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小芬
摘 要:在日常教學中,語文教學從始至終都是關鍵內容,為開展其他學科的教學工作奠定了基礎。作為一門重要語言交流的科目,語文將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語言能力作為教學的核心內容。在實際教學中,人們開始高度重視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并且將其作為重要教學目標。通過分析低年級有效閱讀教學,全方位研究語文教學,不斷改進有效教學方法,保證順利開展教學,進一步獲得最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是十分關鍵的內容。其可以幫助學生體會語言,感受文章的主要思想,讓學生迅速提升學習水平。有效開展這項教學對語文教育效率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有效關注教學質量,努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從而提升教學水平,促使學生更好地成長。
一、明確目標
為積極提高教學水平,教師全方位認知內容是教學工作開展的基本前提,這是對教學目標有效維護的重點。一是結合素質教學思想設計目標,二是幫助小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理念。誠然,整體教學流程應密切聯系目標,向學生悄無聲息地傳遞,從而確保學生帶著目標開展學習,有利于不斷提高語文素質,從而獲得最理想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植物媽媽有辦法”的教學中,教師這樣設計目標:一是可以流利讀出課文;二是暢所欲言讀后感。教師為學生設計“我會讀”活動,引導學生充滿感情的在講臺上朗讀自己感興趣的段落,應用聽讀、自讀等各種方法,不僅有效體會文本內容,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分享自己的學習感想,提升自信心。正是這樣,教師必須,圍繞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制定具有較強可行性的目標,達到提升教學效率的目的。
二、設計輕松的學習情境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若教師一味地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內容與知識,學生難以勾勒出教師預計的畫面。長期如此必定影響學生的主動性。要想真正解決這個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通過各種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引導學生對畫面直接觀察與體會,憑借這種更為直觀的刺激培養學生積極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自主進入教學中。比如,在教學《淺水洼里的小魚》時,教師采取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幻燈片:一望無際的大海里小魚自由玩耍。突然之間,海面上出現了狂風,小魚困在了淺水洼中。如此順利引出接下來的內容。同時,教師輔以密切聯系教學內容的音樂,讓學生感同身受,培養了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準確把握閱讀內容,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本隱含的深刻含義。
三、有效融合生活與教學
在低年級階段,學生心智尚未成熟,其認知生活中的事物形成較大的差異,關鍵是由于學生產生的不同生活經驗,造成在對同一問題理解時,成人和學生出現代溝,教師開展生活體驗教學時,應站在學生認知角度形成理解思路。比如《小小的船》,可以引導學生闡述自己觀賞星星和月亮時產生的感受,并通過幾個問題,幫助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如果讓你使用比喻,你會將月亮比作什么,又會將星星比作什么?利用這部分問題,學生能夠全面且清楚地發表自己的生活體驗,經過一系列分享,教師帶領學生對這首詩歌進行閱讀,相對來講,學生就可以輕松理解“彎彎的月亮小小的船”,同時也更加清楚小小的船代指的事物,并且學生還可以準確指出小小的船就是彎彎的月亮。教師密切聯系文章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獲取二者之間的相同之處,便于學生認知。此外,教師在整體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大量機會展示自己,如此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四、結合練習,重視運用
在教學過程中,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中全面貫穿了教與學,產生一種綜合的模式。在課后復習過程中,教師為學生設計一部分學習任務,有利于學生很好地鞏固所學的知識。經過一系列課后練習,不僅使學生加深了記憶,從而更加全面地理解知識內容,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找出學習缺陷,從而不斷訓練。借助于練習,幫助學生獨立總結課本知識,歸納整理學習的關鍵,有利于開展綜合性的復習。教師根據課本內容挑選相應的資料,使學生不斷擴大自身的知識系統。比如,在講解《我要的是葫蘆》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教學問題,“我為什么只要葫蘆呢”“我最后得到葫蘆沒有”等,如此聯系實際的前提下,有利于學生迅速掌握課文的主旨。
綜合分析,閱讀教學不僅是屬于一門科學,還可以認為是一種藝術。在開展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了提升有效教學的效率,教師應努力把握學習興趣,并采取科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令其積極開展學習。另外,教師密切聯系教學特點,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將學生作為教學的核心,并認真處理學生個體差異,從而得到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榮.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習慣培養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6(21):88-89.
[2]李云娥.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6(3):172.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