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6年底教育部頒布的《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智力障礙兒童的溝通與交往訓練目標應達到提升言語準備、前溝通技能、非語言溝通、口語溝通等基礎能力。以滿足學生日常生活及學習活動中溝通交往需求的程度。很多研究者指出把口語敘事作為長期語言技能預測的指標,可見口語敘事能力對唐氏綜合癥兒童的發展十分重要。口語敘事能力是一種脫離語境的語言能力,涉及到兒童諸多方面的發展.例如情感 、認知、社會和文化發展。兒童的口語敘事能力水平高低也成為評定正常兒童和特殊兒童交流能力的一項指標.對唐氏綜合癥兒童的社會適應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唐氏綜合征;言語治療;康復;技能訓練
一、唐氏綜合征的病因及特點
唐氏綜合征(Down′s syndrome)也稱21-三體綜合征或先天愚型,這種病是由一位叫Langdon Down的英國醫生最早在1866年描述的,為紀念他的功績,人們稱這種病為唐氏綜合征。這種病在智力落后領域占很大的比例,它的發病率較高,在700-800個活產嬰兒中就有一例這種病的患兒。男性稍多于女性(1.65:1)。本病發病率隨孕婦年齡增高而增加。臨床主要特征為智力障礙、特殊面容和體格發育落后,并可伴有多發畸形。
1.病因
21-三體的形成是由于在親代之一的配子形成時或在妊娠初期受精卵卵裂時出現染色體不分離,使一個配子含多余染色體,另一個配子染色體有缺失,受精后形成異常的三體型單體型子代細胞。由于單體型患兒多不能存活,故一般只能出生三體型后代1。1970年在美國丹佛召開的會議正式肯定了唐氏綜合癥染色體有以下三種類型:標準型、嵌合型及異位型。其中標準型約占該病的92~94%,異位型約占該病的4~5%,嵌合型約占該病的2~3%。這些異常導致了唐氏綜合癥患者在體貌上有著諸多不同于正常人的特征,智力也較正常人低,并常伴有語言發展遲滯的現象。
2.特點
患兒出生時即可有明顯的特殊面容,頭顱小而圓、顱縫寬、前囟大、頭發細軟而較少,眼距寬、眼裂小、內眥贅皮、外眼角上翹、斜視、鼻梁低平,外耳小、硬腭窄小、唇厚舌大、常張口伸舌,流涎多,四肢短,手的第五指向內彎,部分患兒為貫通手,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種感染,動作發育及性發育均遲緩,成年后大多無生育能力。本病最突出、最嚴重的臨床表現為智力低下,智商通常在25-50之間,他們一般性情溫和,性格較活潑,喜歡模仿,但行為動作傾向于定向化,抽象思維能力受損最大。
二、唐氏綜合征兒童語言的特點
唐氏兒童在口腔發音組織方面,常常伴有發音骨骼缺失或者發育不良、舌頭粗大等現象,這影響了他們語言發音的協調性。唐氏兒童在神經系統方面也有著不同于正常兒童的地方。他們在言語表達能力上存在缺陷,多數患者發音不清晰,語法能力差,電報語使用較多,并且在句子中經常省略動詞和其它語法詞。語法方面的缺陷比詞匯方面的缺陷嚴重,并且與非言語認知水平也不相稱。但這些患者的言語表達內容與他們的言語理解水平相比,其言語表達水平高。唐氏綜合征兒童開始說話的時間較晚,一般經過教育,患兒最早要到3歲才開始說一到兩個字,有的甚至要到五六歲才會說一兩個字。他們最多只會說簡單句,常常重復別人的話,模仿能力比較強。
三、唐氏綜合征兒童的言語治療
1.治療環境及場所
在訓練環境進行一對一治療時,要求訓練室安靜、充滿兒童喜愛的氛圍;集體訓練時可以在室內或室外進行,場景訓練時可在布置好的室內進行,也可在相應的實景中進行。
2.治療時間的要求
兒童注意力比較集中的時間在上午,可以盡量將訓練的時間安排在上午,每次半小時至1小時,母親或家屬可在訓練室或觀察室內進行見習,以便于掌握訓練內容、方法,也可充當介助者,起到鞏固治療效果的作用。
3.治療方案
(1)發音功能訓練。有些唐氏綜合征患兒的舌運動受限,前伸、后縮、上舉、側方運動都不能很好地完成,在治療上,戴上手指套或利用壓舌板協助患兒做舌的各種運動,可用牙刷刷舌尖及舌的兩側,做舌的抵抗運動,通過協助使患兒逐漸能自主完成構音運動,在患兒已基本具備構音所需的口部運動能力的基礎上,讓患兒通過不同的音節轉換,來提高相應部位的靈活性、穩定性和協調性。
(2)聽力理解能力訓練。讓患兒安靜的坐下,傾聽環境中的聲音,如汽車聲、炒菜聲、賣東西的吆喝聲、喇叭聲、講話聲、音樂聲等,或者播放錄音磁帶,同時告訴他們是什么聲音,鼓勵患兒模仿。
(3)非言語性理解訓練。包括理解手勢的訓練,辨別常聽到的聲音,跟節奏拍手等。
(4)模仿訓練。讓患兒模仿口型及模仿發音,對唐氏綜合征患兒來說,這種口型練習需要進行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掌握,對于經過多次練習,仍不會模仿口型,發不出聲音的患兒,可不必勉強,先訓練他理解懂話,不必急于訓練他說話。
(5)指圖說名稱及事情。對于可完成模仿口型訓練的患兒,可利用彩色圖片讓患兒指認并試圖說出圖片上的物體名稱,在教患兒指圖說名稱時,應從單音詞開始。
(6)擴大詞匯量的訓練。從患兒日常接觸機會多的、身邊的物品、食品、動物和交通工具等患兒感興趣的事物詞匯為主,然后是形容詞(事物的屬性、大小、顏色)的學習,在各種類的名詞和動詞擴大后,可以導入形容詞、副詞、介詞及助詞等。
(7)問答訓練。很多唐氏綜合征的患兒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有“鸚鵡學舌”的現象,總是重復別人的問題或回答,所以當兒童學會組句子以后,治療師就需和兒童做問答練習,需要患兒學會聽問題,記住與問題相應的答案,即用詞替換掉問題的關鍵詞。
(8)兒歌訓練。兒歌的特點是:語言精練、句子短小、有韻律、有節奏、讀起來上口、容易記憶。唐氏綜合征兒童的機械記憶尚可,所以比較適合他們學習。
4.討論
所有唐氏綜合征兒童的父母都為自己的孩子無法正常說話而煩惱,希望有朝一日他們的孩子能夠像正常孩子一樣自由自在,開心的和父母聊天,能夠給父母描述他們喜歡的童話故事,唱他們喜歡的歌曲。唐氏綜合征兒童的言語障礙作為特殊教育與康復的一個研究領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但是從我國大陸的研究來看,主要是涉及聾啞兒童和自閉癥兒童語言障礙。關于本病兒童的語言障礙研究并不多。筆者認為未來的研究應注意以下幾點。
(1)由于唐氏綜合征兒童智力及言語落后的程度不同,對語言訓練的要求不一,而且不同的治療方法對落后兒童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對唐氏綜合征兒童言語治療的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很有必要。
(2)大膽借鑒國外先進的方法及經驗,同時根據我國的國情及患兒特點進行篩選,取其精華。
(3)對唐氏綜合征患兒一對一單訓和集體訓練的治療療效的比較應給與進一步的探究。
(4)加強綜合康復訓練,包括認知、音樂律動、感覺統合,提高其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減輕家庭和社會的壓力。
四、唐氏綜合征兒童康復治療時交流基本技能訓練
1.正確的評估學生的語言發展狀況,提出不同要求。對于培智學校的生活語文課,因為教育對象學情不同,語言缺陷的程度不同,所以要達到良好的語言康復效果,就要教師較為準確的掌握學生的語言發展狀況。比如,有些學生舌根音不準確;有的學生不會指讀課文……教師正確掌握學生的語言發展狀況,才能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制定切實有效的目標和方法。
2.充分運用唐氏綜合征兒童容易接受的直觀教學法,激發學生說的欲望
在生活語文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用到直觀教學的方法,比如教授學生字詞的時候,要使學生牢固的掌握,一定要用PPT課件或直觀的圖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運用,并刺激學生說的欲望。
培智學校生活語文課程中,根據學生身體缺陷的特點及生活語文教學原則、唐氏綜合征兒童康復原則,結合生活語文教學目標,拓展學生語言康復內容,融入語言康復的教學目標,教師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一定能能夠促進唐氏綜合征兒童在發音基本技能、聽基本技能、交流基本技能等方面的提高,從而達到語言的有效康復。
參考文獻:
[1]唐氏綜合癥兒童的教育訓練內容和方法.藥品資訊網2016行情
[2]陳芳.對唐氏綜合癥兒童的教學探索.《鴨綠江月刊》,2015第1期
[3]李勝利.言語治療學,華夏出版社
[4]孔祥英、陳承杰.智障兒童康復教育概論,天津教育出版社
作者簡介:
彭鴻起(1985--)男,漢族,甘肅會寧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