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日曼古麗·亞庫普
【摘 要】就業問題是事關人民生活和經濟社會穩定的大事。實現充分就業和人民安居樂業,不僅是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條件,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隨著新疆經濟的發展,新疆國民經濟總量得到極大的提高,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與此同時,新疆就業情況卻日益嚴峻。面對勞動力供大于求的局面的長期性,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就業問題,通過經濟的快速增長拉動就業的快速增長,提高就業彈性。本文首先分別對經濟增長和就業增長進行現狀分析,在此基礎上計算出就業彈性來研究經濟增長和就業增長的關系。
【關鍵詞】經濟增長;就業增長;就業彈性
一、經濟增長的現狀
新疆位于祖國西部邊陲,是中國向中亞、南亞各國開放的重要門戶。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西部大開發”、“跨越式發展”等口號的提出,以及“中央新疆經濟座談會”的召開,新疆生產總值取得了較快增長,隨著經濟較快增長,經濟結構也發生著相應變化;在經濟總量與經濟結構發生變化的同時,三次產業吸納總就業人數也表現出增長態勢、但增長相對較緩慢,而就業結構變動較為明顯。以下是自2000年以來新疆經濟總量和經濟增長變動趨勢慨況:
2000年,新疆生產總值為1363.56億元,比上年增長17.23%,到了2017年經濟總量增長到10881.56億元,比2000年的增加了9518億元,相當于8倍,此年比上年增長了14.4%。由圖一可看出,從“西部大開發”以來,新疆經濟在持續增長,而每年的增長率在0-30%以內頻繁波動,總體上看新疆經濟在不斷地發展。
二、就業增長演變過程
就業是指達到法定勞動年齡、具有勞動能力的勞動者,運用生產資料依法從事某種社會勞動,并獲得賴以生存的報酬收入或經營收入的經濟活動。一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換句話來說生存質量的改善,是通過就業發展和改善才能表現出來,就業增長成為實現經濟發展的中介。
2000年,新疆就業總人口為672.5萬人,其中三次產業就業人數分別為:387.9萬人,92.7萬人和191.9萬人,此年比上年的就業人口有所減少,增長率為-3.1%。截止2017年,就業總人口為1307.56萬人,比2000年增加了691.06萬人,相當于2.2倍。三次產業就業人數分別為:534.57萬人,188.55萬人和584.44萬人,分別增加了146.67萬人,95.85萬人和392.54萬人,此年比上年增長3.52%。由圖二可知,總體上,新疆就業人數在不斷增長,就業結構也不斷優化,這促進新疆經濟更迅速的發展。
三、就業彈性
在經濟學上,彈性通常是指因變量對自變量變化的反應的敏感程度。從定量分析的角度來看,它表示當一個經濟變量變動一個百分比時引起的另一個經濟變量變動的百分比,其值等于因變量的相對變化對自變量的相對變化的比。另外,由于彈性是針對相對變化而言的一種概念,因此與計量單位無關。若用K表示彈性,則彈性的差分公式可以表示為:
本文引入了就業彈性這一指標,目的是為了研究新疆經濟增長變化對就業的影響,分析經濟增長對就業人口增長的貢獻。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簡稱就業彈性,是指就業量變化對經濟增長變化的敏感程度,被用來反映經濟增長對勞動力的吸納程度,即經濟增長每變動百分之一所引起勞動力相應變動的百分比。就業彈性越大,則單位經濟增長帶動就業增長的能力就越高,經濟增長的拉動就業效應也就越明顯;反之,若就業彈性越小,單位經濟增長帶動就業增長的能力也就越低,即使經濟保持高速增長,也不會對就業增長產生較強的拉動作用,依靠經濟增長解決就業問題也就不會產生明顯的效果。
從以上圖三我們可以看到:2000年,就業彈性系數為負,這是由經濟正增長而就業減小的原因引起的,也就是經濟增長對就業增長的“擠出”效應,但是并不能說明新疆經濟增長對就業沒有吸納能力,而是因為此年,新疆經濟發展水平底下,吸納勞動力有限。其他年份為正,說明經濟增長對就業的吸納勞動力能力強。其中2015-2017年就業彈性波動較大,說明經濟對就業的吸納勞動力能力不確定。新疆經濟長期、持續且高速的增長為勞動者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不同年份就業彈性波動較大,總體趨勢較穩定。
四、相關的對策建議
1、盡管新疆“高經濟增長-低就業增長”問題突出,但不可否認,經濟增長仍舊是推動就業增長的有效途徑。經濟增長是政府和市場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市場是決定性因素。在市場層面,要制定和落實公平公正的市場游戲規則,完善市場要素機制,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創造就業機會;當市場不景氣、經濟蕭條時,政府應運用財政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增長,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在經濟正常運行情況下,財政政策需保持中性,為經濟穩定增長創造基本環境與條件。
2、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私營經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民營經濟的充分健康發展是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的重要途徑,同時加快中小企業發展。推進農產品產業化經營,并同時積極推進新疆城鎮化工業化進程。
3、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工作。職業技能培訓,可以提升勞動者的職業技能,使之更具競爭力,獲得更多、更好、更穩定的就業機會。針對新疆的勞動者素質的現狀,可以采取以產業需求為導向,根據不同產業的市場需求狀況,實現產業開發與職業技能培訓的有機結合的培訓體系,保證產業發展中的人才需求得到有效滿足,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協調發展。對于有條件的勞動者,還可以通過職業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市場競爭力和自主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 楊猛.新疆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關聯性分析.[D]石河子大學.2011年6月.
[2] 徐建建.新疆經濟增長與勞動就業研究—基于產業發展視角.[D]新疆大學2012年5月.
[3] 徐明.新疆就業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D]新疆財經大學.2013年5月.
[4] 帕旦木尼沙·艾來提. 新疆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協調發展研究[D].新疆大學,2017年5月.
[5] 王經綾. 論中國經濟增長的就業效應[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4年5月.
[6] 王永明.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變動關系的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實證分析[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