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摘 要】目的:分析臨床生化檢驗中溶血現象對檢驗結果的影響。方法: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接收健康體檢者88例。所有體檢者均采取靜脈血5ml,并平均裝入2支相同的試管中,A試管按照常規(guī)護理送檢,B支試管應用人工溶血送檢。對比兩支試管檢驗結果。結果:結果顯示,兩支試管檢驗的TBIL、CHOL、TP、UA、AIb均存在差異,經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生化檢驗中,如出現溶血會嚴重影響檢驗結果,降低生化檢驗準確性,臨床操作中需避免溶血現象,提高生化檢驗準確性。
【關鍵詞】生化檢驗;溶血;檢驗結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hemolysis on the results of clinical biochemical tests. Metholods: From September 2017 to September 2018, 88 health examinees were enrolled. All the examinees were given 5 ml venous blood and put into two identical test tubes on average. A test tube was sent for examination according to routine nursing, and B test tube was sent for examination by artificial hemolysis. Compare the results of two test tubes.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BIL, CHOL, TP, UA and AIb between the two test tube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Hemolysis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results of biochemical tests, reduce the accuracy of biochemical tests, avoid hemolysis in clinical operation,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biochemical tests.
Key words: Biochemical test; Hemolysis; Test results
【中圖分類號】 R197.8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4-03-058-01
紅細胞破裂會引起血紅蛋白溢出,由此就會產生溶血現象,也被稱之為紅細胞溶血。臨床生化檢驗期間,采集血液標本、儲存、送檢、分離等系列操作均可能引起溶血,繼而引起血標本出現系列化學反應與物理反應,影響檢驗結果[1]。一旦出現溶血現象,就可能引發(fā)醫(yī)療糾紛。因此,臨床生化檢驗時應注意預防溶血現象的發(fā)生,提高生化檢驗質量。本文分析臨床生化檢驗中溶血現象對檢驗結果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接收健康體檢者88例。受檢者中男48例,女40例,年齡為20-68歲,平均年齡為(44.6±5.6)歲。所有受檢者均知情且同意此次活動。
1.2 方法 于清晨患者空腹狀態(tài)采取外周靜脈血5ml,平均裝入2支試管內。A試管按照常規(guī)護理送檢,此血液標本于溫室下保存30min,隨后離心檢驗。B支試管應用人工溶血送檢。將溶血的血液標本放在可調控溫度的冰箱內,存放時間不可超過30min,存儲溫度的范圍在38-40℃。隨后可將血液標本取出放在水中快速溶化,同時還應對血液標本進行每分鐘35轉離心處理,離心時間控制在5min。在不受其他因素干擾的情況下進行檢驗。檢驗時應用自動生化分析儀器與配套使用的試劑,檢測受檢者的血液標本。
1.3 觀察指標
所有血液標本均檢測3次,取3次的平均值,并分析檢測結果。觀察指標主要包括總膽紅素(TBIL)、總膽固醇(CHOL)、總蛋白(TP)、血尿酸(UA)、白蛋白(AIb)。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活動產生的各類數據使用軟件包SPSS19.0檢驗。計量資料應用均數(x±s),并利用t檢驗組間差異;(%)則表示計數資料,x2檢驗表明組間;如P<0.05,則說明數據符合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結果顯示,兩支試管檢驗的TBIL、CHOL、TP、UA、AIb均存在差異,A組TBIL(8.3±0.6)mmol/L、CHOL(5.8±0.6)mmol/L、TP(59.6±4.3)U/L、UA(360.8±12.3)mmol/L、AIb(43.1±5.3)U/L,B組TBIL(11.3±1.6)mmol/L、CHOL(8.9±0.9)mmol/L、TP(66.6±4.9)U/L、UA(368.9±12.7)mmol/L、AIb(52.1±6.4)U/L,經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臨床進行生化檢驗,產生的溶血現象構成的影響體現在很多方面。首先,溶血現象會干擾血紅素紅色對比色[2]。針對此種現象,可應用血液標本空白或兩點比色消除。但是如果血紅素中正鐵離子會出現氧化反應生產高鐵血紅素,導致顏色出現黃褐色,應用兩點對比色就會構成影響。其次,血液中的血紅蛋白會干擾蛋白質。即使采取重氮法測定還會對檢驗結果產生不利影響。再次,紅細胞中的鉀、ACP以及AST在出現溶血現象后會進入到血清內,促使血清中的各項指標數值升高。另外,紅細胞中的有機磷酸、非糖還原物質、非肌酐會跟隨溶血進入血清內,影響檢驗結果[3]。因此,臨床生化檢驗時應注意預防溶血現象的發(fā)生。
所采集的血液標本,溶血現象可出現在各個環(huán)節(jié)。引起血液樣本溶血的現象可歸為這么幾種。(1)血液樣本采集期間,抽血速度快容易引起溶血現象。(2)運輸血液樣本的時候,出現過度震蕩而引起血液樣本溶血的現象。(3)分離血液樣本血清的時候,由于離心速度過快引發(fā)溶血現象[4]。通過觀察可了解到,溶血現象不僅會對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產生影響,同時還會對艾滋病病毒抗體與肝炎病毒的檢測產生一定影響,由此影響臨床醫(yī)師對病情的診斷,不利于患者臨床治療。因此,在實踐操作中應盡可能避免血液樣本出現溶血的現象。為解決這一問題,當前主要采取的方法有這么幾種。第一,醫(yī)護人員在采集血液樣本的時候,應盡可能的避免使用小號針頭。同時選擇采集血液樣本血管的時候,醫(yī)護人員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偏向于粗大的血管組織。第二,采集血液樣本的時候,應確定針頭安裝在注射器上。如針頭沒有安裝在注射器上,就可能造成污染。針頭已污染,那么必然會帶來溶血的潛在性危險[5]。第三,采集血液樣本的時候,應盡可能的控制好抽血速度。抽血速度過快不僅會帶來溶血的危險,還會給患者產生不良影響。第四,采集血液樣本的時候,應當避免針對患者的血腫部位。血腫部位已經是病變的組織,采集的血液樣本并不能客觀反映患者體內血液的真實情況。第五,在運輸血液樣本的時候,應注意保持平穩(wěn),預防震蕩。第六,離心操作血液樣本時,應注意離心速度。最后,爭取使用抗凝劑[6]。因此,為避免溶血現象的出現,需了解原因點,隨后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預防,以此才能夠有效預防溶血的出現,保障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生化檢驗中,如出現溶血會嚴重影響檢驗結果,降低生化檢驗準確性,臨床操作中需避免溶血現象,提高生化檢驗準確性。
參考文獻
[1]趙亞軍,郭云霞, 邢軍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及防預措施[J].轉化醫(yī)學電子雜志,2016,3(4):62-63.
[2]孫洪帥,吳雪峰,叢占杰,等.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影響的觀察及預防研究[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28):35-36.
[3]梁鵬.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影響的觀察及預防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13):2473-2474.
[4]耿素亞,李國鋒.標本溶血對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及防范措施[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8,36(2):209-210.
[5]董楠.分析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影響的觀察及預防[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6):52-53.
[6]辛永梅.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及預防對策[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3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