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過選取“三網合一”的“網上共青團”建設模式作為研究對象,深入研究互聯網思維與高校共青團工作的耦合關系,通過“三網合一”網上共青團的體系建設,實現共青團從懸浮型到嵌入式的工作模式轉型升級,提升共青團網絡系統服務青年的能力。
關鍵詞:高職;共青團;三網合一
“網上共青團”是一種“互聯網+共青團”的新模式,主要是通過互聯網面向基層、服務青年、聯接青年,重點為青年提供學習成才、就業創業、社會融入等方面的服務和幫助。當前,以“網上共青團”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上進行搜索,共獲得相關研究論文29篇,其中碩博學位論文5篇。團寧波市委撰文《三舉措推進“網上共青團”建設》提出:“網上共青團”是新形勢下聯系青年密切團青關系的長效機制,是打通服務青年“最后一公里”瓶頸的有效載體。魏國華在《智慧團建:互聯網思維下共青團轉型發展》中指出:通過“智慧團建系統”可以使青年更有獲得感和互動性,進而實現“團找青年”向“青年找團”轉變。在國外,并沒有像中國共青團這樣的具有政治屬性的青年組織。通過資料檢索:國外學者并未就共青團組織進行過獨立研究。但轉變視角分析,共青團的工作職責主要是服務青年群體,在國外研究中關于“互聯網+青年”方面的文獻資料豐富,對本研究仍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例如,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在2000年發起了對互聯網的研究,在研究中分析了不同國家和地區使用互聯網的情況,“網絡沉溺”就是由美國學者首先提出。亞洲區域的韓國政府為了使互聯網發展對青年產生積極影響,成立了專門的部門,嚴格媒體審查、凈化互聯網環境。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共青團如何運用“網上共青團”創新工作模式,使共青團組織職能有效發揮是當前高校團學工作者們關注的焦點。經過實踐累積和文獻查閱,筆者認為:解決長期以來共青團組織和工作無法覆蓋全體團員和青年的難題的有效方法就是充分發揮“互聯網+”的戰略優勢,探索網上共青團“三網合一”綜合運用的發展思路,形成“青年群體喜歡在哪里匯聚、共青團工作就在哪里開展”的工作新思路,即依照共青團四維工作格局,探索研究“網上共青團”新型運作模式,即搭建網上共青團“工作網”、“聯系網”和“服務網”,打造共青團網絡生態圈、做強共青團新媒體矩陣、形成共青團“一站式”管理服務體系,具體體現為:
一、搭建網上共青團“工作網”
通過“智慧團建”擴大共青團工作的覆蓋區域,實現團網深度融合。“共青團工作”要強化互聯網思維,積極打造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的工作新格局,使“網生代”青年從“網觸”到“團觸”,繼而成為積極關注、熱心參與共青團工作的“鐵粉”。共青團組織要通過“智慧團建”,在網上搞“團建”,建立包括團干部管理、團籍管理、團費收繳、大學生骨干培訓等團務工作體系,形成團務工作數據庫,為團員數據統計和優秀團員推優入黨工作打好基礎。
二、搭建網上共青團“聯系網”
通過“團員之家”、“網上共青團”等網絡互動平臺密切聯系團員青年與群眾,實現團青充分互動,實現大學生與團組織的零距離接觸。例如,團中央在進駐Bilibili(以下簡稱B站)時的口號就是“只要青年在的地方,無論千山萬水,‘團團都趕來見你。”親切溫暖的表達直抵人心,拉近了團組織與青年心的距離。共青團組織深刻認識到:青年在哪里,共青團的工作手臂就要向哪里延伸,要加強對青年群體的覆蓋和引領,就必須搭建網上共青團“聯系網”,用青年群體喜聞樂見的方式與青年溝通。一時間,各級各類團屬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如雨后春筍紛紛建立,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加強了共青團組織與青年的廣泛聯系。
三、搭建網上共青團“服務網”
通過網上共青團的管理服務系統更新升級,實現線上線下的一體化運行。共青團要貼合青年實際需求進行工作,最終解決一些體現青年群體根本利益的實際問題。如,就業創業、婚戀、貧困幫扶、醫療保險等,最終實現共青團“服務工作”的專業性、普惠性和時效性。共青團組織可以在網上建立“親青招聘”就業平臺,通過模擬互聯網智聯招聘、中華英才網等招聘網站的招聘項目模式,將以獲得的招聘信息進一步完善,對企業背景、企業文化等企業信息予以整理,將企業招聘方向、面試內容、面試時間等招聘信息實時發布;在網上建立“親青創業”指導平臺,將學校各二級學院輔導員和《就業創業指導》課程教師聘為“創業導師”,建立“創業融資擔保基金會”,為符合條件、需要擔保的大學生創業項目提供融資擔保;建立“親青情感小屋”網絡平臺,聘請學院心理輔導教師為大學生解答青春期遇到的青春迷茫和感情困惑,幫助大學生處理好學習與感情的關系、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在網上建立“親青幫扶”工作小組,對需要幫助的家庭貧困生、患重大疾病的學生提供精準幫扶與救助。
總而言之,時代在進步、網絡在發展,共青團工作必須與時俱進,與互聯網接軌。“三網合一”的“網上共青團”建設將破譯傳統工作模式產生的問題和存在的不足,強化青年對共青團的組織認同和政治參與,最終通過打造旗幟鮮明、青年喜愛的“網上共青團”,有效發揮共青團組織的工作粘性、提高青年對共青團工作的關注度和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張子涵.網絡時代共青團工作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1年6月碩士論文.
[2] 王曉恩.對青年之聲和網上共青團工作的五條具體化建議[J].北京:中國共青團,2016年10期.
基金項目:本文系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2017年度科研計劃項目研究課題,《以互聯網思維促進共青團工作模式的轉型與再造》(課題編號:17XHZY-005)階段性課題研究論文。
作者簡介:郝茜(1977.09- ),女,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共青團工作研究、藝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