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清輝


【摘 要】 目的:分析婦產科術后患者感染因素及護理對策。方法:選取2016年9月~2017年9間婦產科術后患者80例展開研究,采取平行隨機抽樣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取有效的預防護理措施。結果:對照組泌尿道感染2例,呼吸道感染3例,切口感染2例,感染率17.5%,觀察組泌尿道感染1例,呼吸道感染無,切口感染1例,感染率5%,據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婦產科術后患者進行預防性護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婦產科術后患者感染率,提高護理質量。
【關鍵詞】 婦產科護理;感染因素;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9-116-01
由于婦產科手術治療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相對較高,若不加強管理便會對患者的預后效果造成嚴重影響,為婦產科護理工作增添更大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護理人員應對醫院感染加以重視,根據實際情況提出預防對策,以防感染的發生。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將對2016年9月~2017年9間婦產科術后患者80例展開研究,采取平行隨機抽樣法將其分為40例對照組,40例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取有效的預防護理措施,對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展開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詳情如下:
1.2.1 風險識別
為了降低婦產科術后感染的發生率,醫院應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與管理,使護理人員責任意識及風險意識得以強化,進一步提高護理人員的技術水平與業務能力。在具體實施中護理人員應對常見的感染事件進行總結,并對問題產生原因加以分析,提前做好預防工作,對相關問題予以解決。
1.2.2 風險防控
為確保產婦恢復效果的提升,護理人員應做好風險防控工作,對病房環境合理構建,定期對相關物品進行消毒處理,同時還應及時更換患者的床單、衣物,以防被感染。在臨床護理中,護理人員應堅持無菌原則,對護理操作行為予以規范,使留置導管及尿管時間充分縮短。及時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屬康復內容,確保康復鍛煉的持續進行,通過這一手段可加快患者病情恢復效率。
1.2.3 飲食指導
在此基礎上護理人員還需對患者飲食進行干預,指導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同時還應多攝取營養蔬果,通過飲食干預使機體水平得到提升,另外護理人員還應禁止喝酒、喝咖啡。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還應加強用藥指導,確保臨床用藥的合理性,如若患者濫服藥物便會引發一系列不良癥狀的發生,對患者的恢復造成嚴重影響。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
2.2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2.3 分析兩組患者感染因素
3 討論
3.1 感染因素
引發患者術后感染的因素較多,主要包括: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腸道感染以及切口感染,詳情如下:
3.1.1 泌尿道感染
在婦產科術后泌尿道感染的發生率相當高,這是由于剖宮產手術后留置管會對患者尿道粘膜造成損傷,此外術后留置尿管插入未采取無菌技術也會導致泌尿道感染的發生,對患者術后效果造成嚴重影響。
3.1.2 呼吸道感染 除泌尿道感染外,呼吸道感染也是常見的感染類型,這是由于手術分娩后,患者免疫力降低,感染率逐漸增加所致。另外婦產科手術均采用全身麻醉方式,難免會損害患者的呼吸道粘膜。
3.1.3 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的由手術技巧以及手術器械導致,此外醫務人員在臨床手術中未對器械進行消毒處理,增加了切口的感染率。不僅如此,醫務人員技能水平也會影響到手術治療效果,增加了切口與細菌接觸機會,使術后恢復效果大大折扣。
3.2 預防對策
3.2.1 加強心理護理干預
提高心理護理干預樹立護理人員的自信心,保持樂觀的心態,避免情緒影響術后恢復效果。在日常護理過程中,要選擇合適的稱呼,與患者進行溝通,使患者感覺到被尊重,被重視,從而對于自身的不適感進行表達,主動配合治療,消除不必要的負面情緒,使患者得到有效的護理,同時也獲得良好的心理建設。
3.2.2 對患者飲食進行干預
與此同時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對飲食方案加以確定,幫助患者形成良好的習慣,患者應多食用新鮮水果、蔬菜,盡量避免喝酒、抽煙、喝咖啡,通過飲食干預確保營養的充足。
3.2.3 對手術操作進行規范
如若手術患者病情存在較強的感染性,護理人員應對手術室另行安排,降低對患者帶來的影響。為了確保臨床手術的有序開展,手術醫生應按隔離預防規定來實施,并定期對手術室消毒。
與此同時醫院還應加大對護理人員的管理與監督,本著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進行臨床護理。
本次研究對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進行比較,對照組中顯效患者15例,占比37.50%、有效患者10例,占比25.00%、無效患者15例,占比37.50%,有效率為62.50%;觀察組中顯效患者20例,占比50.00%、有效患者18例,占比45.00%、無效患者為2例,占比5.00%,有效率為95.00%,數據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加強婦產科護理風險管理可降低術后感染發生率,提高患者恢復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靜.婦產科護理工作中的風險因素分析與防范措施[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21):132-133.
[2] 許霞,尹德芳.婦產科護理過程中感染相關因素及護理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3):134+139.
[3] 任云桂.婦產科護理工作中常見安全隱患分析及防范對策[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25):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