘要】對嚴重創傷患者在患者入院后采取優化護理能有效的降低獲得急救的時間,提高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關鍵詞】優化護理;嚴重創傷;護理
出現嚴重創傷的患者需要及時進行救治,所以在患者發生意外后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快速的救治與護理是能否挽救患者生命的關鍵。我院對78例嚴重創傷患者進行了優化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創傷科住院接受治療的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2組,分別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模式,患者39例,男性18例,女21例,年齡15~64歲,平均(31.3±17.1)歲,其中顱腦及頸部創傷5例;四肢創傷14例;胸部創傷3例;腹部創傷9例;骨盆會陰部創傷8例。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優化護理,患者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齡18~66歲,平均(33.2±18.1)歲。其中顱腦及頸部創傷4例;四肢創傷16例;胸部創傷2例;腹部創傷11例;骨盆會陰部創傷6例。全部患者均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納入研究,符合倫理學,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方法: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在急救過程中由當班主管護師帶隊,負責指揮急救搶救工作,安排相關醫護人員的具體分工,全面實施搶救工作,按照護理急救常規進行。
觀察組方法:首先接到報警后,啟動科室嚴重創傷應急預案,由科室相關護理值班人員初步了解患者病情,并將初步病情告知具有5年以上資歷的主管護師,制定急救方案,并帶隊急救,急救小組為2~4人,由主管護師任組長。由組長確定小組內成員的分工,清點攜帶足量的急救藥品,配備生命監護儀器,以及其他高級的生命支持。見到患者后立即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檢查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評估患者的意識、知覺等,并對影響生命安全的威脅進行首先處理,嚴格按照急救流程進行處理;在轉運患者的過程中,提前與相關科室進行溝通,提前為手術進行準備,并在運輸患者過程中保持車速勻速進行,不要顛簸,以免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
1.3評價指標
1.3.1救治評價:獲得急救時間:即患者受傷后至患者接受急救的時間;有效救治持續時間:患者從人院搶救至搶救完畢生命體征恢復正常所需時間。
1.3.2護理質量評價:對患者接受治療后的護理救治方案、有效護理措施、病房護理效果進行護理質量評價,得分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高。
1.3.3護理滿意度評價:對患者在治療后進行護理滿意度評價,采用我院科室護理滿意度評價問卷進行評估,采用百分制,90~100為特別滿意,80~89為滿意,70~79為一般,<70位不滿意。
1.4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中所出現的一切數據均由Excel及SPSS13.0兩個軟件加以統計、處理以及分析所出現的數據均以“x”的形式加以表示,采用卡方檢驗的方法對數據進行檢驗,組間差異以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救治評價
通過對兩組患者獲得急救時間、有效救治持續時間比較得出,采用優化護理的觀察組兩項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2.2護理質量評價
對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的護理救治方案、有效護理措施、病房護理效果進行護理質量評價得出:觀察組患者三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