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人們對小學語文也有了新的要求,新課程標準重視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主張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語文課堂中發揮著引導作用,通過和學生的互動教學,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使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更加密切,學生會因為喜歡教師而愛上學習語文,進而發現語文這門課程的魅力。另外,互動教學還能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讓學生有探索語文知識的欲望,進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立足于以小學語文互動教學方法研究為探究的過程,希望借此進一步為小學語文教學研究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研究
如何將互動式教學方法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是每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共同關注和關心的問題。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從師生互動——在角色平等中共同進步;生生互動——集思廣益;人機互動——激發興趣這幾方面著手進行,以下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分別進行介紹。
一、師生互動——在角色平等中共同進步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時間久了,學生就會感覺語文學習枯燥乏味、沒有新鮮感。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和學生互換角色,這種互換角色就是學生當老師,老師做學生。例如我在教學《金色的草地》時,上課之初,我神秘地和學生說:“今天,我要從你們中間抽取一名學生和我互換角色,他上臺給我們講課,我和你們在下面學習。”隨著我的講解,學生紛紛舉手想上臺試試,我放眼望去,只見小華把手舉得高高的,我點名讓小華上臺來和我互換角色,小華聽到我叫他,積極地站起來,并走上臺來。在小華上來前,我走下講臺,并坐到他的座位上。小華在講臺上說:“同學們,大家見過草地嗎?草地是什么顏色的?你見過其他顏色的草地嗎?”小華話音剛落,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說著,有的學生說:“草地是綠色的。”還有的學生說:“草地是黃色的。”小華聽到學生的回答說:“今天我們要學《金色的草地》這篇文章,大家打開課本翻開這篇課文帶著以上問題閱讀這篇課文。”隨著小華的講解,我和學生迅速開始閱讀這篇課文。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使學生懂得教師課堂教學的辛苦,也打破了傳統語文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
二、生生互動——集思廣益
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上的一切教學活動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課堂上的互動不僅要做到人人參與,還要學生積極參與配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在教學《中彩那天》一課時,我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性別等將他們分成幾個不同的學習小組,讓他們在組內自行選取課本內容中的角色進行表演,隨著我的講解,每組學生都在選取自己喜歡的角色,有的學生飾演父親,還有的學生飾演母親,也有的學生飾演文中父親的老板,以及作者、庫伯等等。我輪流讓每組學生上臺進行表演,首先是第一組的學生,他們配以角色的神情和言語動作,把父親中彩那天嚴肅的神情以及作者的喜悅與激動,繪聲繪色地表演了出來。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還培養了他們團結、合作、探究的精神,從而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教學效果。
三、人機互動——激發興趣
多媒體技術有著直觀而形象的特點,它通過圖文并茂、聲像俱佳的優勢,不僅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還能激發學生對小學語文的學習興趣。基于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特點及教學需要,恰當地運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走進情境、體驗學習,在優美的情境中去閱讀、發現、思考、探究,領會文章的內容,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例如在教學《趙州橋》一課時,我拋出這樣一個引子,我說:“同學們,你們看見過哪些橋?”隨著我的講解,學生們七嘴八舌地在下面議論著,有的學生說:“我見過木橋。”還有的學生說:“我見過斜拉橋。”聽到學生們各式各樣的答案,我說:“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就是趙州橋,請大家先閱讀課文。”學生們很快就閱讀完課文了,只見晶晶積極地舉起手來,我示意她站起來,晶晶問我:“老師,為什么趙州橋經歷了一千多年還屹立不倒呢?”我借助PPT軟件將趙州橋呈現到學生面前,學生們的注意力立刻被宏偉的趙州橋所吸引。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使學生感受到了小學語文學習的樂趣,還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不管是哪個學科的教師,都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性,用生動有趣的互動教學法提高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能力,從而為學生的初中、高中學習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羅艷梅.基于網絡環境的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研究[J].中小學電教(下),2017(8):31.
[2]謝貴霞.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探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8,6(2):170.
作者簡介:宮鑫瑤(1995—),女,吉林伊通人,本科,長春市吉大高新尚德學校教師,研究方向:中小學素質教育,語文教學研究等。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