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
【摘 要】 目的:探討C反應蛋白(CRP)與血常規聯合檢測在兒科感染疾病中的診斷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68例急性細菌感染患兒作為研究組,另選取同期接收的160例急性病毒性感染患兒作為對照組。觀察兩組患兒WBC及CRP的檢測結果和疾病急性期與恢復期時WBC及CRP檢測的陽性率。結果:研究組WBC計數超過10×109/L,CRP超過8mg/L;對照組WBC計數低于8.0×109/L,CRP≤8mg/L;研究組急性期CRP陽性率與WBC陽性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測在兒科感染疾病中應用效果顯著,可以有效提高臨床診斷率,保障診療質量。
【關鍵詞】 C反應蛋白;血常規;兒科;感染疾病
【中圖分類號】R71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9-261-01
急性感染性疾病屬于兒科多發病、常見病,其主要發病機制為炎癥反應。目前,白細胞計數(WBC)是判斷急性感染的有效指標之一,但由于WBC受到應激因素、年齡、生理狀況(營養不良、貧血)、治療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評估效果具有一定的個體性差異[1]。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屬于急性蛋白,是組織損傷或機體受到感染時血清中急劇上升的一種蛋白質,CRP能夠通過強化吞噬細胞及激活補體而起到調理作用,繼而消除入侵機體內的損傷、凋亡、壞死的組織細胞和病原微生物,有效保證了機體的免疫過程。目前已證實,疾病急性期反應與CRP具有密切的相關性。同時研究發現,細菌感染時CRP顯著升高,而病毒感染時CRP為弱陽性或陰性,所以可作為病毒與細菌感染的鑒別指標。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68例急性細菌感染患兒作為研究組,另選取同期接收的160例急性病毒性感染患兒作為對照組。
研究組中男90例,女78例;年齡3- 10歲,平均年齡(6.58±2.16)歲;對照組中男88例,女72例;年齡2-11歲,平均年齡(6.93±2.84)歲。排除凝血障礙患兒,肝功能障礙患兒。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兒空腹抽取3ml,10min離心,速度為4000rpm,完成血清分離后,備用。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完成C反應蛋白(CRP),利用免疫比濁法測定、血清前白蛋白(PA)(利用比色法測定)水平測定;采用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完成血常規檢測,有關操作必須嚴格遵循試劑盒、儀器步驟完成。參考值:CRP≥8mg/L;PA≤170mg/L;血常規白細胞計數(WBC)>10.0×109/L。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版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資料采用均值±標準誤(x±s)表示,組間數據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WBC計數超過10×109/L,CRP超過8mg/L;對照組WBC計數低于8.0×109/L,CRP≤8mg/L;研究組急性期CRP陽性率與WBC陽性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一。
3 討論
感染性疾病是臨床兒科工作中的常見病、多發病,其致病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等。由于小兒思維發育、語言結構等因素影響,臨床醫師常難以通過病史采集對其細菌感染形成臨床診斷,而對于某些嚴重的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等,若不及早診斷、及時治療,常常造成患兒身體遭受嚴重的傷害,危害患兒生活質量,也給患兒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因此,臨床醫師以前常通過血常規檢測結果作為患兒感染性疾病的鑒別診斷,但由于小兒血常規中白細胞的正常分布寬度較寬,對于那些白細胞基數本來就較低的患兒而言,在發生炎癥病變時,白細胞升高幅度較低,不超出正常范圍就難以判斷炎癥病變;同時臨床過程中我們發現,血常規檢查極容易受到疾病發病時間、機體免疫功能狀態、標本采集溫度、非抗生素類藥物的影響。上述各種因素造成血常規檢查結果的失真,影響臨床醫師判斷,最終造成疾病的漏診、誤診,嚴重阻礙了診療工作的正常運轉[2]。
近年來,隨著檢測技術的更新與完善,CRP檢測在臨床得到了廣泛開展,其應用價值也備受認可,為小兒感染性疾病的快速診斷提供了有效支持。急性相反應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種蛋白質,其參數水平隨著機體的炎癥反應、損傷或疾病進展而呈現出反應性的減少或增加;在創傷、炎癥、腫瘤、感染等情況下,急性相反應蛋白顯著上升,它是機體自我防御機制的重要標志物。CRP是急性相反應蛋白中的一部分,主要出現于具有炎癥反應的血液中及感染初期,它不受血色素、紅細胞及患者年齡的影響,所以十分適用于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患兒。在臨床中發現,在各種組織損傷、急性炎癥及細菌感染等疾病發生后,CRP可快速上升,當病情好轉時,CRP快速降至正常水平,其參數水平的浮動與感染具有正相關性[3]。許多研究資料顯示,CRP具有極高的敏感度以及非特異性的抵抗作用,其變化先于WBC計數。在炎癥恢復期間,若CRP參數顯著上升,則表明疾病癥狀有加重的可能;當病毒感染時,CRP呈弱陽性或陰性,可作為鑒別病毒感染及細菌感染的有效指標。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WBC計數超過10×109/L,CRP超過8mg/L;對照組WBC計數低于8.0×109/L,CRP≤8mg/L;研究組急性期CRP陽性率與WBC陽性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采用血常規聯合C反應蛋白檢測可顯著提高兒科細菌感染檢測陽性率,有助于早期診斷及合理治療,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婉趨,劉坤展. 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測在兒科感染疾病中的應用[J]. 衛生職業教育,2018,36(8):156-157.
[2] 李瑞娜. 血常規聯合 C 反應蛋白檢測在兒科細菌感染中的應用[J]. 基層醫學論壇,2016,20(35):5002-5003.
[3] 解海珍. 血常規聯合 C 反應蛋白檢驗在區分小兒細菌感染與小兒病毒感染中的價值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1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