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隴麗
一、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和平作為發展的前提顯得尤為重要。我國的發展更需要和平與穩定,順應這一世界性的主題,構建和諧社會成為我國當代的主旋律。“和諧社會”主要包括人際關系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際關系的和諧是最基本的和諧。人際關系的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各種因素中的關鍵和基石。和諧社會需要誠信、公平與正義、雙贏互利、寬容的人際關系。
然而,我們發現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往往是因為一言不合而起爭執,進而引發矛盾的。有時是因為該婉轉表達時,用了直接表達;有時是說話沒考慮對象;有時是沒聽明白對方的意思而產生誤會。因此,語文新課標在總目標中提出“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交往”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大家都能學會文明的人際溝通和交往,就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堅強的基石。
二、從語文學科發展的角度來看,是語文課程言語性的需要
從語文獨立設科到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隨著語文學科的不斷發展,語文課程的性質也經歷了從工具性到人文性的發展。隨著2001年7月新頒布的《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性質的界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筆者認為,言語性作為語文課程的本質屬性,是對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超越。早在1997年,西北師范大學的靳建教授就在西北師大學報1997(2)發表了題為《現代語文的學科性質與性質觀》,提出了語文課程區別于其他性質的本質屬性即為言語性。并進而指出,2001年新課標對語文課程性質的界定,“對語文課程的‘屬和‘種差都沒有表達清楚,而且語句有明顯的邏輯錯誤。首先,‘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這一表述犯了‘偷換概念的錯誤。這里的‘語文應該是‘語言而語文不僅包括語言,還包含文字、文學、文化等內容。第二,‘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表述的外延過寬。因為所有的課程都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語文是,數理化生、英史體美,都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一表述把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本質差別,也就是‘種差沒有揭示清楚。如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也是現代社會非常重要的交際工具,它們也都具有相當豐富的人文性內涵。”這就進一步為語文課程言語性的本質屬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語文課程言語性本質屬性的確立,使我們對于語文教學的目的有了更為明確的認識。“語文教學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培養學生的言語能力嘛。”而“言語能力是指個體運用語言工具進行言語交往、表情達意、理解溝通,從而完成言語交際任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涵養學生的言語能力即涵養學生的識字寫字、口語交際、閱讀、寫作能力是言語課程的本質……”
三、從學生個體發展的角度來看,是培養現代公民必備能力的需要
社會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越來越重視人的綜合素質。人的綜合素質一般包括語言交際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以及對壓力與挫折的耐受能力等等。對于構成人的綜合素質的各種能力,人們通常將其分為三個層次,即職業特定能力、行業通用能力與核心能力。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主任陳宇教授曾用三個同心圓來表示以上三種能力的關系。其中,核心能力處在中心,第二圈是通用能力,最外面的是特定能力。一位歐洲學者則用三角形來表現三種能力的層次關系。其中,核心能力處在最低層,是承載其他能力的基礎。無論是哪一種圖,都很好地說明了核心能力是任何人從事任何職業都離不開的一些能力,作為人的基礎能力,是人的其他能力的支撐和依托。
“目前,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組織制定的試行標準,核心能力分為八項,即交流表達、數字運算、革新創新、自我提高、與人合作、解決問題、處理信息和外語應用。”其中“交流與表達”能力,指的就是口語交技能力。可見,口語交際能力處于人的綜合素質的核心能力之中的核心地位!因此,“口語交技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是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所必備的基礎能力。
除此而外,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還存在著其特殊的重要性。
首先,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適應言語能力獲得由“習得”期向“學得”期過渡的需要。
“習得”是個體通過言語活動學習言語的過程,學得則指通過學習言語知識來掌握言語的過程。“有人認為,母語學習與外語學習不同,外語學習早期以‘學得為主,后期有較多的‘習得成分;母語學習則早期以‘習得為主,中期較多的‘學得成分,后期又以‘習得為主。”小學生在入學前就具備了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那正是在日常口語交際活動中習得的。小學階段是學生以“學得”的方式獲取口語交技能力的起始階段,應該為學生在課堂上有目標、有步驟地學習口語交際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兒童學習語言也存在著關鍵期”。也就是說,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存在著一段時間,在這一段時間內由于各種因素的作用,語言的學習最為容易,超過這段時間,學習語言的能力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據研究,學習語言的關鍵期一般是指從出生(2歲)到青春期前(12歲)的這段時間。小學生正好處于這一關鍵期的末期,因此無論是口語交技的能力還是文明的進行人際溝通的習慣,在小學階段的培養都顯得尤為重要。
筆者以為,口語交際教學不可忽視,教師應當把口語交際教學看作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
參考文獻:
[1]張厚粲.心理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
[2]靳健.語文課程研究[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2.
[3]李海林.言語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