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少嫣
摘 要:北師大在研究學生的核心素養問題時,將其歸納為人文底蘊、學會學習、責任擔當、健康生活和科學精神以及實踐創新等若干種素養。在小學美術中,教師應精心研究,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采取不同的培養策略,以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學生優良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核心素養培養;審美能力;動手操作能力
一、核心素養及其內涵分析
教育部關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指標已經基本確立。北師大在2016年深入研究了學生的核心素養問題,并將其歸納為人文底蘊、學會學習、責任擔當、健康生活和科學精神以及實踐創新等若干種素養[1]。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成為美術學科發展的主要方向。新的美術課程標準指出,要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形成個人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必須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分析
1.小學美術核心素養的組成
小學美術是兒童發展的重要學科,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必須研究將學生核心素養進一步細化,具體到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由審美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應用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組成。為了培養這些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核心素養,應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采取不同的培養策略,激發他們的興趣與愛好。下面逐一分析其核心素養培養的具體策略。
2.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策略
“審美能力”是一種學生主觀心理感受,是指對自然美、藝術作品、美術現象等事物中美的感知與欣賞。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應通過學生對具體美術作品、事物的視覺圖像認識與感知、分析,讓他們的自然感受融于生活體驗中,從而使得學生懂得美、欣賞美[2]。例如,在學校范圍內開展一些主題性的繪畫比賽或手工制作展覽等活動,可以使孩子們在創造中感知美、欣賞美。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還必須注重培養學生對美的分析和概括能力,發揮出學生的想象力,確保其獨立感悟到美學蘊含。例如,在二年級美術的《我的收藏卡》,教師可以對不同的收藏卡實物進行展示,通過對比,讓學生選擇最美的作品,并獨立說出對作品美的認識,最后老師分析概括作品美的表現,從而提高學生對美的認識,引導學生審美品位的培養,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
3.小學美術教學中“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策略
小學美術教學中,“動手操作能力”指學生在對作品設計、制作、擺放、編輯等各種操作中融合了美術意識,使得其具備必要的動手操作技能。為了培養小學生美術教學中的動手操作能力,老師應結合小學生好動、求新的性格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美術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動手操作,讓教學做合一[3]。在這一過程中,既可以讓學生繪畫,繪制出自己較為熟悉的生活場景或者人物;也可以支持學生對圖片或者美術用具進行拼裝、重組等,以形成新的美術作品形式;還可以對泥玩具進行進一步加工,鼓勵學生對其開展涂繪、貼畫、著色、修飾等,使得學生在美術作品構思中動手操作能力也有所提高。
4.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能力”的培養策略
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能力”是指美術結合于生活,并在生活實踐中運用美術相關理念、知識等的能力。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能力的培養需要緊密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相關技能,以達到生活中追求美的目標。老師可通過布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對家庭窗花、門聯、桌布等進行設計,確定使用的字體、圖案及其組合形式,也可以教導學生制作花卷、花式點心等,使得學生熟練掌握各種造型及其中美學知識的應用方法,并將其在生活中予以合理使用。
5.小學美術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
“創新能力”代表著學生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獲得的知識以及將其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并創造性地提出解決的方法,這種能力就是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創新能力”。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應在學生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與應用能力的基礎上進行,并且對學生的大膽想法予以鼓勵,激發學生興趣,使之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自己的創作。老師指導學生對未來生活進行設想,并通過繪畫描繪出自己的想法;或者支持學生利用泥塑創造性地制作生活中的房屋、用品、食物等,也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電腦上教導學生繪制或者拼裝出新穎獨特的物品,使得作品具有創新性,推動學生在創新能力方面的進步。
三、結論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在培養學生繪畫技巧的同時落實核心素養培養。因材施教,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采取不同的培養策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應用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孫皖韻.核心素養下小學美術愉快教學策略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16).
[2]梁小明.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美術課程資源的整合探究:隴南師專“高參小”教學實踐案例分析[J].教育與裝備研究,2018(9).
[3]陳瑤.小學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微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8(8).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