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玉梅
摘 要:“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毙W一年級是兒童行為塑造的關鍵時期。學齡兒童由于來自不同的家庭,入學階段必然會因為一些不良行為習慣或者行為問題困擾自己或妨礙他人。因此,學齡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塑造是小學教育起步階段的重點工作。
關鍵詞:學齡兒童;塑造;策略
我們依據皮亞杰兒童心理發展理論和斯金納強化理論,以自然觀察法對本校一年級新生進行跟蹤觀察,篩選出學齡兒童普遍存在的典型行為問題,將行為改變技術的策略滲透到一系列心理輔導活動中,對學齡兒童進行了良好行為的塑造,讓他們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階段。我們主要運用了以下策略:
策略一:強化
在塑造良好行為習慣方面,最常用的策略就是強化。強化應用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常用于矯正不良行為并建立某種良好行為。
一年級新生集合站隊是開學初老師的一大難題。很多老師往往把焦點放在那些做得不好的孩子身上,急于糾正他們的問題,而忽略了那些做得好的孩子,結果隊伍中的良好行為反倒逐漸消失了。我們的做法是及時注意孩子好的表現,有效掌握贊揚孩子的時機,對首先做到快、靜、齊的孩子,立即獎勵一朵紅花,并向全班同學講清楚這個孩子被獎勵的原因,全班同學因此明確了正確行為目標。
強化策略不僅可以應用于強化各種良好行為,而且假若應用適當的話,一樣可以改善不良行為。
源×有個壞習慣,上課總是“吃手指”。我就告訴源×,如果每隔5分鐘,他沒有把手指放入口中,我就在他的書上蓋個紅花,等他有10個紅花了,就獎勵他一個小獎品。當源×能穩定通過五分鐘,并且得到第一個獎品后,就把訓練時間延長為10分鐘、20分鐘、30分鐘,并且讓孩子們監督他。半學期后,源源這個“吃手指”的不良行為果然逐漸改善直到消除。
強化幫助孩子建立了良好行為,而代幣制則是吸引孩子鞏固良好行為的有效手段。為了讓強化策略在學齡兒童良好行為塑造中達到最佳效果。我們輔助運用了代幣制?!按鷰拧笔窃诤⒆觽兊牧己眯袨槌霈F之后,立即或者稍后獲得“報酬”的代用品。與學校政教處聯合,我們一年級制訂了德育銀行計劃,采用的代幣是恒幣和美幣。每班每天六枚恒幣,由科任教師隨機獎勵給有良好行為的孩子。每個孩子攢夠六枚恒幣就可換取一枚美幣。然后用不同數量的美幣換取相應的獎品。
代幣制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孩子的行為,在實行代幣制時,進一步激發了學齡兒童對行為的刺激辨別作用,提醒他們時刻關注和強化良好行為。
策略二:團體輔導
團體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它可以營造一種信任、溫暖、支持的團體氛圍。因此,是一種深受學齡兒童喜愛的活動形式。
游戲是兒童自然的溝通媒介,也是自我表達情緒、想法和行動的工具。在團體輔導中,我們將多種心理治療技術運用到游戲中,比如,繪畫藝術治療、游戲治療、薩提亞治療、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冥想等,促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體驗和感悟。通過投射、分享、交流,獲得多元信息,從而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分析解決問題。
在進行團體活動“彩繪心靈”時,我們利用彩泥能最快進入人的潛意識的特點,先讓孩子們感受彩泥在手中的感覺,把彩泥揉成圓形,搓成長條,然后請他們閉上眼睛將彩泥捏成一樣物品或者一個動物,進一步體驗彩泥的變化,當孩子們與彩泥有了一定的聯結之后,請他們在A4紙上用彩泥創作一個動物,并且在團體內做分享。這時候孩子們的創作就是他們潛意識的投射。接著,讓他們將作品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貢獻出來,大家一起創作出動物森林圖畫,最后請他們分享創作中自己的感受和變化。整個團體活動,孩子們以彩泥為媒介,自然地和完全地表達著自己的情感、想法、體驗及行為。同時在交流分享中,也逐漸知道了人際互動中的包容、支配、情感,喜歡與討厭、接近與疏遠是相互的。
孩子的世界就是游戲的世界,游戲的世界就是我們要進入的那個世界。所以說,團體輔導是學齡兒童良好行為塑造最有效的策略。
策略三: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技術來源于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角色扮演是一項很有力量的咨詢與治療技術,特別適合處理學齡兒童的同伴交往中出現的自我為中心、以大欺小、說臟話、攻擊性行為等問題,尤其對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的行為矯正效果很明顯。
在“大灰狼與小羊”的故事中,我們用“鏡子技術”,先讓孩子們扮演攻擊者、被攻擊者、助人者、旁觀者等角色,重現事發場景。然后采取角色互換技術,讓最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扮演文弱的“小羊”,使其體驗到被攻擊的痛苦和無助;而讓弱小者扮演“大灰狼”,使其感受到“力量”的魅力。孩子們在現實環境中親身體驗他人的角色,理解他人的處境和內心情感。由此激發自我覺察,以此減少攻擊性行為。
角色扮演在發展兒童的社會理解力和改善人際關系方面很重要。在各種故事情節中,孩子們逐漸領悟到一些人際交往的小技巧,并應用到了實際生活中。
策略四:積極演練
一年級新生經常會出現下列情況:發言時亂喊叫、說話緊張口吃、寫字姿勢不正確等。當出現以上情況時,老師應立即讓孩子停止此行為,然后仔細地重復演練若干次正確的行為,這就是積極演練。
積極演練是幫助孩子建立良好行為習慣、改變不良行為習慣的重要策略,對孩子學習生活中出現的許多弱項都可以進行矯正。它強調的是正確行為的練習,也就是當問題發生時,教師要確定正確的行為是什么,然后集中精神幫助孩子不斷重新演練正確行為。
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學齡兒童良好行為的塑造要遵循兒童的心理發展規律和特點,采取科學有效的教育策略,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幫助學齡兒童盡快適應小學生活,塑造其健康的人格和心理,幫助教師順利開展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