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春燕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的哲學體系,也需要發生變化。因此,高校教師要順應新形勢下的思政課的教育規律,在話語創新上下足功夫,抓住高校教學改革的關鍵之處。本文淺析了當前高校思政課話語存在的問題,并據此提出了話語創新的策略。
關鍵詞:高校 思政理論 話語創新 中國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5-0203-02
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深入推進,整個社會領域的不同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包括人際交流的話語也發生了新的變異,這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更給語言學、社會學和政治學的學術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尤其是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的哲學體系,也需要發生變化。具體來說,就是要學會從生動鮮活的生活語言中汲取新的給養,并融入到思政課中,成為師生交流的校園話語,甚至是心理話語。[1]在新形勢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更是著重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哲學體系,需要積極推出更高水平的哲學教材,努力在話語上進行革新。因此,高校教師要順應新形勢下的思政課的教育規律,在話語創新上下足功夫,抓住高校教學改革的關鍵之處。
一、高校思政理論話語特征
高校思政課的話語,是教師向學生傳授思想政治內容的重要的語言工具,其使用的類別和質量直接關系到思政課的教學實效性,因此,教師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精準把握現階段大學生的認知規律乃至于情感訴求等,摸清思政課理論的話語特征,以便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從而打造高效務實的思政課堂。[2]據2005年《中共中央宣傳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可獲知思政理論話語的時代特征:其一,高校思政課話語不要純粹地淪為政治的口舌,要有一定的獨立自主性;其二,高校思政話語要實現理論上的自覺,無論是話語背后的思想,還是話語本身的形式,都要有進一步的轉變和革新;其三,高校思政課話語必須承載起準確表達符合時代特色和社會主義哲學思想的重任,引發大學生生活觀念、工作理念的綠色發展。
二、現階段高校思政課話語存在的問題。
在自媒體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國的思政課理論面臨著新的挑戰,也涌現了很多的新問題。歸根結底在于,現階段高校思政課話語發展比較落后,常規性的傳統闡述已經無法順應適應新時代大學生的話語接受能力。這就需要教師突破當前的話語困境,在教學實效上實現漸次性的提高。[3]其突破瓶頸的途徑就是,打破陳舊的話語體系,用新鮮務實的話語承載起社會主義哲學的主流思想,實現思政理論的突破發展。
(1)思政課理論的傳統話語,面臨著不接地氣的囧境。現階段,自媒體高速發展,人們獲知信息的渠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社會思潮左右著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由此他們的話語表達的容量也得以急劇擴充。但是,在高校課堂中社會主義哲學的話語表達,卻沒有發生相應的改變。這就導致高大上的思政課理論面臨著不接地氣的囧境。執教思政課的教師,學究氣太重,教學儀態過于嚴肅甚至是呆板,課堂教學也因此沒有生氣和活力。而接受新思潮和使用新話語的大學生,他們面對仍舊使用傳統的思政課理論話語的高校教師,明顯感覺有些不適應,或者是心理上有抵觸。
(2)思政課理論的話語創新,走進了趕時髦的死胡同。語言的發展,本身就具有時代性。每個時代,都有不同鮮明特色的話語。新時代的話語,也必須打上新的烙印。傳統的思政課理論話語,明顯缺少時代氣息。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在的邏輯,都無法勝任教學的需求。因此,部分高校教師就在話語使用上,趕起了時髦,但是,他們的話語創新在于造一些沒有生命力的新詞,而這些新詞的使用缺少群眾性和實踐性,只能在小范圍內使用,起不到廣泛宣傳的作用。這就需要封閉在象牙塔中的教師,主動融入社會,親近學生,并浸潤網絡,勇于成為時代話語發展的弄潮兒,用符合民族性、時代性和實用性的話語來宣傳社會主義哲學思想。
(3)思政課理論的話語創新,不是屈尊降貴。現在的大學生受各種思想影響,他們的思想觀念還沒有完全成熟,跟風的現象比較嚴重。因此,高校教師沒有必要為了迎合他們的趣味,而講一些他們喜歡聽的,還有些教師為了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氛圍,奉行拿來主義,而將一些流行的話語融入課堂,以引發學生們學習的思政課的興趣。這種屈尊降貴的做法,是斷不足取的。教師需要做的是認真打磨,用富有情趣、富有哲理的話語,全新打造思政課,幫助學生吸取主流價值觀。
三、高校思政課話語創新的策略
思政課的話語,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師必須更新文本話語,多使用富有時代氣息的話語,靈活使用生活性的話語等,來創新高校思政課理論的話語,提高思政課教育教學的效果,打造高效課堂。[4]
(1)思政理論話語的創新,需要解放教師的思想。從舊瓶子中走出來,不僅從形式上,更要從內容上主動進行革新。因此,高校教師必須放下面子,降低身段,堅持以生為本,一切教學圍繞學生進行,用新鮮的話語引導學生,改變學生,向他們講解清楚在意識形態領域,社會主義哲學體系必須占據主導地位,并成為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主流意識,在推動社會公平正義、公民法治精神方面發揮獨特的建樹作用。對于廣大高校學生的成長來說,就是要用創新化的話語照亮他們的人生之路,激發他們用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來踐行自己的青春夢想。
(2)提高思政課理論話語的藝術性。大學生不喜歡思政課的原因之一,在于思政課的話語比較枯燥乏味,教師上起課來,自己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卻昏昏欲睡。這種缺少藝術涵養的話語,對學生是沒有絲毫的吸引力的。思政理論,本身是思想領域的高端,不能以咄咄逼人的高姿態示人,而是要改變面孔,提高話語的藝術性,做到以情動人、以理服人,更要做到理中有情,情中有理,實現情理融合,渾然一體。
(3)思政課理論話語必須中國化,要富有中國味。當今的一些高校教師,出國留過學,肚里有些洋墨水,他們在思想上帶來了新的想法,給學生帶來新感官,他們的言行也有些西化,吐露的話語具有西方趣味。這是嚴重要不得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豐富的文化底蘊本身帶著極大的魅力,因此,打造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哲學體系,必須有中國味,用中國化的話語來上思政課,并闡述理論,建立思政課的文化自信。為此,高校教師必須研究中國案例,多使用中國元素,用中國人的哲學思維來進行思考,用中國文化從里到外對思政課進行包裝,打造富有濃濃中國味的思政課堂。
(4)思政課理論話語要在語言表達技巧上下足功夫。中國漢語的表達,有著數千年的沉淀,其在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上,積累了豐富的表達經驗和技巧。因此,高校教師需要錘煉語言表達的基本功,在表達的技巧上多鉆研,并借鑒學習文學名家、口才大師的表達技巧,注意詞語在新語境中的表達效果,讓思政課的理論變得雅俗共賞、平易近人,從而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語言表達的魅力,聽之悅耳,思之會意。
總而言之,創新高校思政課理論話語,必須用心鉆研當前存在的問題現狀,在提高教師自身學術水平的同時,用心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讓話語變得富有中國味,用中華文化對思政理論進行包裝,并深入提高語言表達的藝術性,將生活中的一些淺顯易懂而富有趣味的話語植入課堂教學,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參考文獻:
[1]林玉群.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話語探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2]朱冬梅.試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的創新[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3(12).
[3]徐家林.突破高校“思政課”理論教學話語困境的路徑選擇[J].遼寧教育研究,20(10).
[4]張曉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創新探析[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6(3).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