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強
【摘 要】在迅猛發展的形勢下,跨境電商的信用體系備受關注。課題組選取金華為樣本,結合大數據相關技術,深入探討跨境電商信用評價體系。
【關鍵詞】大數據;跨境電商;信用體系
近年來,金華抓緊“一帶一路”建設的時代機遇,為金華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但是,跨境電商也有著諸多制約因素限制著其快速發展,其突出的制約因素之一是信用問題。跨境電商的交易主體來自不同國家,信用問題會促使交易成本不斷攀升,同時會帶來一定的道德風險等。課題組選取金華為樣本,結合大數據相關技術,深入探討跨境電商信用評價體系。
一、金華跨境電商信用體系現狀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不斷開放與市場經濟的不斷成熟,社會信用體系要與之相匹配。所謂社會信用體系,是指由法律、法規為基礎,信用信息共享為核心,政府監管為保障的社會治理機制。雖然社會各界都日益重視信用體系,但體系當前并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對跨境電商信用體系的發展造成阻礙。
1.法律體系不成熟,信用意識薄弱
一是我國廣大國民缺乏信用意識,隨意違約的現象比較普遍。二是企業信用意識薄弱,我市跨境電子商務的經營主體以中小微企業為主,內部普遍缺乏信用體系建設,不重視內部信用數據的積累。雖然近年來國家與地方層面加強了相關立法,如義烏推出地方個人征信體系,但相關法律體系并不完善,一些個人與企業甚至會利用法律的漏洞,在灰色地帶開展相關活動。這不利于信用相關工作的開展。
2.行業信用數據缺乏聯動共享
由于我國基礎信用數據分散在各個部門,且這些數據只在本部門使用或小范圍內共享,導致信用數據分離嚴重,形成了所謂的“信用數據孤島”,從而阻礙大數據技術在信用評價體系發揮作用,難以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當前的跨境電商行業數據并不能被行業所掌握,一些數據由于商業上的機密性,不能進行較好地聯動共享。
3.國內外跨境電子商務信用標準不統一
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雙方因為往往涉及多國多地區的參與,必須統一交易中的各項數據,與國際標準接軌,形成具有統一性、科學性的信用標準。某種程度上,歐美等國家的跨境電商信用體系較為完善,其在標準制定等方面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體系。
4.中小微企業理念上不重視信用體系建設
金華的中小微企業通過開設網絡店鋪,活躍在跨境貿易當中,是跨境電商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中小微企業對于企業的相關信息錄入不太關心。同時,交易信息比較分散,財務管理不規范等問題比較突出。
二、大數據跨境電子商務信用評價體系構建的實現路徑
1.基于大數據的跨境電商信用指標體系構建
借用數據挖掘、清洗等技術處理不規則或不完整的數據,并整合不同的數據源。整合后的信用數據才能用來建設信用體系。大數據技術將顛覆跨境電商信用模型的構建。本文提出從第三方數據、各網商平臺數據、社交網絡數據這三個層次聚合,構建大數據信用指標體系。這三個維度的數據擴大了征信指標體系的覆蓋面,對靜態數據進行了補充,并將社交平臺的新型數據納入信用指標體系。
(1)第三方數據
第三方數據是指來自工商行政管理、稅務部門、海關及銀行等政府行政部門和金融機構的征信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從網絡上公開獲得或者合作交換獲得。此類數據一般是傳統的、靜態的數據。這類信息數據一般具有較高的說服力與公信力,能促進工作較好地開展。針對當前數據孤島現象,應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定期發布第三方數據,鼓勵相關單位對數據進行綜合運用。
(2)各網商平臺數據
電商平臺數據主要包括交易數據和評價數據。電商交易平臺是動態的,海量的數據,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輕松實現實時的檢測和處理。交易數據有累積交易額、交易成功率、用戶增長率、回頭率等。交易數據好的商家,表明企業有良好的信用。
同時,電商平臺采用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來評價電商企業信用和服務水平。在與產品質量相關的指標上,應將產品是否和描述相符、退換率等納入評價體系;在服務水平相關指標上,應將客服的接待水平、物流時長等相關信息納入評價體系。由于跨境交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試錯成本高等特點,已成交的評價會明顯降低新顧客的交易風險。
(3)社交網絡數據
社交行為越來越多地引入商業活動,其在工作與生活中發揮著更大作用。絕大多數的網民通過社交網絡互連。社交網絡上的用戶通過社交平臺表達自我情緒、分享所見所聞。社交平臺上顧客的轉發率、分享率等以及企業的管理人員的關系數據和行為數據都可以作為信用評價體系的指標。但是,社交網絡上的數據多是非結構化數據,包含文本、圖像、音視頻、社交關系等數據。需要借助大數據手段,對這些數據進行搜尋、提取和分析。
為更好地獲取數據,應從跨境平臺、第三方等渠道獲取相關數據。在數據獲取過程中,應盡量避免人工干預環節,最大程度上體現數據的精準性與時效性,進而確保能為信用體系的構建提供相關借鑒意義。
2.政府要對社會信用體系的構建進行加強和完善
(1)公眾的信用意識培養
政府應該加強信用知識的普及,強化社會公眾信用意識的培養與塑造,提高個人信用的認識,使得企業和個人能關愛和維護信用,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信用社會氛圍。政府等相關部門應出臺相關政策法規,提升公眾關注自身信用的意識。
(2)以法治方式引領信用體系建設
目前我國現有的法律體系在信用管理方面尚不健全,對于企業或個人的失信行為缺乏必要的懲罰措施,因此,在建設信用體系的過程中,應當加強信用管理相關的法律體系建設,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建設一個信用的社會環境;二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必須全面提升執法能力,嚴格執法,維護法律尊嚴。執法是法治的核心部分。
(3)行業信用數據聯動共享
雖積累了大量的信息,倘若信息不進行充分利用,則會造成“信息閉塞”。為實現數據的共享,應從頂層設計上進行思考,積極引導企業利用大數據的相關優勢,建立開放的數據共享機制。為此,需協同海關、法院、銀行、稅務等多個部門,打通數據壁壘,實現數據連通,為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提供更為廣泛的平臺服務,為相關信息的智能化檢索提供支持保障。
(4)跨境電商交易實現國際化接軌
在跨境電商信用評價體系建設方面,我國處于落后地位。歐美國家的信用評價體系具有嚴格的要求及統一的標準。另外,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的交易對象的屬性,注定了交易雙方往往是跨國或跨地區的。由此,我們的信用評價體系必須與國際標準接軌,形成統一的國際標準。由此,應結合金華自身發展現狀,逐步在跨境電子商務企業中采納和推廣相應的國際標準。
三、結語
本文探索了基于大數據的信用評價指標確定原則,對指標體系進行頂層設計。大數據數據聚合一般從第三方數據、各網商平臺交易數據、社交網絡數據三個層次出發;其次,為政府消除“信息孤島”,推進基礎信用數據的共享,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最后,研究和對比國內外跨境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的經驗和教訓,為跨境電商信用體系與國際接軌提供參考與建議。
【參考文獻】
[1]柳向東,李鳳.大數據背景下網絡借貸的信用風險評估——以人人貸為例[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6(05).
[2]李毅,姜天英,劉亞茹.基于不平衡樣本的互聯網個人信用評估研究[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