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美育是比較薄弱的一個環節,很多教師對美育的認識不足,認為這與成績無關,于是便忽略了對學生美育的教育,隨著教育的不斷進步,素質教育提倡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其中美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因此,本文特意將美育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進行融合,旨在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審美教育
【作者簡介】胡美娟,江蘇省張家港市暨陽高級中學。
美育即“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的最佳途徑,它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趣味、氣質以及胸襟,更能夠有效的激勵學生的精神,潤澤學生的心靈,是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溫床”。在素質教育號召下的今天,美育與德育、智育和體育成為密不可分的整體,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在幫助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更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且有義務幫助學生開闊眼界,培養和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教師,審美教育的引領者
教師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和潛能意識的喚醒者,應當積極的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作為引導者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并通過日積月累的影響和滲透,使學生受到熏染,并且積極的開發新型課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創造追求美和創造美的平臺,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1.語言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由此可見,教師的語言藝術對學生的影響力可見一斑。例如,教師在課堂上注意語言的“藝術感”,利用清晰、響亮的語音,純正、抑揚頓挫的語調以及自然流暢的語速,為學生展現英語的魅力,令學生欽佩并向往,激發學生的“發聲”欲望。這就需要教師平日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利用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能力。
2.教態美。很對教師對“教態”這一理念并不重視,認為課堂就是單純的傳授知識,并不在意教態是否優美,豈不知這樣的“動態”形象也影響著學生對英語的態度。試想,一個姿態優美、笑容可掬的教師無形中會讓學生感受到輕松和愉悅,也間接的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由此可見,細節之處見真章,教師的動作、姿勢也是一門特殊的藝術,這種藝術我們稱之為非語言的教學藝術。
3.板書美。板書在英語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這一環節有著多媒體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學生往往通過“板書”更加輕易和直觀的獲取知識。然而,很多教師對這一環節重視不足,殊不知這其中暗藏玄機。例如,一個字跡潦草的板書,勢必會影響學生的認知進程,影響學生的判斷,從而降低課堂效率,同樣也會影響學生的字跡,這樣惡性循環不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因此,高中英語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注意板書的藝術,幫助學生更快、更好的掌握課堂知識。
二、學生,審美教育的踐行者
高中英語教材中的閱讀篇目體裁豐富,話題廣泛,非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同時多樣化的內容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眼界。作為高中英語教師,在利用教材為學生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其他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拓寬視野,開發智力,同時和美育進行融合,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
1.詩詞歌謠的韻律美。精短、朗朗上口的詩詞和美麗的歌謠,是學生們所喜愛的一種形式,筆者認為若將這種新鮮元素融入高中閱讀教學中,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從上節課的疲勞中恢復過來,使精神得到振奮,從而更加愉快、主動的投身于英語課堂教學中,不僅如此,從西方的詩歌和歌曲中還能夠感受到別具風情的異國情調,使學生感受到異國文化之美,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為語言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西方詩詞中從來不缺乏美妙的詩歌,比如筆者在教授江蘇牛津教材M8U1project部分的《A Red Red Rose》時,筆者就在課堂上利用多種手段,如聽錄音,學生模仿錄音,學生相互朗誦等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同時去感受語言排序和詞語選擇上的美,也讓學生實實在在去聞去看老師課前準備好的玫瑰,調動學生的視覺和嗅覺。一堂課,進行多維度英語教學,多方位提高學生對英語詩歌的欣賞能力,進行美育教育,提高文學素養。
2.故事人物的行為美。英語教材中不乏豐富多彩的故事情節,這些趣味性的情節能夠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閱讀的興趣,而故事中的人物事跡也會深深的影響學生的認知觀念,故事中主人公的行為美也會影響學生的行為態度,因此,教師在講述文章時,要帶領學生深入的分析文本素材,引導學生一起搭建文章結構,深層剖析人物形象,挖掘人物的行為美,從而達到行為上的“審美”提升。例如,在學習牛津英語模塊一Unit3 Reading 課文《Dying to be thin》一文中,涉及到減肥話題,同時還涉及到器官捐獻,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進行價值觀培養,道德情感得到提高。
3.短劇表演的創新美。情景教學是以創設某種情境的方式,引人入勝,調動積極性的一種教學方式。高中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利用這一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進行情境表演,從而使學生更進一步的了解文章內涵,提高學習興趣,進而感受到文章的“美”。例如,在學習模塊三Unit1 Reading《Fog》一課時,教師將學生分組,由小組進行內部分工,有的寫劇本,有的練臺詞,有的準備道具。學生們的興趣高漲,知識也得到進一步的鞏固,提升了自身的創造力和表現力,發展了思維能力。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們繼續寫“續集”,或者將故事情形更加的形象化,然后由全班進行點評,評選“最佳劇本獎”“最佳表演獎”等,學生們課堂參與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不禁燃起對英語學習的熱情,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三、課堂,審美教育的承載者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綜合運用肢體語言和課堂語言,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并且深層挖掘教材的“美育”價值,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例如,在學習模塊三Unit3《Lost Civilizations》一課時,教師要時刻保持微笑,多運用激勵性語言,增加與學生的互動,帶領學生閱讀教材,感受文章中的美句,引導學生正確的表達方式,比如keep……under control(保持……在控制之中)這個句式,教師首先將這個句式的特點以及運用方法簡單介紹,并且列舉幾個例子,讓學生們了解句式的使用,隨后進行“即時翻譯”游戲,讓學生根據所學句式翻譯教師說出的漢語句子,并且讓全班進行評價,也可以帶領學生深入文章,分析文章中句式的使用特點,分析句式中的“美”,提高學生對英語閱讀的審美能力。
四、環境,審美教育的滲透者
與其說教室是傳授知識的主陣地,不如說是學生展現自我的大舞臺,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同樣,心有多“美”,周邊的一切就變得美不勝收。除了前面提到的幾點外,環境的影響對學生的審美意識也同樣有影響力。優美、和諧、愉悅的環境會使人心曠神怡,而美也在心間萌芽。
例如,教師將教室布置的溫馨又充滿小驚喜,在墻壁上貼一些可愛的小貼畫,并在下面貼一些提心小標語,比如“請勿大聲喧嘩”(Quiet Please)、“好好學習天天向上”(Study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Nothing in the world is difficult for those who care.)……教室可以設有英語角,英語墻報,班級英語刊物,甚至授課時候,隨手拿一個學生的史努比書包,可愛的筆袋就可以作為課堂的道具,使課堂講授更加形象化。
總上所述,這個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少了發現美的眼睛,只要教師潛心研究,會發現英語中的美育因素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繼續探究。
參考文獻:
[1]白敏莉.談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如何開展[J].學周刊,2018 (03):75-76.
[2]吳思廉.高中英語的審美教學[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5(05): 85-86.
[3]王婷.淺談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3(S1):52-53.