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墨白 李婷 王以寧
摘要:2017年3月,螞蟻金服提出在5年內推動中國無現金社會的發展。近年來,移動支付規模不斷擴大,中國無現金交易的普及度已經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本文將選取三個國家,綜合其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表現,對比其無現金的發展狀況及前景,并為我國發展無現金社會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移動支付 無現金 地區差異
印度莫迪政府 2016 年底發布了“廢鈔令”,規定在 2017年3月31日后,正式廢止舊版 500 盧比和 1000 盧比紙幣。此令一經發布,移動支付的現金流量大幅增加,各類移動支付方式相繼出現在民眾生活中。印度政府推出國家支付錢包和支付二維碼,也要求當地信用卡支持二維碼技術,幫助用戶省略卡支付階段,直接實現數字支付服務。政府通過推出軟件用戶現金返還的刺激政策,提高移動支付軟件使用率。
數年前丹麥銀行便深入發展電子銀行,超市普及信用卡自動繳費,無需人工清點,從而節約人力成本,使無紙幣化成為主要生活方式。政府推行無現金成為減少逃稅現象發生的主要手段,使用身份證關聯進行有效監察。在丹麥日常生活中的消費均可用銀行卡或支票進行支付。
印度,丹麥,中國三國國情的不同導致在無現金化的發展中,三國發展的根本原因、助推力、民眾的接受度也不盡相同。我們將主要從三國的基本情況與無現金發展概況兩個方面來進行對比和分析。通過分析三國無現金發展現狀,總結其發展優勢與劣勢,進而推及中國進行經驗借鑒,從而更好地普及無現金、帶動消費升級、促進經濟發展,為未來發展智慧城市的目標達成打下良好基礎。
一、印度、丹麥、中國三國的基本情況
印度獨立后實行混合經濟體制,私營經濟成分不斷擴大,市場化趨勢日益加強。從經濟發展水平上來看,印度人均GDP水平低,貧富差距大,收入水平差距大,社會分配不均,政府腐敗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從客觀條件上來說,印度雖老齡化程度低但是印度教育水平更低;數字化公共服務硬件設施尚處開始建設的階段,數字支付應用仍然缺乏安全標準;人口密度大使需建設的硬件設施密度更大,規劃更困難。但印度實際掌權的總理也為人數更多的人民院的黨派領袖,政府方面推行無現金化更為高效和直接。
丹麥人均GDP水平高,社會分配比較公平,老齡化程度雖然較高但作為老牌發達國家,人均教育水平高,科技發展時間長,水平高,人民接受度更高。丹麥實行一院制,在政府推行無現金化過程中,效率更高。
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效提高了國內企業的積極性。中國這種特殊的制度,使企業成為了無現金化的主要推進力。在盈利的目標激勵下,各個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支付優惠等方式吸引了使用者。民主集中制使政府能夠高效的建立健全相關監管制度與法律法規,保障人民的利益。中國近年來不斷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與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客觀上為無現金化的發展保駕護航。但中國老齡化程度較高,企業為主導的無現金化可能忽視老齡人群和低教育程度人群。
二、印度、丹麥、中國三國的無現金發展狀況
印度政府為打擊黑錢,通過強行廢除現金,推行移動支付,無現金支付的普及度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是,由于國民受教育程度和智能手機普及率較低,支付應用的用戶體驗感差,因此移動支付的使用者較少,推行較為緩慢。另外,印度廢除現金前是全球使用現金最多的國家之一,現金交易率高達95%,因此新鈔票的短時間兌換造成當地的銀行服務的巨大負荷。激進的去紙鈔改革,阻礙了印度經濟恢復活力。
丹麥無現金化的建設以傳統銀行為主,與印度和中國不同的是,丹麥主要使用銀行卡進行支付。由于丹麥無現金化發展較早,因此近幾年的無現金支付的增長率較低。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國內除醫院、藥房等部分機構外,幾乎所有零售店的現金交易都被停止。丹麥的無現金建設為國民帶來生活便利,提高商家效率。但與此同時,部分國內居民對消除現金計劃表示擔憂。另外,去現金計劃可能也會招致電子詐騙增多。
我國的無現金發展依賴于移動支付,推行主力為第三方支付平臺,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無現金支付的增長率較高。支付平臺通過推出紅包獎勵等措施引導公眾使用移動支付APP進行掃碼支付。無現金的發展帶動了消費的進一步升級,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打下基礎。然而,由于目前我們沿海內陸地區間存在經濟差異,公共資源分配不均,因此不同地區的無現金普及度差異較大。另外,由于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老人大多無法應用移動支付進行消費,因此移動支付在老年人中的普及率較低。
三、國外無現金推廣經驗借鑒
從現今無現金國家中選取丹麥和印度兩個國家與中國進行對比分析,結合國家基本情況從而更有針對性的總結國外無現金推廣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尋求適合自身的推行方式。
(一)結合自身經濟制度,順應當下經濟發展狀況
每個國家具有不同的經濟制度,推動無現金過程中要注意與自身經濟發展節奏匹配,不能過激發展,杜絕政府強制推行的現象,很可能與所想達到的效果背道而馳。
(二)重視地區差異問題,政府應提出更加適應無現金發展的政策
在偏遠地區基礎設施不夠完善,與無現金相匹配的必要配套設施不夠健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無現金的推動,如何將地區差異消除會成為難點所在。解決這一問題也能夠更好做到普惠金融,讓民眾均能更好的體驗無現金時代的便利。
(三)提高國民整體受教育水平,引導國民接受更加便利的生活方式
國家不同地區均具有受教育程度差別較大的問題,將教育進一步普及,提高國民素質,使其更好的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與時俱進。
(四)推行無現金應考慮國家人口結構問題
我國人口結構中,65歲人口占比高達10.64%,已達到老齡化國家標準,在推行無現金發展過程中要注重考慮特殊人群的情況,在移動支付平臺的設計上應充分考慮其中。正確宣傳引導老齡人口對新鮮事物的認知,做好安全風險把控,降低各種信息泄露的風險;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形成完整的監管體系和行業規范。
(五)推行無現金應同時完善其相關配套設施
社會基礎設施建設也應與時俱進,在推行無現金支付的各項第三方支付平臺中,應充分考慮其與配套設施的兼容性,相互適應才能更加方便國民的使用,增強平臺的穩定性。
作為無現金試點城市的天津存在市區與郊區發展不均衡,居民受教育水平差異化較大,應結合國外經驗進行引導與教育,提高無現金普及度,增強各移動支付平臺普適性;讓不同年齡段和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更快接受新鮮事物,適應時代更新;提高天津科技發展水平,完善移動支付配套設施,提供更完備的移動支付體系,進一步做到普惠金融,為下一步智慧城市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董希淼.警惕“無現金社會”五種傾向[J].中國金融,2017(16):67-68.
[2]姜愛梅.瑞典無現金社會啟示錄[J].時代金融,2018(35):241.
[3].瑞典邁向無現金社會[J].時代金融,2014(01):60.
[4]梁凡. “輕現金社會”在“敲門”[N]. 工人日報,2018-03-02(008).
[5]本刊綜合.塑料鈔票在國外逐步推廣使用 中國另辟蹊徑打造無現金消費[J].時代金融,2017(22):38-39.
(作者單位:天津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