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任務。實現鄉村振興,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標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互聯網作為工業組織形態的新框架、農民生產經營的新工具、農村全面發展的新載體,可全面對接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等各個環節,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為進一步提升農村電商發展水平,2018年中共蒙城縣委黨校科研室課題組對蒙城縣互聯網+與現代農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蒙城縣互聯網+與農業發展的總體情況
1.全力推進電商特色小鎮和電商示范村創建工作
今年以來我縣已培育并申報省級電商特色小鎮2個;培育并申報省級電商示范村6個,其中莊周街道及下屬3個村已獲批。目前正在積極培育立倉鎮蓮藕和稻蝦產業、許疃鎮棕編手工藝品和中藥材產業,待條件成熟申報省級電商特色小鎮、示范村。
2.培育壯大農村電商經營主體
鼓勵各類市場主體開發網銷農產品,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在阿里巴巴、淘寶、京東、1號店、天貓、郵樂農品、聚農e購等電商平臺開展網上營銷,目前已培育年網絡銷售額超1000萬元的農村電商經營主體3個,年網絡銷售額超100萬元農村電商品牌3個,培育開展網銷的“三品一標”農產品生產企業3個(蒙城縣龍飛商貿有限公司、蒙城縣莊周辦事處農興種植專業合作社、蒙城縣東升食品有限公司),培育開展網銷的涉農省級以上商標品牌企業2個(五洲、東昕)。
二、存在問題
一是農村物流配送網絡尚不完善。目前只有農村淘寶、郵政公司和部分快遞企業在部分村設點,尚未實現村級全覆蓋,部分村存在配送成本高、時效差等問題。二是農村居民信息化程度較低。農村電商人才匱乏嚴重制約了農村商務的發展。
三、對策與建議
1.加強政府引導,推動農村電子商務有序發展
一是加強政策扶持。整合涉農資金,對農村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和農村電子商務龍頭企業給予資金支持;支持各金融機構給予農村網商、電商企業等主體提供一定額度的貸款支持,并鼓勵更多社會資本參與農產品產業鏈的發展。二是強化行業聯動和服務。探索建立農產品電商聯席會議制度,研究部署和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各項工作,審議發展中的重大事項,協調解決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2.實施農產品品牌化戰略,推進電商精準扶貧
一是加大電商扶貧與農產品的關聯度,依托立倉薛廟、岳坊蓮藕特色產業優勢,進一步挖掘特色農產品、鄉村旅游產品等資源,組織有關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共同建立農產品電商產品優選庫,對蒙城的粉絲、牛肉干、迎春草、黃花梨等適合農產品電商銷售的產品進行挖掘整理、注冊認證,統一種養標準、統一加工標準、統一產品標識、統一產品定價、統一品牌包裝、統一營銷策劃,形成電商發展“一村一品”,打造特色互聯網小鎮、電商村(微商村)。二是注重培育開發網貨形成農產品產業鏈。引入有競爭力的產業培育實現訂單式種養,引導貧困戶以土地經營權等方式入股,建立幫扶合作社或貧困戶自建農產品生產基地,引進電商平臺構建網絡銷售體系,形成“電商平臺+合作社+貧困戶+農產品”的產業扶貧體系,把貧困戶變為股東,把農產品變為商品,讓貧困戶實現產業增收。三是建立健全農產品溯源機制。支持蒙城縣精益誠食品及阿土部落開展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嚴格按照“五化六統一”(即: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銷售品牌化、處理商品化、經營產業化,達到統一品種、統一購藥、統一標準、統一檢測、統一標識、統一銷售)的要求進行生產和銷售。加強農產品生產銷售者的溯源意識,加大溯源信息平臺建設,促使系統資源覆蓋到各種農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倒逼流通環節改善服務和經營,促進市場發育,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增強農產品電商銷售的競爭力和公信力。
3.構建現代物流服務體系,降低物流成本
一是全面落實國辦發〔2016〕24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的意見》,加大對物流基地建設、冷鏈系統建設等的政策性扶持力度,支持蒙城縣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農產品流通全程冷鏈系統,開展冷鏈標準化示范,重點加強蒙城優勢農業產區冷庫建設。由發改委、商務局、經信委、財政局、交通局、農委、郵政局等共同推進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二是優化物流節點空間布局,做好與產業布局、交通布局、城市規劃的配套銜接,整合區域內郵政、物流、電商、傳統商貿企業的物流資源,深入挖潛企業自用倉儲資源,通過置換手段釋放土地空間,建立商品倉儲集散中心,加強農村物流配送中心、特別是農產品冷鏈倉儲、分揀包裝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加快推進物流智能化建設,加強網絡、設施和信息的共享銜接,打造物流價格監測公共信息平臺,通過建設物流分撥中心和物流信息共享平臺,健全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采取集中收貨、集中存貨、統一發貨和共同配送等方式,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4.強化人才支撐,助力農村電商長效發展
一是廣泛開展電商從業人員業務培訓。充分利用職校、人社部門培訓中心等資源,建設電子商務人才實訓基地,對從事農產品電商的貧困戶、農產品經紀人、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和網店經營人員,開展系統的電子商務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二是積極引進高層次電商人才。主動與大型電子商務平臺對接,有針對性地引進具有電子商務管理和研發經驗的專業技術人才。三是建立電商人才檔案庫。通過對電商人才的分類和動態管理,及時收集掌握各種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幫助企業和電子商務人才進行有效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