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覺珵
從老牌咖啡連鎖星巴克到行業新貴瑞幸,乃至一些便利店都在門口貼出“精選阿拉比卡咖啡”的標識,以標榜自己咖啡的品質。眾所周知,阿拉比卡等咖啡品種發源自東非的高原國家埃塞俄比亞。在中國咖啡消費市場連續以兩位數增長之際,埃塞俄比亞政府與咖啡種植者期待來自中國的投資和市場。
咖啡樹原產于埃塞俄比亞西南部,此后經由阿拉伯世界傳播到全球各地,成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埃塞俄比亞生產咖啡42.6萬噸,出口近400萬袋,是全球第五大咖啡生產國。咖啡也是埃塞俄比亞最主要的出口產品,年出口額約為8億美元,占該國出口總收入的25%-30%。
但這樣的出口收入并不令埃塞俄比亞人滿意。一名埃塞俄比亞咖啡生產商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我們的咖啡品質極佳,很多國際知名咖啡品牌都使用埃塞俄比亞的咖啡豆。但是由于加工技術落后,我們大量出口的是咖啡生豆(未經烘焙加工的咖啡豆),大量利潤都被批發和零售商拿走了”。數據顯示,埃塞俄比亞咖啡的種植加工環節收益僅占產業鏈收益的不到10%,絕大多數利潤都產生在流通銷售環節。
為提升整個咖啡價值鏈,埃塞俄比亞開始尋求中國投資者的幫助。在近日于北京舉辦的埃塞俄比亞-中國咖啡合作會議上,埃塞俄比亞創新與技術部長格塔洪·梅庫里亞向來自中國的咖啡行業人士宣布,埃塞俄比亞計劃設立咖啡工業園,希望通過吸引外商投資,提高咖啡生產效率,提升加工技術,增加出口咖啡的產品附加值。
盡管埃塞俄比亞的咖啡生產在非洲領先,但小農場型的生產方式一直阻礙著咖啡生產的擴大和效率的提升。美國農業部的一份報告顯示,埃塞俄比亞大多數的咖啡豆是農民在自家后院不足2公頃的農地里種植的。此外,種植者們也普遍缺少對咖啡豆進一步加工的設備和技術。
埃塞俄比亞投資局局長阿貝貝·阿貝巴約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說,該國正在建設的咖啡工業園位于埃塞俄比亞西南部的吉馬,計劃建設面積75公頃,有9個工廠,優良的基礎設施將滿足加工咖啡和其他食品的需求。工業園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企業注冊、產品清關、移民手續等都可以在工業園內完成。在工業園內,投資將享受10年稅收優惠,如減免收入所得稅、進口設備關稅等。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宋微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埃塞俄比亞已經興建不少工業園,其中有很大部分以中國企業和產業為招商目標。埃塞俄比亞也對工業園專門立法,以保障工業園在稅收等方面的優惠。但宋微也強調,一些工業園的水電、道路等配套設施并不完善,在實際運營時給企業造成了一些困難。
對于埃塞俄比亞的投資環境,梅庫里亞補充稱,政府正在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由中國幫助建設的亞吉鐵路是其中代表。此外,埃塞俄比亞還與歐美多國簽署了自貿協定,企業可以自由進入歐美市場。
對于埃塞俄比亞咖啡行業而言,中國不僅是重要的投資來源國,也是最有潛力的市場。中國的咖啡進口量自2000年以來呈現指數型增長,尤其是2015年至2017年間,咖啡年消耗量從7.1萬噸增至15萬噸。阿貝巴約表示,埃塞俄比亞正在尋求與中國企業合作,通過電子商務或直接開設門店的方式,拓展中國市場。此前,埃塞俄比亞咖啡品牌“花園咖啡”已經宣布,計劃2022年前在中國開設約100家門店。
“通過產能合作提升非洲國家的工業加工能力,幫助其提升產品附加值,這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大方向”,宋微表示,但在埃塞俄比亞投資也需要做好風險評估,了解當地勞工、環保等法律法規。“從相關數據來看,埃塞俄比亞的信用系統有待完善,人員培訓等隱性成本較高,加之其產業鏈上下游并不完備,投資埃塞俄比亞的咖啡行業還需要三思后行”,宋微補充道。▲
環球時報2019-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