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地方,更應該是他們塑造人生觀、價值觀、德、智、美、體和思維方式的地方。高職英語作為一門必修課,自然也應該把“全人教育”理論融入到教學中,以培養“全人”為首要目標。文章重點對全人教育理念下的高職英語教學設計展開探討。
關鍵詞:全人教育理念;高職英語;教學設計
全人教育理論是針對傳統教學模式提出的,是現今國際上的一種先進教育理念。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全人教育理論首先被提出,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系列報告中有所體現,隨后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受到重視。2007年,我國明確提出高職英語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工具性,既是一門語言課程,也是對世界文化不斷了解的課程。當前,許多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并不重視英語的人文性,只強調英語的說明性和工具性,這直接導致了學生們缺乏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高職英語課程要求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與人文教育的理念一致。高職院校在英語教學設計中,要遵循全人教育理念,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英語語言,也要從身心、情感、價值觀等多方面引導學生。所以本文探討在當今的教學改革形勢下,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高職英語教學設計策略。
一、全人教育理念
上世紀六十年代,依托人本主義心理學,人本主義教育思潮興起,為全人教育思想奠定基礎。全人教育思想整合了以人為本、以社會為本的理念,形成一種新的教育理念,重視人的價值和社會價值。馬洛斯是全人教育的主要倡導者,認為人的發展包括智力、知識,也包括人際關系、創造力、價值觀、態度等。實現人的整體發展,是教育的主要目的,教育要充分挖掘人的潛能,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上世紀70年代,美國的隆·米勒提出全人范式,就是精神性高于物質性。從現代看來,就是在教育中,要注重人的內心。全人范式理論認為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應該注重人的內在與價值觀的培養。隨之,全人教育思想迅速在全世界范圍內傳播開來。對于全人教育的研究和發展,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等國家發展迅速,研究理論相對成熟。日本教育家小原國芳認為,理想的人應該是全人,理想的教育要包括真、善、美、富、健等全面發展人的教育,要包括人類的全部文化。綜合來說,全人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全面發掘人的社會性、藝術性、物質性、創造性、情感等。
二、傳統模式下的英語教學弊端
長期應試教育形成固有的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只重語言知識與技能的傳授,高校英語教師千方百計地擴大學生們的詞匯量,提高學生們的機械記憶能力,卻忽略了如何教育學生們通過學英語讓學生們全方位發展這個問題。課堂上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學生不會積極地思考問題,總是過度依賴老師,這樣學生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就是被動的。在教學過程中,排斥學生的個性,忽略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不注重學生的思考,而是以老師為中心。學生為了應付各種考試,也能學到英語技能,但這樣的學習對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沒有任何幫助。所以應試教育的結果并不令人滿意,這也是我國的學生個個都是學霸卻鮮有諾貝爾獎獲得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應試教育抹殺了學生的個性和獨立思考能力。
三、全人教育理念下的高職英語教學設計
高職英語的學習并不是單純的學習語言,而是要把學英語當做一種培養人能力的手段。學習理念的更新,要從老師理念更新入手,考慮學生的全方位發展。
(一)培養高職英語老師“全人教育”理論素養
培養具有正確的價值觀、有社會責任感、會獨立思考、有道德觀念、有豐富的知識的人,是全人教育的核心。因此作為老師首先就要有全人教育的理念素養,要學生的全方面發展作為首要任務。教師要積極學習“全人教育”的理念,轉變思想,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使自己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英語教師自己有“全人”的意識,是全面發展的人,才能在課堂上把展示自己的認知,使英語不僅是知識的范疇,也是人文的范疇,讓學生們在學習英語的同時全方位發展,讓他們接受正確的價值觀,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樣,在未來他們就會懂得如何走正確的路。
(二)英語教學和教育相結合的模式
全人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全人”,因此教育不能僅僅是傳遞知識,而是要人從德、智、美、創造性、價值觀等全方位入手。傳統的應試教育注重的是傳遞知識,忽略了人的全方位成長。因此要基于全人教育理念,將英語教學和教育相結合:
(1)良好的師生關系。高職英語教育的教學重點依然是教師,所以關于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是非常重要的。英語教育專業的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和實踐活動是至關重要的少哪一個都不行。英語教育專業的課程安排也必須有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這兩部分,因此建設教師團隊應該從教師的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這兩部分著手,從而提升英語教育專業教師的整體素質。高職英語老師在教學中要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傳統的權威者,轉變為協調者,引導學生的學習,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教學方法要靈活,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全方位發展。此外老師應當營造一種師生之間情感上的互動氛圍,互動的過程,就是老師和學生之間價值觀,道德觀等的交流。
(2)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育的根本問題是人的問題,以人為本,注重人的智力和情感的全方位發展。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應該教學生如何學會自己學習。對于傳統的教學方法,西方的教育家提出了批評,他們認為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是片面的。因此在教學中,老師培養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在學習中學會如何自己學習,自我思考。要想英語教育專業能夠長遠的發展,教師對自身的理解對于英語教育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有著重要影響。雖然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持續了許多年,但是在當下的社會環境,傳統的教學模式已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所以英語教育專業的教師要明確傳統教學模式所存在的短處,并加以完善。英語教育專業是為了讓學生學到英語知識并用學習到的知識有足夠的能力來踏入社會。在素質教育的基礎下,英語教育專業的教師要對于教學增強理解,并清楚地理解英語教育專業和英語專業之間的不同和相同。除此以外,高職學校必須對于英語教育專業的教學模式有明確的改革發展路徑。
(3)加強文化意識。文化意識是英語教育專業的學生學習過程中極其重要的元素。隨著當前我國與世界交流越來也頻繁,英語教育專業學生的能力也受到了很大的考驗。在英語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在教學前對于英語文化理解透徹,給學生帶來新英語課外知識,并為學生創造英語實踐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在素質教育下,英語教育專業的教學不僅是單純的只講解單詞和語句,教師要把英語課本中所存在的知識點所存的文化教給學生。英語專業教育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清楚自身定位,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式為基礎并不斷創新,給學生最豐富有趣的學習體驗,改變一成不變的教學理念,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與教師的教學質量。
(4)校企合作更加深入。在現如今社會,高職院校與校企之間的合作越來越頻繁,高職院校為企業輸送人才,企業為院校提供工作崗位。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則就是互惠互利、共同發展、互相依靠。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視角為高職院校的英語教育專業提供專業的建議和意見,從而開擴英語教育專業的教學方向和教學思路。在英語教育專業的改革發展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幾個問題。首先是如何解決英語教育專業學生畢業之后的成功就業問題,其次是英語教育專業的課程如何安排才更合理。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校企合作不僅是與國內的企業合作,還可以把目光放到國外市場,以此解決學生以后的就業,教師也可以吸收各種各樣的文化和理念。英語教育專業的改革發展要求高職院校對于其教學模式進行改善,合理安排專業課程,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英語教育專業的改革發展中,高職院校也要加強教學條件和教學環境的建設,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
五、結語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類的全方位發展。作為必修課程的高職英語,其課程教學要求與全人教育理念相一致。全人教育理念和高職英語都要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也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做人。總之,全人教育應該是知識與“人”相結合,讓每個學生得到全方位的發展。也就是說,不僅讓學生學到課本上的知識,還要讓他們學到怎么做人。讓他們懂得將來怎么踏上正確的道路,怎么成為一個服務社會的人。
參考文獻
[1] 包學敏."全人教育"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實現途徑探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8,39(9):125-127.
[2] 韓冰.現代全人教育理念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探索[J].校園英語(中旬),2018(8):72-73.
[3] 李雯.芻議全人教育與高職英語教學的結合[J].江西教育,2017(36):7-8.
[4] 呂巖.基于全人教育的高職英語人文素質培養路徑探析[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1):108-110,117.
[5] 余粼.淺析全人教育視角下的高職英語教育[J].校園英語(上旬),2017(7):40.
[6] 孫宇.全人教育觀下高職英語教學實現人文素質培養策略探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7(10):92-93.
作者簡介:伍小龍(1989- ),男,漢族,四川德陽人,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外語教育學與系統功能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