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憲
4月9日,第十三任世界銀行行長戴維·馬爾帕斯正式上任,任期5年。此前,這個職位由誰接任曾引得整個世界議論紛紛,因為這是世界銀行。沾上“世界”二字,當家人難免引來矚目。
世界銀行成立于1945年,1946年6月開始運轉,是二戰后國際秩序標志性機構:總部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美國在世界銀行中出錢最多,權重最大,當家人也是美國人。由1956年3月8日出生在密歇根州北部的馬爾帕斯出任此職,延續了這個傳統做法。作為唯一人選,世界銀行執行董事會一致批準馬爾帕斯出任新職。一切看起來都是如此順理成章。
但略一深究,理所當然的背后并非風平浪靜。馬爾帕斯的前任是韓裔美籍人金墉。2012年,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名金墉出任此職。2016年9月27日,金墉獲得連任,新任期從2017年7月1日開始。然而,今年1月,距完成任期還有3年多的金墉突然提出辭職,但對辭職原因未做過多解釋。不明說肯定有不便處。在特朗普的治下,奧巴馬任命的人不會干得很舒暢,不如干脆離去。
用自己的人,這是美國政壇的鐵律。特朗普2016年競選總統之時,馬爾帕斯擔任其經濟顧問,并為其籌集資金,可謂鞍前馬后。曾任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副部長的馬爾帕斯對世界銀行等國際多邊機構多有批評,稱世界銀行貸款并沒有給予最需要的國家。在他看來,有189個成員國、員工來自170多個國家、在130多個地方設有辦事處、有下屬5個機構的世界銀行,工作人員冗余、薪水過高、效率低下。察言觀色,一拍即合。對過了眼神,絕對是自己人。何況馬爾帕斯的妻子阿黛爾還是紐約曼哈頓地區共和黨主席。難怪特朗普在提名馬爾帕斯時稱:“我確信沒有比他更好的人選來領導世界銀行。”
馬爾帕斯對特朗普“美國優先”的執政理念心領神會。論及今后在世行的工作,他曾說:“要確保可持續經濟發展和受資助項目的質量,透明度至關重要。”并說“那些鼓勵創新和自由市場、稅負更低、監管負擔更輕、匯率穩定的國家,往往能更快地消除貧困”。無論是“透明度”,抑或是“自由市場”云云,其潛臺詞均為美國標準。今后,在向誰貸款等問題上,很可能是“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世界銀行集團是一個獨特的全球性合作伙伴,其使命是共同致力于尋求在發展中國家減少貧困和建立共享繁榮的可持續之道。馬爾帕斯2017年便公開批評全球主義和多邊主義已“走得太遠”,對他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平衡世行使命與他信守的“美國優先”。
歲月即將邁入21世紀第三個十年。較之世行建立之初,這個世界變化太大了。在減少貧困的道路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國正在進行著前所未有的勠力攻堅,也正在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為整個世界提供共享繁榮的機遇。
新的世界對于“全球性合作”有著更為迫切的必然要求。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合作”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新課題,其進程勢必艱難。世界銀行的新當家肩負重任,歷史也將對他如何應對挑戰做出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