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曉娟 黃鳳春
摘? ?要:新時代的新中國,高職院校與社會發展的關聯度越來越深。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給張家口高等職業教育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面對三地的不同就業市場,我們的高職院校可以有效對接職場崗位,乘勢發展,走出一條科學的協同發展之路。針對張家口市高職教育發展現狀,構建張家口市高職教育發展的科學路徑,必將更好地促進京津冀三地的融合與互利共贏。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 張家口? 高職院校
張家口地處河北省西北部,近臨京津、毗鄰晉蒙,是橫貫中西的交通樞紐。有200萬年前古人類活動遺址,5000年前黃帝、炎帝、蚩尤“邑于涿鹿之阿”,合符釜山,開啟了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張家口獨特的地理位置,可以直接分享北京政治、經濟與文化等輻射效益。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給張家口高等職業教育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面對三地的不同就業市場,我們的高職院校可以有效對接職場崗位,乘勢發展,走出一條科學的協同發展之路。針對張家口市高職教育發展現狀,構建張家口市高職教育發展的科學路徑,必將更好地促進京津冀三地的融合與互利共贏。
1? 引言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據統計,我國許多地市級城市都擁有一所高等職業院校,高等職業教育已經成為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逐漸走向成熟。但在人們的思想中人存在一種偏見,更重視普通高等教育,高職教育沒有取得應有的社會地位。我國高職教育在各地發展極不平衡,特別在張家口市這類經濟欠發達地區,高等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缺乏必需的實驗和實訓設備,導致發展緩慢,嚴重制約著高職教育的規模化發展。在對張家口市職業教育情況調查中發現,張家口市為了做大做強城市高等職業教育,以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和宣化科技學院為重點,根據新形勢,加強培養交通運輸、數控技術、新能源、裝備制造航空高鐵等新型專業人才,就業形勢比較好。但仍有些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不強,導致社會的認同度也不是很高,就業相對困難。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為處于首都經濟圈中的城市帶來了發展機遇。張家口地區在這種國家戰略背景下,被定位為生態涵養區,發展高科旅游產業。2022年北京張家口冬奧會,為張家口地區的體育文化旅游帶來生機。在體育與旅游層面,近年來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理論,“人文理念”被作為奧運精神和體育產業發展的新理念產生很大影響。如馮霞在《北京體育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對北京體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指出當前北京體育文化創意產業建設主要集中在以奧運為主題的體育旅游、體育產業集聚區域發展、體育品牌賽事建設等方面。楊雙燕、許玲在《英國體育文化創意業發展及對中國體育產業啟示——基于主導產業擴散效應理論視角》一文中以英國創意產業的“三分法”對體育文化創意業的概念進行厘清和辨識。其運用產業經濟學中主導產業擴散效應理論,采用綜合分析法進行實證研究,分別從該產業發展對周邊相關行業所產生3種擴散效應——前向效應、旁側效應、后向效應的組合,獲得新的生產函數,使各個產業間的融合化發展趨勢不斷地走向深化,并不斷推進英國體育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國民經濟的快速協調增長,全面論述英國體育文化創意業近20年來飛速發展對該國體育產業乃至其國民經濟發展中所起的積極驅動作用。同時指出體育文化創意業將成為未來體育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新的發展路徑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新動力,為中國的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啟示。
2? 研究過程
2.1 研究目標
(1)調研京津冀三地技能型職場需求,為張家口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依據和就業導向。
(2)調查張家口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狀況,比較高職專業與市場需求間的對接狀態。
(3)探索多種校企合作形式和高職教育關于專業對口的教學改革方式,尋找切實可行的市場與教學對接一致的新途徑。
2.2 研究方法
調查法:調查了張家口市職業教育情況,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宣化科技職業學院兩所高等職業院校的基本情況,為張家口高職院校發展提供參考。
文獻法:檢索相關文件,查閱了相關書籍,了解省內外相關關于高職教育研究現狀,為張家口市高職院校發展策略提供參考。
2.3 研究內容
通過對京津冀市場需求和張家口本地高職院校的調查,發現并分析存在的問題。
(1)張家口地方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無法很好的適應和滿足北京天津的知名企業的崗位需求,更多的比較適應本地中小企業;
(2)本地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社會市場需求趨向統一,但還有很大差距,也存在一定錯位;
(3)張家口本地缺少國際知名企業的效應,社會市場需求缺口不明顯,學校與社會有待進一步協同。
(4)高職院校發展速度對比較大,對地方的服務規模也不盡相同,在辦學理念上存在較大差異。
課題首先對京津冀三地的就業市場的調查,由于北京天津多屬于大都市,對實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限制在一定層次之中,廣泛調查有一定難度,只能在一定范圍內,選取特例進行研究。調查中發現大都市的大企業,更重視高技能人才,中國大陸的地方高職院校很難培養出符合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很多地方高職院校培養出的所謂人才,只能滿足以一些微小企業單位的用人標準。而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走向成功的人才,更多的不是依靠技術路線,而是主打能力路線。換句話表達,也就是這些人不依靠在高職院校學習的專業知識技能,而是依靠在高職院校學得到學習能力、管理能力、組織能力和創新能力。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地方的高職院校更重要的是立足地方,為地方服務。
3? 研究結論
職業院校的和社會協同發展,包括其與國家戰略協同,與地域特色協同,與社會需求協同。
3.1 高職院校與社會協同
首先與國家戰略協同就是要看清國家戰略的發展目標,能夠從更前沿、更宏闊、更高遠的視角來審視自我、評估自我、規劃自我,提前結合國家戰略和自身特征來規劃自己的發展。要敢于挑戰與擔當,研究未來發展趨勢與自己的發展方向。這里除了要了解國家戰略外,最重要的是對自身定位要清晰,這樣才能發揮出協同的效用,做超出能力之外的事情,將面對極大壓力和風險,也達不到協同的目的。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去體現高職院校的價值,明確自己的發展理念的前提是根據自己的特長優勢,把自己放在國家戰略之中。其實在現實發展中有很多高職院校沒有自己的發展理念或者發展理念不清,造成被動發展的局面。以張家口為例,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被定位為生態涵養區,發展高科和旅游。從調研本地的兩所高職院校對比中發現,兩所高校都明確目標,發展高科技、開設新專業。一所學校按原有國家戰略開設了新的專業,但各種原因在教學和生源方面出現力不從心的局面,所以學校發展出現瓶頸。而另一所學校立足服務地方社會,實施特色培養工程和直通車工程,影響力逐步擴大,學校發展規模不斷壯大,承接的社會任務不斷增多,招生規模逐漸遞增,形成穩定的發展模式。
其次與地區特色協同,高職院校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服務地方,每一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色,有弊端也有優勢。高職院校屬于智庫范疇,能夠為地方發展出謀劃策,為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高職院校更應該鼓勵本校人才加強對地方建設方面課題的研究。
再次與社會需求協同,以積極的心態敢于接受承擔上級部門下達的任務或者社會企事業急需的項目。雖然這些臨時的任務具有不確定性,但高職院校作為地方人才庫,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智力資源。不管是拍攝影視,還是文藝演出、技術鑒定、合作實習、科研合作、技術開發、校企合作等等都有合作空間。協同就是在良好的氛圍里把事情做好,發揮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高職院校作為事業單位,理所當然的要承擔起這份職責。
3.2 高職院校內部協同
職業院校內部協同包括團隊協同,資源協同,項目協同等多方面的協同。
團隊協同對一個集體而言非常重要,其協同的程度直接影響團隊的效率。思想統一,目標明確,分工科學,配合到位,才能讓指定的目標保質完成。如果團隊內部出現問題,極可能出現執行中的參水或是認為阻力,很多預定方案不了了之。對高職院校而言尤其是中層領導,其是學校政策的執行者,學校的政策能否落實完全掌控在這些人的手中,如果上下步調不一致,極可能出現事倍功半的效果。調查中,一所高職院校采崗位取聘任制,有效的促進了團隊的協同發展,使得政策貫徹有利,執行到位,取得了巨大成就。
資源協同。高職院校因為各個專業的不同,各有各自的專業特點。在資源上可以起到相互補充的作用。尤其是各個專業之間,可以長短互補,有效節約資源。協同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資源的互補性而不是同質競爭。專業人士一般會比非專業人士在專業領域有更突出的成績。所以高職院校各專業見能夠在資源上協同,最大效率的利用教學資源、人力資源非常重要。
項目協同。就是高職院校對社會企事業單位承擔任務時,可能由專門的項目組去承擔,但在諸多方面需要學校的集體支持。以滿足與項目的需要,在關鍵領域需要打破專業院系的界限,抽調相關專業人士來完成項目,已達到項目成果的理想化。
參考文獻
[1] 桑錦龍.推進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的戰略性思考[J].教育科學研究,2016(4):16-21.
[2] 吳巖,王曉燕,王新鳳,等.探索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發展新模式——學習《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0(8):1-7.
[3] 陳·巴特爾,張琦.高等教育協同發展:京津冀一體化的重要推動力[J].中國高等教育,2015(23).
[4] 習近平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專題匯報[N].人民日報,201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