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喜超

3 月29 日晚7 點,沈陽盛京大劇院燈火通明,流光溢彩,音樂廳內座無虛席,由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主辦,遼寧歌劇院、遼寧交響樂團傾力打造的“遼寧交響樂團建團40周年暨馬勒《第三交響曲》”音樂會在盛京大劇院隆重舉辦,本場音樂會也是遼寧歌劇院“暢想藝術之美——2019春夏演出季”中重要演出活動之一。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葉小綱及省內領導、專家參加此次音樂會。音樂會由著名指揮家胡詠言執棒,國家一級演奏員、小提琴演奏家李秋擔任首席,國家二級演員、女中音歌唱家孫藝寧獨唱,遼寧交響樂團退休的老演奏家及遼寧交響樂團合作過的沈師、東大的教授傾情加盟,老中青三代同臺獻藝,共譜華章。特邀遼寧省實驗學校“金笛”合唱團的小演員們參加合唱,四管編制的交響樂團與合唱團近200人登臺獻藝,可謂盛況空前。遼寧交響樂團副院長朱新宇主持本場音樂會,沈陽音樂學院教授、著名作曲家范哲明做現場導賞,沈陽市民、音樂家及廣大音樂愛好者共同欣賞了交響盛會。
遼寧歌劇院(遼寧交響樂團)院長田劍峰首先發表歡迎辭,他回顧了遼寧交響樂團的光輝歷程和所取得的成就,他說:“遼寧交樂團的藝術家們,要在謳歌新時代精品和振興遼寧經濟文化上,出精品攀高峰,為偉大的新時代奏響激昂而壯美的樂章。”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葉小綱發表致辭,肯定了遼寧交響樂團自創辦以來為中國音樂發展做出的貢獻,并對遼寧交響樂團多年來的音樂活動做出了高度評價,表達對遼寧交響樂團的殷切期望。
遼寧交響樂團組建于1979 年,前身為東北人民藝術劇院管弦樂隊。曾擔任《蒼原》《雪原》《圖伯特》等多部歌劇和《羅密歐與朱麗葉》《天鵝湖》等芭蕾舞劇的演奏,多年來演奏了大量不同時期、不同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曾應中宣部、中國文聯邀請,進京演出專場交響音樂會,與小澤征爾、羅納德、齊陪爾、尼克勞斯·威斯、朗朗、戴玉強、呂思清等中外藝術家、指揮家同臺合作;還應邀赴韓國參加“2007 年首爾國際交響藝術節”閉幕式演出,獲得較高贊譽。并多次獲遼寧省藝術節“優秀演奏獎”。此次演出的馬勒《第三交響曲》,是德國偉大作曲家古斯塔夫·馬勒的代表作,作品表現了馬勒的自然觀并嘗試定義大自然中所有的聲音,并在樂曲中體現與天同樂的欣喜。該交響曲的演奏時長及難度首屈一指,將充分展示遼寧交響樂團的實力和水準,也將在遼交演奏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激昂壯美的音樂中,在指揮家胡詠言揮棒中開場,莊嚴肅穆的第一樂章是馬勒作品中最長的樂章,幾乎等于后面五個樂章的總和。樂曲的開頭由八只圓號齊奏出雄壯有力的第一主題,隨后木管樂器加入,展開到第二、三、四主題,并不斷展開與反復,音樂在整體上描繪出大自然的空靈與神秘,牧神在鳥兒和動物鳴唱中蘇醒過來,再現中確定了“夏日”的來臨,在富有生命力的持續高潮中結束。第二樂章(草原花朵告訴我)以優雅的洛可可風格進行演奏,由雙簧管安靜地奏出主題,材料上與主題有關。并在不同的樂器上分別呈示,加以木管色彩的細膩點綴,體現出花朵的美麗。隨后在升f 調上長笛與中提琴奏出略帶憂愁的主題,猶如一陣疾風在花朵間吹過,使樂曲再次出現馬勒特有的表現多彩而華麗的氣氛創作手法,具有絢麗多彩的流動感、動態美的結尾使得音樂場景再現。第三樂章(森林的動物告訴我)在樂曲開頭,即由象征著布谷鳥的短笛奏出清脆悅耳的主題,象征著夜鶯的雙簧管予以呼應,低聲部則襯托著豎琴活潑的撥奏,三聲中部開始是一片歡悅喧鬧的氣氛,使得音樂中的動物世界帶有了擬人的滑稽色彩。在這之后是一段最引人注目的圓號獨奏,音色明亮而悠遠,既有一種深沉的鄉愁色彩,又營造出神秘的森林氣氛。第四樂章(人類告訴我)以緩慢的開頭,由大提琴、低音大提琴以及豎琴引出女中音獨唱,獨唱由國家二級演員孫藝寧擔任,歌詞選自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四部“醉歌”。在弦樂器喃喃細語的背景上,兩支圓號輕聲奏出幽靜的曲調,加上女低音吟唱一首優美而沉靜的夜曲,歌曲由開始的狂喜轉為憂傷,又由昏暗轉為明亮,引發聽眾的哲學思考,女中音以其柔美的音色以及優美的神態,緩緩的向觀眾們講述著歡樂與苦惱之間的哲學關系。第五樂章(天使告訴我)首先由遼寧省實驗學校“金笛”合唱團以童聲模仿天堂的鐘聲反復合唱“叮當”的歌聲開始,緊接著是遼寧歌劇院合唱團和女低音獨唱的交織。歌詞為《少年魔號》中《3 個天使在唱歡樂的歌》。這一樂章充滿了快樂而明朗的音響,在豎琴和打擊樂的襯托下,女聲合唱也同兒童們一起唱著“叮當”的鐘聲。第六樂章(愛告訴我),在經歷第五樂章清新活潑的旋律后,樂曲的末樂章結構龐大,持續莊嚴的慢板,令人敬畏。開始以弦樂幽靜地表現主要主題,對位極為優美。音樂中洋溢著作曲家對生命、對大自然、對上帝的無限崇敬和深情贊頌,在最后的尾聲部分,舞臺燈光逐漸變暗,演奏家們的樂譜燈仿佛夜空中點點星光,音樂廳天棚上映著“遼交40 年”幾個璀璨大字,伴隨著輝煌的樂曲仿佛浩瀚宇宙,臺下觀眾紛紛昂首觀看,在終曲壯麗而輝煌的音樂情境中,感嘆著40 年來遼寧交響樂團的發展歷程,感嘆著時光荏苒,歲月蹉跎。音樂會結束后,全場掌聲雷動,經久不息,觀眾們也被音樂壯麗輝煌的氣氛所感染。

遼寧交響樂團自創辦以來櫛風沐雨、薪火相傳,繼承了黨“文藝為人民服務”的方針政策,并且緊跟時代、歷久彌新,在新時代他們以遼沈為文藝工作中心,為中國音樂的繁榮助力。遼寧交響樂團歷經幾代藝術家們的奉獻與傳承,他們是遼寧交響樂團最寶貴的財富,同時他們也將樂團視為理想的舞臺、信賴的歸巢,將最高的技藝與境界傾情展現給觀眾,而觀眾將對藝術的渴望和對藝術家的贊美毫無保留的進行表達,令每場演出鐫刻下精彩的瞬間、動人的記憶。交響樂《第三交響曲》以其質樸、親切、神圣、壯麗的音樂語匯,表達出作曲家豐富細膩的情感和對大自然的敬畏,曲目長且意境深遠,具有豐富的哲理性,體現了馬勒的人生思想和人文主義思想。其中第四和第五樂章中,女中音的演唱以幽暗委婉、悠長的音色,將觀眾們引入對人生、對時代的沉思之中,而遼寧省實驗學校“金笛”合唱團的小學生們又以清脆質樸、天真甜美的歌聲,將觀眾們的情緒由哀婉的沉思轉向明亮喜悅。本場音樂會無論是在曲目難度上還是演奏員水平上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體現了遼寧交響樂團的整體實力,也是對西方經典的傳播與發揚。此次演出是遼寧交響樂團在新時代堅持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充分展示了遼寧交響樂團的實力和水準,是遼寧交響樂團在不斷進取中攀登的又一個高峰。四十年光輝歷程,至今取得的成績離不開黨和政府的支持,也離不開樂團每位演奏家的耕耘與奉獻。四十年來,遼寧交響樂團始終堅持高品位、高水準的中外高雅藝術追求,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豐富的精神食糧,也創造和書寫了輝煌的歷史,在音樂舞臺綻放異彩的同時,也充分彰顯出中華民族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四十載寒暑、一路艱辛,在團隊夜以繼日的不懈努力下,今天的遼寧交響樂團已經成為全國矚目、具有影響力的音樂團體,這來之不易的良好局面,離不開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和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與大力支持,也離不開藝術家的熱情參與和廣大觀眾的深情厚愛。站在新時代的歷史高位上,在代代遼交人的傳承下,遼寧交響樂團正以穩健的步伐,砥礪前行,不忘初心,繼往開來。在黨的引領下,謳歌新時代,不斷打造精品,為廣大人民服務,奏響偉大新時代的激昂樂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