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網絡文學快速發展的背景入手,分析介紹了網絡文學的概念與特點。同時指出網絡文學版權侵權具有三大特點,并對此提出了保護網絡文學版權措施的建議。
關鍵詞:網絡文學;版權侵權;保護措施
中圖分類號:D923.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11-0247-01
作者簡介:田子祎(1998-),女,漢族,河南南陽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本科(大三)在讀,研究方向:法學。
在當今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的開發與應用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與之而來的是我國的網民數量繼續增長,根據《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8》顯示,我國網民數量已達7.72億,這無疑是網絡文學的巨大市場。其次,網絡文學具有不可低估的發展潛力與商業價值。自從互聯網經濟發展以來,網絡文學在社會上的影響不容小覷。國內各文學網站的簽約作者高達二百多萬,網絡文學年更新字數超過六百億漢字。如此眾多的網絡作者和網絡文學作品,為社會各界消費者提供了海量的選擇。同時,網絡文學與影視,網游等行業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其商業價值毋庸置疑。最后,網絡文學版權,又可以稱作網絡文學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依法歸屬于我國的版權保護體系中,同時被給予了非常高的重視。2017年,印發的《版權工作“十三五”規劃》指出,“十三五”時期將會加強版權執法監管,加大對網絡文學的監測監管力度。社會各界對網絡文學版權采取的一系列保護措施,為建立系統化、全面化的網絡文學版權保護制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網絡文學作為網絡技術開展進程的衍生品,在其本身的發展壯大過程中將會面臨諸多問題。尤其網絡文學版權是版權與網絡技術的結合,對該問題的研討具備現實意義。
版權即著作權,著作權是指著作人對其創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當網絡文學合乎著作權獲得的生效要件時,自然而然的也就納入了法律的保護體系中。網絡文學版權是指網絡文學的版權人依法對其發表的網絡文學作品依法享有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的總稱。網絡文學版權因與網絡技術緊密聯系,因此與傳統版權相比具有一些新的特征。一、版權的非專有性。依據著作權保護的一般歸屬原則,著作權屬于作者。著作權的專有性是防止他人在未經作者允許的情況下,侵害其合法正當的利益。而文學作品一旦上傳至網絡,將會不可避免的被他人轉載、剽竊、篡改。即使使用人想查詢著作權人的信息,支付報酬并且正當使用,往往也是難以查找。同時,著作權人也很難掌握自己作品的傳播情況。二、版權侵權問題的復雜性。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更新,網絡文學的侵權形式堪稱是多種多樣的。人們只需動動手指,復制粘貼,他人的原創內容在瞬間就可變成自己的東西。并且隨著網絡文學發展空間的不斷拓寬,網絡文學的傳達途徑也越來越多樣化,伴隨著的也就是侵權方式不斷增多。三、版權保護期不明確。我國著作權法明確規定了作品的保護期,其目的是最大程度上加快文化信息的傳播,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傳統版權可以輕而易舉的知道作者是誰,因此版權保護期非常容易確定。但是網絡作品在網上以各種方式多次傳播后,版權的專有性會非常模糊,版權的保護期也就不了了之。
隨著網絡文學的不斷發展,網絡文學侵權現象始終不曾倒退,甚至是愈演愈烈,保護網絡文學版權刻不容緩。現今網絡文學版權侵害具備以下幾個特點:一、侵權數量多,地域廣。互聯網把地球變成了地球村,世界大部分角落可以實現瞬時傳達,因此只要有網絡的存在,網絡文學便可以遍地開花。在如今巨大的網絡文學IP的商業利益面前,不法分子蠢蠢欲動,用盡一切手腕獲取非法利益,讓網絡文學版權保護困難重重。二、侵權方式具有先進性和隱密性。互聯網在一直發展,網絡侵權形式也實時的更新換代。到目前為止,相對頻繁應用的侵權形式有不法鏈接、惡意搜索、截屏、手打團等等,不法分子無所不用其極。同時在互聯網大環境的遮蓋下,侵權手段也越來越隱蔽。三、維權難、取證難。作品在網絡上多次傳播,往往是作者本人也不知道自己的作品已經被侵權。即便是公訴機關發現了違法侵權現象,由于作者在網絡作品上的署名往往是網名,沒有真名與聯系方式,公訴機關通常難以尋找被侵權人,造成了取證難的現象。
經過對網絡文學侵權問題的思考,筆者對保護網絡文學版權提出以下建議:一、提高有關法律位階。縱觀我國現今立法,有關保護網絡文學版權的只有一部《著作法》和一些行政法規、部門規章,更沒有一部專門的保護網絡文學的法律。所謂立法先行,行政、司法才隨之而來。并且更高位階的法律有利于震懾不法分子,對有關保護提供更全面的法律支撐。二、提高公眾版權保護意識。對于網絡文學作品版權的保護,不能僅依賴于國家立法的干預,更重要的是提高社會大眾的保護意識。政府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宣傳教育,使社會大眾意識覺醒。三、開發反盜版侵權的技術。社會各界應當對該技術不斷開發,防止網絡文學被不正當的復制,使用等。只有從技術上加大打擊,才能防微杜漸,同時也是網站發展長久支撐下去的原動力。四、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如果對該侵權現象手軟隱忍,無異于養虎為患。國家應當采取零容忍的態度,制定整治方案,依法打擊侵權行為。在近幾年的網絡文學作品侵權案件中,賠償金額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了上限,體現了國家加大打擊力度的態度。
[ 參 考 文 獻 ]
[1]歐陽友權.網絡文學本體論[M].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
[2]馬季.網絡文學透視與備忘[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3]歐陽友權.網絡文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