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芳
摘 要:教師的教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在課堂中的腦力勞動效率,生動幽默的教學語言更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專注度。小學教師應當學會掌握數學語言,具備靈活的思維能力、優秀的語言表達能力,將數學語言和數學知識有效緊密地結合,有利于數學活動有效順利地進行。這樣也能更好地鍛煉提高學生準確、有效的邏輯思維,從而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與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語言;教學語言
良好的數學語言能力基礎是應對后期數學課程內容學習的保障,而小學課程教學是數學學科教育的基礎階段。加強對數學語言能力的培養是教師不得不重視的一項任務。
一、小學數學語言分析
1.概述
數學語言不僅是一種表達科學思想的通用語言,也是數學思維的最佳載體,數學交流是數學思維活動中重要的環節,是學習數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形式”,學習和掌握數學語言是實現有效交流的前提。數學語言也是一種抽象的人工符號系統,因此也是數學教學的難點之一。因此,教師應加強注重對數學語言的訓練,以便學生能熟練地駕馭數學語言,靈活掌握、融會貫通。
2.數學語言的分類
數學語言由數學概念、術語、符號、式子、圖形等組成。通常我們將數學語言大致分為兩類,分別是抽象性數學語言和直觀性數學語言,按照體現形式數學語言又可以分類成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每種形態的數學語言都有它們的優勢。例如嚴謹的概念定義可以揭示對象的本質屬性;將術語與科學、自然相結合,更能規范完整體系;符號的加入更能形象地表達抽象的數學知識;公式更便于運算,有助于學生思考;數學圖形表現能更加直觀等。
3.數學語言的特點
數學語言是數學理論的基本成分,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應用的廣泛性是數學語言的主要特點,也就是說數學語言具有科學性、簡潔性、通用性。
4.針對數學語言的教學策略
數學語言是現代小學教學中的難點之一,就數學語言的特點,應制定相應有效的教學策略。部分數學語言可能不能完全體現具體的數學知識,對學生來說還存在一定的難度,注重數學語言的互譯性,注重與實踐結合,是解決問題的一項重要內容。用學生熟悉的語言方式表達具體的實物,讓學生能更加透徹地理解問題,更便于將數學語言運用到實際中去。語言互譯主要是指:①普通語言與數學語言之間的互譯(將普通語言用數學符號圖形具體形象的表達過程);②將數學語言轉換為普通語言(比如對具體的公式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相應的語言描述);③各種形態的教學語言之間的相互轉換(圖形、公式、符號之間的相互轉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加強對敘述語言中關鍵詞句的推敲、深入理解符號語言的數學意義、理解圖形語言的數形狀關系、結合思想方法教學,用最有效的方法解決最實際的教學問題。
二、小學數學教師的數學語言探究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數學的概念內容與數學語言能力良好地結合,專注加強培養數學語言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學生通過掌握理解、分析運用知識,提高數學成績。
1.示范數學語言
因學生在小學階段模仿力較強,創造性思維較弱,所學知識有限,所以教師應在加強學生數學語言能力培養過程中做出合理的示范,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但同時教師的數學語言也對學生掌握數學語言的情況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教師也應該加強自身的職業素養,提高自己的數學語言能力。以便在教學中能夠將信息全面、有序、簡練地表達,并讓學生準確接收,做出良好的示范。
2.與學生的學習興趣相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在教學方法中融入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材施教。對于一些對數學語言理解不清晰、基礎較差的學生,而且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沒有達到一個高度的水平,過度專業的表達會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配合生動的表達方式講解陌生的數學語言知識,讓學生更容易領會,更有信心學習。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也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對于一些基礎較強的學生,教師應該利用學生熟悉掌握的語言方式,加入一些新的數學語言,調動課堂的氣氛,勾起學生求知欲,讓學生善于思考,合理聯想,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3.提供數學語言的語言情景
在培養學生數學理論的過程中數學教師也應該注重語言情景的配合。在運用情景中體會數學語言的關鍵,加強對數學語言的記憶,從而提高學生數學語言的交流能力和應用能力。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結合實際情況對數學語言情景進行合理創設,并給學生賦予相應的角色,讓學生參與到情景當中,讓他們在參與的過程中體會理解數學知識。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語言應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還應控制日常用語的使用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4.督促學生的數學語言積累訓練
重視數學語言的積累也是保證數學語言訓練開展的一項重要因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調動學生自主思考的意識,在學習應用題、例題的過程中不斷閱讀,分析、理解和掌握知識,不斷豐富自己的數學語言。由于數學語言具有嚴密、簡潔的特點,規范準確地思考和回答問題,有利于數據概念的構建,增強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例如教師訓練學生如何正確使用單位名稱,如幾杯茶、幾棵樹、幾塊糖等,在解答應用題時要在答案后面注明單位。學生擁有了使用單位名稱的能力才能將其在解題中靈活運用。
5.提高學生應用意識
讓學生了解數學語言在數學課程中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數學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分析改正具有嚴重數學語言缺陷的反面例子,讓學生解決出現語言問題的原因。例如在講解“質數和數”時,將質數和合數混合,讓學生去分析,得出相應的正確答案。這就需要學生對解質數和合數的數學語言有清晰準確的了解。讓學生注重掌握數學語言的必要性,提高學生的主觀學習意識,提高學生對數學語言的應用意識。
三、教學實例分析
一節數學課教師與學生的數學語言傳遞是一堂課的質量高低的主要決定因素,它需要數學教師對數學語言進行加工,避免強硬的灌輸式教學,應該把數學嚴謹概念形式的生硬語言轉化成相對豐富又形象的語言表達,將數學的理性思維通過生動的語言傳輸給學生,使其能消化、理解、應用。
1.案例
小學某數學教師在其數學課上教學生關于分數的認知,表訴說:“將一個蘋果切成兩半,其中的‘一半可以用什么數去表達?”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說:可以用分數來表達。然后教師在黑板上寫下二分之一,并且接著問:“二分之一是什么數?”課堂上鴉雀無聲,這時候教師再次詢問這個問題,見學生沒有任何反應又進行反復催問,導致課堂氣氛壓抑,學生對問題的答案回答不能達到教師預想的效果,“分數”這個答案遲遲不能從學生口中說出。
2.分析
在這個案例中,該教師的數學語言反復重復,容易讓學生對老師的問題比較迷茫,不清楚老師所期待的答案是什么,不能掌握準確的教學知識點、重點以及難點,缺乏培訓學生對問題的單獨思考能力、自我研究的時間。并且容易導致學生的思想處于一個比較壓抑、硬性理解的狀態。上述授課中二分之一的名稱屬于一個規范性質的知識,該教師對二分之一屬于什么數的問題反復對學生進行詢問,顯而易見是無用反復重復的話,沒有任何意義,但是所產生的結果卻是由于教師的自我狀態焦慮導致學生的珍貴學習時間被白白浪費掉。若教師直接告訴學生二分之一是分數既節約了學生的寶貴時間,又能防止學生產生負面厭課的情緒。數學教學語言的反復重復導致簡約的數學特性被破壞掉了。所以,使數學教學語言變得簡單、明白、易懂就變得尤為重要。
3.對策
首先,老師在上課期間要努力調整自己說話的習慣,做到對自己嘴巴嚴格把關。拋棄一切與數學課堂無關的口頭語、題外話。在數學語言重復的地方要反復思考,是不是這堂課的教學重點或者是教學難點,想一下這種重復的話語是否能對課程的進展以及學生的理解有所幫助,切莫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很多的課堂教育經驗反饋回來說:數學語言越是多次重復,就容易使學生對知識點更加模糊更加不能理解。最后,老師要努力鍛煉自己的數學教學語言,做到沒有廢話與套話。年輕的老師喜歡把所知所學全都灌輸給學生,而經驗比較多的老師一般都會有側重,語言也比較簡單、突出重點、點到即止,用簡單的言語去對學生進行點播,這樣反而能激起學生的興趣。詳細一點的做法:沒有太多經驗的老師可以將自己的授課過程拍錄下來,在課余時間對影像進行分析,找出自己授課時的語言問題,也可以讓比較資深的教師幫忙記錄自己的上課情況,然后一起對教學進行分析。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在數學教學課堂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通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數學運用能力從而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作用。提高小學數學教師的數學語言能力是影響學生學習數學語言能力的一個必要因素,教師作為學生的示范,應該不斷提高自己對數學語言理解、分析、運用的能力,在實踐過程中不斷豐富創新,充實自己。將教學信息正確、準確、清晰、簡明地傳遞給學生。激發學生對數學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分析、靈活運用,達到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婷婷.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教學中的非言語行為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3.
[2]周麗靜.淺談小學數學教師的語言藝術[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6):158.
[3]于海娟.小學數學課堂教師語言有效性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7):91-92.
[4]李雅琴.關于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評價語言的探究[J]. 吉林教育,2015(13):68.
[5]彭志英.小學數學教師非言語行為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形式[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