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楊璐 楊小霞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學科核心素養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視。為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及體現政治學科核心素養,高中思想政治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立足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構建活動型課堂,分析活動型課程構建的必要性和有效措施,增加學生課堂參與度,以便更好地落實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程
2014年教育部頒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首次明確闡述了核心素養是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思想政治課學科核心素養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四個方面,學科核心素養充分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育人為本的基本要求。為了更好地落實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就必須依托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來實現,要求課堂改變傳統的講授式的教學模式,提倡情境教學,提倡議題式的教學,呈現活動型課堂,讓學生能夠發揮課堂的主體性,充分參與課堂活動,幫助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
一、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程的內涵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構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為主導的活動型學科課程”,活動型課堂是新課程標準的顯著亮點。朱明光教授提出活動型學科課程采取包括社會活動在內的活動設計,即“課程內容活動化”,或者說課程實施方式就是一系列活動設計的系統安排,即“活動設計內容化”[1]。活動型課程是一種以兒童、經驗、活動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跟以往的“講授型”課程有一定的區別,是以議題為主線展開活動,以活動貫穿教學過程,活動形式豐富多樣,包括體驗型活動、探究型活動、應用型的活動等,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圍繞議題活動展開教學,學生學習方式發生轉變,幫助學生在活動中獲取知識,在活動中探究、感悟,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因此構建活動型課程是培育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活動型課程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自主性,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貫徹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思辨能力,符合國家新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學科的德育功能。
二、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程構建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凸顯課程育人功能,增強課程的實效性與吸引力
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程有助于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議題,大部分議題體現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有重要意義。由于政治學科存在著一定的教材滯后性,需要政治教師跟進時事熱點,不斷補充新時事、新理論,與時俱進,融入政治課堂,而當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普遍開展,學校宣傳力度加大,同時教師設想的議題也體現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課堂圍繞一個或幾個議題開展活動,根據議題搜集相關的近期發生的重要事例作為情境材料,結合學生實際,讓學生感受到課堂知識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注重學生自己生成知識,學生主體性得到發揮,促進學科知識的運用與實踐,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學科教材內容的滯后性。
(二)有助于實現教學方式多樣化,更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講授式”,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很多學生認為政治學科枯燥,是死記硬背的學科,學生是被動學習,“講授式”教學方式的優勢是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學習大量的間接經驗,避免學生走一些不必要的彎路。而現在提倡的活動型課程則是實踐活動過程,強調學生的親身參與,如各種“模擬法庭”、“模擬聯合國”、“議題辯論”等等,從中獲得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形成多元化的學習活動方式,有利于學生克服死記硬背、機械學習的弊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靈活地掌握學科知識。活動型課堂教學強調了師生教學相長,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互促進,教師作為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協助者,學生作為課堂活動的參與者,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也有助于形成民主的師生關系。
(三)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設計,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活動型課程幫助學生在活動中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會思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讓學生學會質疑,產生思維的碰撞,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活動型課程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鍛煉自我的平臺,通過議題討論、探究活動、“模擬教學”、情境體驗等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豐富直接經驗,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2]。教師將教材知識點與當下社會熱點相結合,設計各種課堂活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幫助學生在系統地掌握各種知識的同時又鍛煉學生實踐能力,達到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
(四)有利于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
活動型課程促進學習主體之間合作、探究和分享,有利于鍛煉學生協同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有很多活動形式,如議題的討論、主題辯論、活動探究,活動內容有一定思辨性,強調學生的思考與合作。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影響著學習活動的進程與質量。活動型課堂中,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從而產生思維的碰撞,學會多角度看待問題,汲取知識。而教師在學生探究活動中,應該起到引導作用,學生的價值觀還未完全形成,需要教師適時引導梳理。整個活動型課堂學習書本知識與活用學科知識相結合,促進學生互相幫助、互相提高,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協同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和積極進取的良好品質[3]。
三、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程的建設路徑
(一)轉變教學理念,強化學科核心素養目標
要構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為主導的活動型學科課程,首先要強化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目標,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目標,用學科核心素養指導教學。一方面,通過教學設計強化核心素養目標,與教材內容、教學素材相結合,結合學生實際生活,擬定相關議題,讓學生在議中學,在活動中成長,以此構建活動型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滲透核心素養目標,教學中以活動承載課程的內容,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學習,強調小組合作探究,探討出對問題的理解,教師進行引導總結,培育學生核心素養。
同時,要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如議題式的教學理念,議題設計結合課程內容知識點,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更加注重學生思辨能力的提高;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把學生置于教學活動的主體,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生活實際,制定教學活動,以此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幫助學生辯證思考、合作交流、反思感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精心設計課程選題,用心調制鮮香味美的活動“配方”
構建活動型課程,還需要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貼近社會背景、學生現實生活的議題,設計真實有效的探究活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議題的選擇很關鍵,關乎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教師選擇的議題要與課本內容緊密結合,又具有思辨性、開放性,能引導學生進行價值判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活動設計,靈活處理教材,展開“議題討論”、“模擬情境”等探究活動,將課堂開設的各個活動發揮到極致[4]。如在《股票、債券和保險》這一框題學習中,假設學生口袋有20000元,學生是“投資者”的角色,設計議題“假如你們是投資者會選擇哪種投資方式?這些投資方式有什么特點?”讓學生探討后大家一起交流,教師加以引導,讓學生認識到股票、債券、保險等投資方式的特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正確理財的科學精神。諸如此類的“議題討論”“模擬情境”,能很好地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建構知識、形成自己的觀點,收集教學素材和信息,讓學生參與思考、討論與合作,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不是流于形式的探究。
(三)修煉內功強健筋骨,建設一支富有“戰斗力”的教師隊伍
活動型課程的構建,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點撥、教育,教師應該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具備深厚的理論基礎。新課改背景下,對政治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緊跟時代的步伐,立足學生生活實際,深挖教材,多維開展教學。教師必須改變以往的“一言堂”的教學方式,開展活動型課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多維地開展教學,將教師講解與學生思維訓練、探究學習相結合,使教學方式呈現多樣化,不斷提高開展活動型課堂的教學技藝。如開展課前5分鐘時政播報,增強學生時政敏感度,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教師進行點撥,并可以根據學生的時政播報創設情境,引入新課話題,多維地開展教學。教師還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讓自己處于“空杯”狀態,不斷積累教學好素材,積累教學資源,關注時事動態,緊跟時代潮流,促進教師自身專業成長發展。
(四)保駕護航、齊抓共管,提供良好外部條件
構建活動型課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的大力支持。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應該給教師提供更多進修的機會,線上線下同時進行,在線上可以發布政策解讀文章或視頻信息,線下組織教師進修活動、專題討論會等,為絕大多數教師提供互相交流、互相取經的平臺,將活動型課堂教學中的困惑、經驗進行分享,共同提高。
學校應該為活動型課程的開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條件,如完善錄播室教室設備,可以讓教師進行錄制觀看,改進教學,再如學校圖書館增加有關活動型課程的書籍,為教師開展活動型課堂教學提供理論依據。學校還應創設“軟件條件”,組織教師到活動型課程示范學校交流學習,校內組織活動型課堂研討會,邀請研究活動型課程的專家進校開講座,積極創設各種條件,提高教師活動型課堂教學技藝。
參考文獻
[1] 朱明光.關于活動型思想政治課程的思考[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4):4-7.
[2] 朱志平.基于核心素養的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課程[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5):6-7.
[3] 楚瀚.基于核心素養的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課程實踐意義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43):81-82.
[4] 曾雪滿.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活動型課程構建[J].教育評論,2018(10):134-137.
基金項目:本文為教育部思政專項—基于網絡環境:宗教滲透對于大學生思想影響及其對策研究(批準號:BJ001512)的階段性成果與2017年福建省中青年思政課教師擇優資助計劃立項項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多維立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批準號:JZ170155)階段性成果,課題得到2018年福建師大教改項目——紅色文化“三進”高校思政課的探索與實踐項目(批準號:I201803017)資助。
作者簡介:藍楊璐(1996- ),女,畬族,福建漳浦人,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8級學科教學(思政)研究生;楊小霞(1975- ),女,漢族,福建閩侯縣人,碩士,教研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