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
摘要:功能對等翻譯理論的應用,需要遵守幾點原則。為令更多學生可高效掌握商務英語文本翻譯技巧,本文將分為三部分展開研究。首先,文章簡述商務英語文本翻譯的核心特征。其次,深入剖析功能對等翻譯理論及原則。最后,文章對商務英語文本翻譯中功能對等原則的應用方式,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
關鍵詞:商務英語 文本翻譯 功能對等原則
中圖分類號:H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5-0090-02
商務英語以適用于商務場合、職場作為特點,商務英語文本可包含所有商務活動文體。高校內開設的商務英語課程中,文本翻譯訓練為重點內容。為培養學生實際就業能力,教師應用大量專業語篇資料,培養學生翻譯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應用功能對等翻譯原則,規整大學生翻譯思想、錘煉學生商英文本翻譯技巧。應用功能對等翻譯原則具有一定難度,需了解核心特征、基本理論與應用原則。因此,在商務英語教學研究課題中,功能對等翻譯原則研究這一主題,處于核心地位。
一、商務英語文本翻譯的核心特征
(一)專業性較強
商務英語文本多分為商務公函、往來信件、商業合同、商務資料等內容。這些文體專業性極強,言語必須認真嚴謹,以傳達商務信息為根本原則,極少出現無關信息。同時,各個行業內的商務公函,所涉及的信息內容各不相同。不同領域內擁有特殊的專業詞匯,銀行行業內詞匯“T/T COPY”表示“匯款底單”,“Swift Code”表示“代理行代碼”。物流行業內“alternate tiers row pattern”表示“交錯碼放”,“bonded warehouse”表示“國際物流中心保稅倉庫”。每一個詞匯都具有官方注釋與說明,翻譯人員必須確認和保留詞語的正確意思,才能保障譯文整體的專業性價值。
(二)用詞符合讀者行閱讀習慣
翻譯的最終目的為,在保留原文意義的基礎上,令讀者能夠清晰閱讀文本內容。分析可知,需要閱讀商業文本的讀者,多具有快速閱讀、精準獲取信息的需求。針對此,一旦譯者制作邏輯不清、詞語錯誤的譯文,讀者無法快速獲取信息,譯文將不具有閱讀價值。因此,商務英語文本翻譯應尊重讀者思維,用詞需要符合讀者閱讀思想,語篇需適應讀者行文思路。
(三)語篇簡潔精準
商務英語文本公函內容特殊,多以傳達商務信息為主。這類文體的寫作風格以簡潔明了、內容精練為特征。即使需要將原文翻譯為其他語言,閱讀譯文的這一方,也多為商業精英或項目管理者。他們在工作過程中具有商業邏輯,觀看內容繁瑣、無效的商業譯文,將影響他們的判斷能力和思考能力。因此,商務英語文本翻譯必須做到語篇簡潔精準。例如:“We must apologize for the delay in replying to your letter due to some force majeure”,意思為:“我們必須向您致歉,因不可抗力因素,我們延遲了信件回復時間”。在致歉后,只需要簡單說明原因即可。
二、功能對等理論剖析
(一)功能對等理論簡述
功能對等理論由Eugene Nida提出,以使用特定的翻譯標準為手段,達成統一翻譯效果為目標。翻譯這一過程,本質上極易產生意義偏差。即使譯者可對原文進行透徹了解,也會因語言邏輯之間的差異,無法為讀者提供高質量譯文。而功能對等理論就是要將這種意義偏差的出現概率降到最低。針對不同的翻譯難點,設置了不同的翻譯方法,為譯者們提供精密的翻譯輔助。
(二)功能對等理論應用原則
(1)形式對等。商務公函、合同等文本形式,在不同行業內具有標準格式。考慮到譯文傳遞的根本目的,譯者必須尊重原文的格式與意義,保證將語言傳遞過程中的信息缺失量降至最低。因此,譯者需要在尊重格式的前提下,以形式相近的方式完成翻譯。英譯漢過程中,如若通常所用的翻譯方式,無法完全保證句子成分形式對等,譯者可采用意義對等的方式進行翻譯。也就是在保留大致格式的基礎上,將原文逐句翻譯,為讀者提供專業的商務譯文。
(2)保證意義正確。商業文本中可能會出現跨文化類詞匯,跨文化類詞匯多指在雙方各自的語言邏輯中,單獨存在的詞語。例如,漢語體系中部分地名、菜名等詞語即屬于跨文化詞語,而英文中的部分專業詞語也具有跨文化特征。翻譯跨文化詞語,譯者將面臨無法找到對應詞語的現象,針對此,譯者可以在保留原句意思的基礎上進行翻譯。這樣一來,雖然譯文中用詞與原文用詞無法完全統一,但最終譯文仍然可有效傳達商務信息。這種情況下,商務英語譯文同樣具有參考與應用價值。
(3)特定情況可使用再創方法。特殊情況下,部分句子或詞語無法在與原文對應的情況下完成翻譯。或原文中存在的部分句子,應用直接翻譯的方式,會令譯文讀者無法理解。針對這一情況,功能對等翻譯理論要求譯者可以適當變通,在遇到極特殊情況時,可以將部分語句再創,以傳達原文意思為核心,更改原文詞語或句子。或者使用句內解釋、句外注釋的方式,幫助譯文讀者理解原文含義。這一方法雖然改動較大,但同樣可有效傳遞原文信息。因此,該方法也包含在功能對等翻譯理論的應用原則內。
三、商務英語文本翻譯中功能對等原則的體現形式
(一)詞匯及語句功能對等
詞匯及語句翻譯過程中,譯者需要先對整個文件進行閱讀。閱讀期間需要不斷查詢專業詞匯的含義,確認不同詞匯的專業意義。一般情況下,商務英語文本中包含大量的專業詞匯。調查期間,譯者需要在詞匯應用的基礎上,分析語句的應用特征,通過分析可得出原文創作意圖。商務英語文本的專業性較強,但商貿活動中,雙方處于不同的位置,需要通過言語和交談等方式,令對方接受各自預定條件。因此,商務英語合同或公函的原文語句中,常常帶有隱形含義。譯者需要挖掘這類信息,確認每個語句的功能,再將保留專業性作為原則,對文章進行翻譯。此為功能對等原則的第一種表現形式,即需要保證詞匯和語句的功能對等,維護譯文的實際價值。
(二)文體/形式對等
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需要確認原文文體是否具有嚴格的格式要求。譯文讀者要求格式時,以譯文讀者的格式要求為主,譯文讀者不要求格式,則按照原文格式翻譯。保證形式對等后,譯者可按照功能對等理論的幾點原則開展翻譯工作,但需要注意,形式上的對等,包含但不僅限于格式。原文特征、屬性、文風也歸納在格式內,需要譯者深入分析。例如,當原文具有嚴密性特征時,譯文也應該做到嚴格嚴密、滴水不漏。這樣才能完善傳達原文信息,在原文和譯文理解過程中搭建橋梁,供讀者理解所用。
(三)跨文化信息意義對等
文中出現跨文化類詞匯時,譯者需要明確跨文化詞匯的含義,以及該詞語在原文中的應用意義。確認基礎信息后,譯者可在漢語語言邏輯中,找出可替代的詞語,以填補的方式應用。這時將出現兩種情況,其一,填補后的語言十分通順,可表達原文含義。該情況下,譯者可完成語句翻譯,繼續翻譯下文。其二,填補后的語言出現邏輯障礙,譯者可使用再創方法,改變整個句子的行文邏輯與詞匯,但仍然要傳達原文含義。
四、結語
綜上,文章以商務英語作為研究核心,對商務英語文本翻譯中的功能對等原則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研究表明,做到詞匯及語句功能對等、文體/形式對等、跨文化信息意義對等這三點,可完善應用功能對等原則。望文中內容,可為商務英語教學人員提供專業教學參考。
參考文獻:
[1]洪偉.功能對等翻譯理論視角下商務英語語言翻譯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8,9(1):145-146.
[2]哈紅光.基于文化誤差情境下茶貿易中商務英語翻譯的策略研究[J].福建茶葉,2018,40(8):35.
[3]忻競.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下的商務英語翻譯研究——以商務信函為例[J].智庫時代,2018(33):227-228.
[4]余炫樸.尤金·奈達的“功能對等”翻譯原則在商務英語翻譯中的應用考量[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7(5):140-144.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