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鳳芳
摘 要:如何讓小學語文教學在多媒體技術創新運用中“換代升級”?主要闡明了三個方面:首先,多媒體技術對課堂的改變首先是對教師的改變;其次,多媒體教學還需要講究教學素材的收集整合方法;第三,借用別人的“成果”,優化課件,也是勃發教師智慧的一條途徑;最后,激發學生興趣,為小學語文教學“為有源頭活水來”注入學習動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多媒體;策略
時至今日,現代信息技術入駐課堂教學,已非新鮮之事。但是,在課堂教學中,讓小學語文教學在多媒體技術創新運用中“換代升級”,還需要不斷嘗試。
首先,多媒體技術對課堂的改變首先是對教師的改變。在現代信息技術或多媒體教學背景下,教師的智慧生成不止于教材,更來源于各類優質教學信息的傳播。由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到達成這一目標的教學的手段,教師需要集成更多的優質教學信息資源,以在巧妙的課堂教學環節設計中促使學生學習目標的完美達成。俗話說:“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促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換代升級”,前提或基礎是教師用各類優質教學信息資源處理教學內容,把教師的聰明才智體現在教學目標的完美達成中,多收集整合素材,提煉素材,精巧制作課件。
其次,多媒體教學還需要講究教學素材的收集整合方法。例如,在準備《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為了突出對課文中心的理解這一教學點,我從網上收集了許多資料。問題是,怎么圍繞課文中心的理解這一教學點巧妙地整合搜集到的素材呢?可以說,這就是對教師智慧的考驗。眾所周知,由于英法聯軍的洗劫、搶燒,圓明園僅剩殘垣斷壁,當年的美麗景觀一去不返;搜集當年的圓明園美景圖片更是近似空想。在備課的過程中,盡管我收集到了1860年鴉片戰爭的資料和介紹圓明園的一些文字記載,同時也下載觀看了電影《圓明園的毀滅》;但是,把這些資料進行成功整合,以讓學生深刻理解這篇課文的中心,還需要動些心思。于是,我想到了通過制作對比性很強的畫面來給學生刻骨銘心的教育。準備時,我截取了電影《圓明園的毀滅》中反映圓明園美麗景色的畫面,通過合成,和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野蠻行徑進行了對比,在巧妙的反襯中融入了作為中華民族一員的遺憾與憤慨情感。在教學中,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我恰如其分地播放了這一內容,不僅讓學生深刻地理解了課文主旨,而且有效地教育了學生。所以,圍繞目標教學點,通過對占有資料的整合或處理,把教師教學的智慧滲透進教學設計之中,用精巧而實用的教學課件促成完美教學效果的達成,把多媒體課件這一“好鋼”用在小學語文教學“刀刃上”,為高效課堂的成功構建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緊盯目標教學點、突出教學實效性既是教學素材收集與整合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
第三,借用別人的“成果”,優化自己的課件,也是勃發教師智慧的一條途徑。畢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吸納精華,為我所用,既可以節約時間,又可以互惠互利。把自己的優質課件讓同行共享,用別的老師的優質課件施惠于己,在攜手共進中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最大實效化,不是僅靠“一師一優課”等活動來推進的,需要廣大教師開放自我的胸懷和視野來主動締造。所以,提倡并主動實現優質課件間的互有互用與截取、糅合,讓教師個體的智慧匯聚成教學優質資源的滔滔大海,是目前突破多媒體教學局限的渴望,也是發揮集體智慧的必要之舉。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優化教學過程、滿足教學需要、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已經在某種程度上離不開現代信息技術和多媒體的支持了。具有教育性、科學性、藝術性、整體性、創造性的課件,單靠一人無法完成整個教材對優質課件總量的要求。為此,我在利用優質課件資源方面,根據自己課堂設計的需要,或裁剪,或糅合,或借用,使教學內容在課件所表現的形、聲、色之間趨于協調,達到教學效果的最佳組合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應。就這樣,結合課文內容,經過優化組合,去粗取精、汰劣擇優,讓優質課件更優質,并成為集體智慧的結晶,不僅讓別人的成果在更廣大范圍內為學生服務,更讓自己受益。為此,選擇優質課件并進行加工糅合,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最后,激發學生興趣,為小學語文教學“為有源頭活水來”注入學習動力。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課堂教學的一個重點內容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培養學生的自學和創新能力,而功能強大的電教媒體,不但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掃除知識之間存在的內在規律性聯系,而且能夠化難為易、形象有趣地表現學生難以接受的內容,幫助學生掃除認知道路上的障礙,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促成學生的理性認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意識。例如,為教學重難點量身打造形象化的匹配片段,讓學生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作用下形象直觀、身臨其境地理解難以理解的教學內容。尤其在小學語文中,學生年齡小、知識面窄、情感體驗少而淺,對一些感情跳躍、跨度較大或比較含蓄深沉的文章學習難度大。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量身打造形象化的與教學重難點相匹配的片段,利用多媒體電教直觀鮮明的聲、色、形、像,讓重難點的理解變得生動、形象、具體,置身其中,身臨其境,領悟文中作者的感受,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樣,不僅有效突破了教學重難點,而且也加深了對整個課文的理解,產生了學習的愉悅感。所以,讓學生變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就要通過各種方式,包括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輕松學習、愉悅學習、享受學習提供幫助,為學生注入源頭活水或學習動力。
參考文獻:
黃冬娣.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以《圓明園的毀滅》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3).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