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嶸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生在一年級學習識字時,依然存在非常大的難度。教師在教學生識字教學時,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學策略,用學生能夠接受的、喜好的方式開展生字詞的學習。定位識字教學法的運用,具有非常大的優勢,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增強了學生對生字詞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定位識字;一年級;語文課堂
伴隨教育改革的推進,小學生的學習負擔有了很大的緩解。但是小學生在學習生字時,依然存在非常大的難度。究其原因,教師在生字教學時,未能充分結合學生特征,也未能正確運用識字教學方法。近些年來,定位識字教學在小學生字教學時的運用越來越廣泛,主要就是將小學課本中的生字詞運用兒歌的形式串聯起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也能有效激發學生對學習生字詞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識字教學的內涵,熟練掌握運用該教學方法的策略,以此提升識字教學的效果。
一、不斷鞏固學生識字教學的效果——講練結合
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而言,其好奇心非常重,而且極為好動。因此,在開展教學實踐時,需要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為學生創造出符合其身心特征的兒歌,將生字詞串聯起來,并鼓勵學生動手實踐,親自參與到兒歌的創編過程中去。教師在此過程中,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生字的環境,使其愉悅地學習生字。
比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關于“串”“著”“空”等字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講練結合的形式,編成兒歌,將生字詞串聯起來,供學生學習。在講“串”時,教師可以問學生:“有沒有吃過冰糖葫蘆?”學生大都回答,“吃過,而且非常喜歡吃。”教師此時可以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冰糖葫蘆,告訴學生冰糖葫蘆就是一個個串起來的。然后,教師可以教學“糖葫蘆,一串串,兩個口字,一條豎線。”學生哼唱起來,朗朗上口,記憶效果更好。
通過講練結合的形式開展定位識字教學,能夠加深學生對生字詞的印象,及時鞏固識字教學的效果,以此提升學生的生字詞量,改善識字教學的效果。
二、編纂符合學生基本情況的兒歌——深化記憶
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其最容易接受的學習內容就是兒歌。學生在學習兒歌時,大都能朗朗上口,記憶起來非常容易。因此,在運用定位識字教學法開展小學一年級識字教學時,教師要依據生字詞內容,合理地編纂教學兒歌,將其串聯起來,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學生對生字詞的理解與記憶。
比如,在教學生學習“爸”“媽”“我”幾個生字時,教師可以先對其進行分解。將“爸”分解成“巴”和“父”,把“媽”分成“女”和“馬”,把“我”分成“找”和“丿”。對于一年級學生而言,已經意識到爸爸在家里的地位,主要是工作掙錢,也能認識到媽媽通常是照顧家庭,非常辛苦。因此,教師在編兒歌時,可以以此為主線,進而深化學生對這幾個生字的理解與認識。可以編成“巴加父子頭,爸爸工作忙;馬字左加女,媽媽很辛苦;找字上一撇,實際就是我。”在此情況下,學生通過記憶該兒歌,對生字詞的記憶也更加深刻。
通過編兒歌的方式,有助于吸引學生參與到生字詞的學習和記憶中來,同時也能鼓勵學生更加主動地利用這種方式記憶生字詞,充分挖掘學生潛力。
三、串聯生字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教學
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而言,其思維主要以聲音、色彩和形象為主。運用定位識字法開展語文識字教學,具有非常顯著的優勢。既能滿足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訴求,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生字,更為關鍵的是學生對于這種學習生字詞的方式具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可以引導學生實現多方面能力的共同成長。
比如,教師在運用定位識字教學法教學生學習“朵”“真”等字時,可以將這些生字詞串聯起來。在此之前,教師要對每個字進行分解,讓學生先對生字有基本的了解。然后,教師在編兒歌時,可以是“幾字頭,木字底。一朵花,真美麗。”通過這種串聯形式,將“朵”字進行了拆解,同時又串聯了“朵”字與“真”字。在此情況下,學生學習的熱情被大大激發,對于生字詞的記憶更加深刻。
通過運用定位識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生字詞的興趣,有助于豐富教學內容,不斷提升學生對生字詞學習的積極性,改善生字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總體而言,在進行識字教學時,并沒有固定的、恒久不變的方式。尤其在開展小學一年級識字教學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選擇最為有效的識字教學策略。就教學實踐的效果來看,定位識字教學所取得的識字教學效果更加突出,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教學效果相對更好。
參考文獻:
[1]劉鑫.探索漢字密碼,啟迪兒童智慧:部編本《語文》一年級下冊“識字5”《動物兒歌》教學談[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17(3):32-34.
[2]姜媛,賴愛娥.把握漢字規律,輕松高效識字:“部編本”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動物兒歌》教學設計與評析[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17(3):16-18.
[3]韓興娥.一年級:在“讀兒歌”中拼讀和識字[N].中國教育報,2013-05-22(010).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