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婧
鋼琴藝術誕生至今,已經歷了數百年的發展。十八世紀初,現代鋼琴的形制正式形成,風靡歐美,走進千萬個歐洲城市家庭,成為歐洲古典器樂藝術中的翹楚,只用了短短幾十年時間。如今鋼琴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的器樂藝術形式,無論是在古典音樂界還是現代流行音樂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并具有自身無可比擬的作用、價值與地位,鋼琴也被當之無愧的譽為“樂器之王”。鋼琴藝術的成功,一方面源自于其樂器自身寬廣的音域、宏大的音量所帶來的超強的藝術表現能力,另一方面鋼琴源自于歐洲文藝復興運動與工業文明所帶來的人文精神的藝術需求,無論是作為一種樂器,還是作為一種器樂藝術表現形式,都有獨特的藝術屬性與功能特質,因此它承載著更為深厚的人文精神與文化內涵。鋼琴藝術是一種極具音樂表現力的音樂演奏形式,同時也更是一種具有深厚內涵的文化藝術載體,而鋼琴本身也就是一種藝術文化形式。因此鋼琴演奏是以表現鋼琴藝術的藝術內涵與文化內涵為目的,而鋼琴的演奏技術則是鋼琴文化表現與表達的唯一載體和途徑,二者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缺一不可,這也是鋼琴藝術的核心魅力與藝術本質所在。這便涉及到了鋼琴藝術中“技術”與“藝術”的關系的問題。
鋼琴藝術正式開始在我國傳播發展源于二十一世紀之初,至今經歷了百余年的發展歷程。尤其是在近幾十年,我國的鋼琴藝術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這是需要首先予以肯定和認可的成績。但在肯定現已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還要對當前我國鋼琴藝術發展中所存在的不足有一個清醒認知和把握。那就是從整體的鋼琴藝術發展來說,我們沒有正確的理解和處理好鋼琴藝術中“技術”與“藝術”的關系問題。具體來講,就是在鋼琴藝術實踐活動的各個環節,包括教學、藝術處理、演奏等過程中都過于看重和強調演奏技術,卻忽視了鋼琴的藝術內涵與藝術表現。長此以往,在當前全新的世界文化藝術發展潮流和社會背景下,對于我國鋼琴藝術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要想使我國的鋼琴藝術的未來發展能夠找到一個更加準確的方向,從根本上提升藝術層次與水準,我們有必須從根本上理清我們關于鋼琴演奏技術與藝術的關系,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正如前文已經有所提及的,鋼琴作為一種獨立的器樂藝術表現形式誕生于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精神是對人類自由精神、思想與情感的表達。在這種大的背景之下,在音樂方面,人們迫切的需要一種具有更加豐富表現能力的器樂藝術來抒發自身更加豐富的情感、思想及自由的表達方式。由此鋼琴便應運而生。鋼琴一方面憑借其自身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種器樂藝術的超強藝術表現力,完美的滿足和契合了人類精神文明進步的需要與要求,同時也使自身承載和蘊含了更加深厚的藝術內涵與人文積淀。在鋼琴誕生隨后的幾十年間,歐洲工業革命與工業文明蓬勃發展,為鋼琴藝術的進一步發展、藝術形態和地位的確立提供了最為有效的物質層面的保證,使得鋼琴的工藝更加完善。制造成本的根本性降低也為鋼琴的廣泛傳播提供了最根本性的保障,這使得鋼琴的音樂表現力得到了質的提升,從而更加具有藝術價值與藝術魅力。同時,工業革命所帶來的工業文明也將自身的文化內涵與特征鮮明的注入了鋼琴藝術之中,使得鋼琴成為歐洲古典樂器之中最具有工業性特質的器樂音樂藝術形式,承載了更多的工業文明所特有的精神氣質、文化基因與人文積淀。任何一種音樂藝術形式或器樂藝術形式,如小提琴、小號等,都是特定文明與文化的產物,都有著特定的文化藝術基因與特質。但鋼琴卻帶有如此鮮明的藝術屬性特征與特質。因此鋼琴也自然成為當前世界上最為流行的、應用范圍最廣的、最為全世界人民都喜聞樂見的器樂藝術形式。從音樂藝術的角度來講,鋼琴是一種極具表現力的器樂表現形式,但如果從整體的文化角度來說,鋼琴更是一種文化,一種人文藝術,這也是鋼琴藝術的最根本屬性所在。我們在任何一種鋼琴藝術實踐活動中都要首先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包括我們的鋼琴教學、鋼琴藝術處理、鋼琴演奏等,都要以鋼琴藝術的本質藝術屬性為首要出發點,這樣能符合藝術的本質規律,才能從本質上提升我們的鋼琴藝術層次與藝術水準。

不僅僅限于音樂藝術層面。在我國當前整體意識形態體系之中,存在著一種根深蒂固的思維方式、認知模式,就是任何一種文化形式、藝術形式、包括思想意識、理念等,都是“非黑即白”,當我們推崇一種理念、一種思想時就必須要打倒另一種思想和理念。而從人類文明的整體發展來看,這是一種反文明、反人性的思想與意識形態和行為模式,對于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對于音樂藝術、鋼琴藝術,就本次論點來說,這種思想就會表現為當強調了鋼琴藝術中藝術內涵與人文內涵的重要價值與意義時,就要徹底的否定演奏技術強調的作用、價值和意義,好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突顯出鋼琴藝術內涵與人文內涵的重要作用、價值及意義。從理性的角度來說,從藝術的內在科學發展規律來說,這都是極不可取的,也是毫無益處的。因為無論是鋼琴藝術,還是其他藝術表現形式,其演奏技術與藝術內涵之間都不是一種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一種相濡以沫的有機整體的關系,二者密不可分,這也是音樂表演藝術的重要魅力之所在。因此我們必須要清晰的指出,我們在強調鋼琴藝術人文內涵與藝術內涵重要性的同時并不是否定鋼琴演奏技術的重要作用和價值,而是要清醒的認識到,鋼琴演奏技術是鋼琴藝術價值與藝術魅力實現的唯一方式和手段,這是毋庸置疑的,沒有高超的演奏技術作為依托,任何一種藝術內涵與人文精神、思想、情感的表達都會只是紙上談兵。而我們所要解決的并不是我們在鋼琴藝術實踐活動中是否應該強調演奏技術的問題,而是到底要怎樣提高鋼琴演奏技術的問題。我們所要糾正的是脫離了最基本的音樂藝術核心精神與審美標準,唯技術論的鋼琴藝術實踐觀念與方式,這樣的技術提高雖然也并不能稱其為毫無意義,但卻會極大的限制鋼琴藝術水準的真正提高,這樣所培養出來的演奏者即使在技術層面如何嫻熟,也很難突破“音樂匠人”的層次,不能夠理解和掌握真正的藝術真諦。因此研究演奏技術必須清醒的認識到,要有一個正確的出發點,從藝術本質的角度出發,從人文精神、思想、情感的角度出發,有的放矢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去研究、練習和提高演奏技術,這樣不僅能夠使演奏技術更加具有效率,也才能真正發揮我國鋼琴藝術的技術優勢。
鋼琴藝術中的技術與藝術關系的話題不是一個新鮮的課題,但卻是現實藝術實踐活動中一直沒有很好解決的一個問題。在當前全新的世界文化發展潮流和社會文化環境中,從鋼琴的本質藝術屬性角度出發,從人類真實情感、思想與精神的角度出發,清醒的認識到,鋼琴藝術中技術和藝術相輔相成,是有機整體關系與屬性。用一個更加科學的、理性的態度和方式對待和處理鋼琴藝術實踐活動中技術與藝術的關系,才能使我國的鋼琴藝術事業取得質的提升和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