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飛 任聰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如何對有限的資源進行高效的整合與利用就成了一個關乎到國計民生的大問題,在這種大背景之下,正確處理軍、民之間的關系與資源的調配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本文從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兩個不同的角度出發,試圖闡明“軍民結合”、“軍民融合”、“寓軍于民”以及“軍民一體化”這四個概念的主要區別與內在聯系。
【關鍵詞】軍民結合;寓軍于民;軍民融合;軍民一體化
隨著科技時代的全面到來,各行各業也紛紛呈現出科技化的發展脈絡,而首當其沖的就是國防軍事工業的變革,在科技化的刺激下,國防工程的水平不斷提高,國防經濟與市場經濟的相互結合與滲透也變得越發緊密,如何處理好新的“軍”、“民”之間的關系就成了一個關乎國家發展的現實問題。
一、四個專業術語的基本概念
從廣義上來講,“軍”的概念比較寬泛,包括但不限于與軍事有關的行業,比如軍用物品,軍事設施、軍人軍事等;而“民”的概念主要包括與普通人民群眾相關的一些事物,一般指代民間經濟、民用科學技術等,而四種術語的概念也由此演化而來。
(一)軍民結合
“軍民結合”的標準含義為:國防經濟的基本軍事功能與衍生出的經濟功能之間的結合與發展。眾所周知,國防項目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耗費巨大,時間跨度長的巨大且艱巨的工程,而隨著世界的不斷進步,為了確保我國人民的生命財產不受到侵害,對于國防工程的投入不能減少。在這種國際的大背景之下,“軍民結合”就成了一個減少國家經濟負擔,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徑,通過對于軍工建設的“溢出效應”的充分利用,帶動國內經濟的發展。
(二)寓軍于民
簡單來說,“寓軍于民”就是將國防建設納入到國家經濟建設中來。這樣的做法將原本兩種相對孤立的經濟模式進行的有機的結合,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國防工程來加速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對我國的經濟機構進行了調整,使之變得更加健康,富有活力。
(三)軍民融合
就我國的實際情況而言,“軍民融合”一方面是在科技層面上打破原來軍用與民用之間的技術壁壘,進行技術上的融合與優化,另一方面是在經濟層面上來說,允許一定量的民間資本注入國防軍事工業,這樣做的好處是非常明顯的,一方面能夠參加國家軍事項目是提高企業形象與以影響力的一個重要途徑,這刺激著企業要不斷的做大做強,既是為了企業自身的發展,也是為了實現企業的社會價值,另一方面也在此政策的印象之下,原本顯得刻板的國防工程也換發出的新的活力,隨著民間資本的可控性流入,新的人才與理念也會被吸納進來,從而形成良性互動。
(四)軍民一體化
“軍民一體化”概念的提出比較早,主要指國防基礎設計與民用基礎設施之間的融合與兼容,同過技術、資金、人力、資源上的同一來滿足國防與民用兩種不同的需求,是實現資源高效利用的一種有效手段。
二、四個術語之間的主要區別
四個術語之間最顯著的不同點便在于所站的角度是不一樣的,具體來說,“軍民結合”強調的主要方面是在現實的基礎上,對軍事工業與民用工業已有的共同點進行有效的整合和規劃,從而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
而“寓軍于民”所站的角度更多的是考慮“如何實現軍事工業與民用工業同步穩定增長”這一問題,主要是幫助協調高科技人員的分配,資源的調用等具體的方面。
“軍民融合”更多的是站在科技的角度來思考軍與民之間的關系,倡導的是打破科技上的壁壘,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軍事科技的民用化,同時也從蓬勃發展的民用科技中汲取靈感,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進行有效的溝通,既讓刻板的軍用科學領域變得生機勃勃,也為專業水平不高的民用科技領域提供了一個更專業,更完善的平臺,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說到“軍民一體化”這個比較古老的術語,其進步的意義在于試圖將兩種原本完全不相關的組織運行模式進行大膽的、創新的結合,試圖將國防工程與民間工業納入到一個公共的資源平臺之上,這對于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環境的保護都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三、四個術語之間的內在聯系
雖然四個術語所站的角度不盡相同,但是它們內在的聯系確是十分緊密的,通過互相之間的補充與拓展,實現了軍民之間的融合,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都是宏觀上的方針性政策
不管是在哪個角度上看,四個術語都是在國家宏觀調控的層面上對于社會結構以及經濟、科技結構的重大調整,這種調整具有時間長、影響大的特點,要實現宏觀上四個方針的落實與實施,就要這四個政策要相互影響,共同推進。
(二)都強調了軍事工業與民用工業的結合
進入21世紀以來,和平發展成了世界的主流,雖然在局部的地區還存在著緊張的局勢,在大體上世界還是朝著和平穩定的方向過渡。經濟的發展成了各個國家的首要目標與國際的主流趨勢。因此,如何充分了利用國防工程的“溢出效益”為經濟的發展助力就成了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將軍事工業與民用工業進行有機的結合,是各個國家發展的必由之路。
(三)其服務的主體目標是一致的
不管是四個術語當中的哪一個,其主要的目標都是一致的,即在軍事上保證安全的前提試下快速發展本國的經濟,這也是正確處理“軍”與“民”之間關系的第一目標,可以說的殊途同歸。
(四)都符合時代發展的特征
無論是強調科技上的相互學習還是資源上的綜合利用,它們都符合時代發展的特征。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不忘了人民群眾精神文明的建設,通過四個術語的貫徹與實施,保證軍隊與人們群眾中間有效、快捷的溝通,讓軍對于老百姓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從國家層面上來說,這也有利于社會的長期發展與穩定。
四、結束語
無論是“軍民結合”、“軍民融合”還是“寓軍于民”、“軍民一體化”,其本質含義是相似的,都是通過對于資源的更高效利用以及建立軍與民之間更加通暢的溝通機制,在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確保社會的安定與團結,是一個國家經濟建設與國防工業發展由低到高,由落后到先進的必然過程。
【參考文獻】
[1]孟凡萍, 蔣立新. 推進軍民標準通用 實現軍民融合式發展[J]. 中國經貿導刊, 2014(12):71-73.
[2]雙雙. 我國“寓軍于民”的國防科技工業管理體系研究[D]. 哈爾濱工程大學, 2011.
[3]郭瑞鵬. 芻議軍民結合、寓軍于民、軍民融合的相互關系[C]// 中國工程科技論壇第123場——2011國防科技工業科學發展論壇. 0.
[4]徐洪淦, 蹇強廷, 楊遠康.'軍民融合思想是軍民關系在新時期的全面發展分析[J]. 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